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抛砖引玉,讨论一下毛时代的人均收入以及如何看待当年的艰苦 -- 洗心
共:💬215 🌺1354 🌵19
我认识的一个80岁的德国老太太, 50年代末拿了英文博士后去美国一年(大概类似于博士后之类),然后回来在一个小城市教了一辈子高中。 她说,“50年代末的德国已经恢复的不错了,能够吃饱饭了,所以想都没想要留在美国。”这还是重建阶段,靠农业积累工业化阶段只有更苦。而这就是五十年代一个德国博士的要求,只要能够吃饱饭,就毫不犹豫回来参加国家重建。
通篇持平之论。
不过这个例子不是很有说服力。作为一个英文专业的博士,因为没有其他一技之长,在美国并不会有很好的工作前景,回国会才有更好的工作前景,不过教一辈子高中多少有点大材小用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可为什么我一说你有“精英情结”,你“一碰就跳”? didadi 字78 2010-08-11 04:34:50
🙂这当然很好,也很必要 3 润树 字94 2010-08-10 14:55:47
🙂对的。读书实践的作用就是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谢谢。 didadi 字54 2010-08-10 16:26:47
🙂也送花一朵,也耗钱一铢
🙂教高中大材小用么:这就是不少中国人的误区了 63 洗心 字751 2010-08-10 11:14:11
🙂这你就错了! 观望者 字382 2010-08-11 00:15:27
🙂不奇怪不奇怪现在中学老师票子大大的 1 六月流火 字142 2010-08-12 11:05:33
🙂有同感, 17 南方有嘉木 字370 2010-08-10 16: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