-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杀人植物 -- 淮夷
《The Ruins》(废墟)是我最近看的一本恐怖小说。此书封面印着Stephen King的一句显赫的推荐:The best horror novel of the new century。Stephen King是我一向钦仰的恐怖小说大师,他的小说既有诡异的气氛,更有砖头的厚度,带在包里不但健身而且绝对防身。
废墟一书得到Stephen如此褒评,想来是不错的,但读罢此书,我的唯一感想大概就是:原来美国大师也是托儿。这就像刘心武的红学书中,频频提到周汝昌对刘氏的力赞---那并非全是红学前辈提携后进,而更像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营销。
大师的推销广告,或许可帮一本书登上畅销榜,却没法子让它停留在读者心间。譬如刘心武谈论红学的诸书,我看了之后很想直接送到纸浆厂进行资源循环。而废墟一书,我对Stephen King的荐书亦有一句回应:The Ruins is a ruined book.
废墟这本小说长达500页,对这一类型的小说而言,长度算是正好合适。盖因作者总是需要很多铺垫的篇幅,逐步渲染,读者的毫毛也一根根的渐次竖立起来,直到最后一声惊叫。这种渐入深山的路数,乃是恐怖小说的常态。倘若你读到一本恐怖小说不肯循序渐进,上来就是“打开水龙头,里面流出鲜血”,此等小说只是三流水准,断无恐怖可言。
本书的写法,亦属中规中矩。在开头的一百页,作者并不急于制造恐慌。非但没有恐慌,甚或有些闲庭信步。作者写出了6个人物,平均分配笔墨,并无一个特别突出的主人公。这些人有4个美国青年(两对男女朋友)、1个德国青年、1个希腊青年。
作者试图赋予这些人物不同的个性,但是写活一个人物并不是轻而易举之事,何况一口气想写活6个?这对曹雪芹那样的高人或许只是举手之劳,人家一落笔,别说上百个人物是活的,即便那些花鸟虫鱼也各有它们的神采。黛玉呜咽一声犹未绝,落花满地鸟惊飞,这才是真正有灵气的小说。
通观《废墟》全书,所有的人物都异常的平面化,没有一个是活的。我看了半天,脑海中浮出的形象,是六个唐山皮影戏的小人,在那厢伸头缩脚的乱动,可不管他们怎样扑腾,终究毫无生命力。人物没有灵魂,就不能打动读者的心,这对恐怖小说作者而言才是最大的恐怖。试想,读者压根就不care这些人的死活,作者费劲心思让他们一一挂掉,究竟有何意义呢?
虽然人物死气沉沉,此部小说的情节进展还算流畅。故事一开头,6个青年游客在墨西哥的海滨度假,互相熟识起来。德国人手里有个纸条,纸条上画有一张丛林地图,丛林深处是一处玛雅人的遗迹,据说有考古队员正在那里挖掘。
游客们在海滨玩腻了,便决定去丛林里探险,顺便找一找玛雅遗迹。他们登上一辆大巴车,到了一个小镇,然后换了一辆小卡车,抵达丛林边上。卡车司机看了他们的纸条,脸色很难看:此地诡异,你们还是别去了。
他们当然是不肯听的,迈步走进了丛林。
在密林深处,他们遇到一座山丘。山丘不高,四周寸草不生,山上遍布一种绿色的藤蔓植物,开着鲜艳的红花。
此时林中忽然钻出一群玛雅印第安人,手持弓箭,喝令他们不要上山。不巧的是游客中的女孩已踏进山丘边缘,踩到了绿藤,印第安人见状脸色大变,转而强迫他们全部上山,并在山下建立了包围圈。如果6个游客想逃离山丘,射杀勿论。
游客们被迫上了山,侦察了一下地形。此地荒废已久,有两个遗弃的考古队帐篷,山顶有一口矿井,除此毫无其它。看来纸条上的玛雅遗迹便是此处了。山上不仅没有任何活的动物,奇怪的是连飞鸟蚊虫也一个没有。这是一座寂静的死山,唯一的生命就是绿藤。
故事至此,悬念感逐渐凝聚。读者也猜得到,这些绿藤有些古怪。
把一堆人困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然后展开一幅杀戮之图,这是许多小说的惯用设置。比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十个小印第安人》,讲的是十个游客被困小岛,逐一离奇死去,读来十分惊悚。日本人特别擅写的密室杀人推理,亦属此类。
此种情节设置,在我的心目中有一个最伟大的小说,就是《Lord of the Flies》(蝇王)。蝇王一书是英国人戈尔丁写的,很薄,却含有很深的哲理。此书讲的是一群儿童被困在一座荒岛上,没有任何成年人的管束。儿童们在这个小型的乌托邦社会里,最初尚能以一颗童心和睦相处,后来却终究由于人性深处的恶,走上互相残杀之路。
当读到游客们被围山上之时,我心里想:嗯,这个故事莫非要学蝇王吗?
假如作者把它写成一部荒山版的蝇王,未必不是很好的策略。在山上,6个游客经历了痛苦的挨饿和饥渴,每个人必须分配定量的食物和有限饮水。这种生存压力其实很容易诱发一个人心中的魔鬼。比如,在夜间轮值的时候,清醒的那个人可以偷喝公用饮水或偷吃食物,从而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当食物耗尽之时,游客们会不会演变出自相残杀、同类相食的结局?
山上环境险恶并不可怕,人性的恶才是真正的恐怖之源。可惜的是,作者并未对人性善恶做出任何探究。恰恰相反,这些素昧平生的多国游客,互相体贴,谦让之至,不论多渴多饿多累,绝不你争我夺。
毫无疑问,这样一个比雷锋班还要自律的集体,是没有办法制造恐怖的。作者只得把他的想象力全部寄托在山上的绿藤。
此书中的绿藤是一种杀人植物。它们的触须可以分泌酸性液体,灼烧人的皮肤。它们的藤条可以伸缩自如,卷走一个人的尸体,吃光它的腐肉,只剩下白骨。这些植物甚至可以思考,它们能听懂游客们的英语、德语、希腊语,它们可以模拟游客的声音说话,乃至设置陷阱诱捕游客。
面对这样一山的无敌植物,6个游客坚持了三天三夜,最终一个个挂了。
把雷锋班全部写死,我没有意见。但是,我对作者的不满在于,他只用了1/5的篇幅就把游客们赶到山上,之后居然用了4/5的篇幅去讲述植物杀人的过程。在翻看了几百页语言冗长而内容贫瘠的描述之后,我并没有被植物吓死,而是几乎无聊至死。
当最后一个游客被绿藤卷走之后,我终于可以合上这本书,问一问作者:What's the point of writing such a stupid story?
这本书其实颇有几处潜力可资发掘,比如玛雅山丘的来历,绿藤是如何进化成杀人植物的,这些问题足以吸引读者的好奇心。本书作者Scott Smith是一个好莱坞剧作家,很显然,他的一门心思都是如何把这本小说翻拍成一部卖座的恐怖电影,而缺乏一颗诚心去和读者交待这些科学问题,这是他和Michael Crichton的差距。被电影工业绑架的小说,这本废墟不是第一部,也肯定不是最后一部。
我的房间里放着一盆绿萝,睡觉之前,不由得看了它一眼。还好,它没有挪动脚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杀人植物
🙂谢谢;有谱了。 建筑师 字0 2010-08-03 18:43:09
🙂没看过书,但看过这个改编的电影 一条溺水的鱼 字130 2010-08-02 17:46:27
🙂模仿手机铃声 淮夷 字112 2010-08-05 07:14:42
🙂我不幸看过由这个改编的电影... 什刹海良民 字182 2010-08-02 10: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