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萧条到繁荣,再到萧条 -- 西瓜子
中国的“官办经济”是个非常奇特的组织。
事实上,由政权力量派生出来的经济组织,按照与政权的亲疏,可以依次论述如下:
1、中央直属企业:又叫做央企。
这些企业,均为巨型企业,财雄势大,甚至其中任何一家,拿到世界上就可以与很多发达国家的百年老店抗衡。如中石油、中石化,比起洛克菲勒家族经营了百年的标准石油、美孚石油,或者英国佬的英国石油公司(最近倒了大霉的BP)来说,至少在规模上毫不逊色。
但是这个类别的企业不多,只有一百多家,而且,还在进一步缩减中。这些企业的负责人,都是国家高级干部。其经营得到中央财政的无限支持,换言之,其背后支持力量,是中国的国家信用——只要中国政府还在,这个企业就不用担心融资和信用问题。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利润不是其关心的问题(当然,在巧妙的安排下,这些企业的利润均令其他企业瞠目结舌)。这些企业的意义,并非为国家盈利,而是为着保证当局对于国内核心行业(如重工业、机械制造业)和关键行业(军事工业、金融和银行业等等)的绝对控制。
2、地方政府财政直接衍生出的融资平台类企业:
这类企业,根本就是地方财政部门的直接延伸。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大大小小的房地产企业。
这类企业的存在意义和唯一目的,就是为着为地方财政融资(所以才叫做“融资平台”)。所以,事实上,这些企业的背后,实质就是地方财政。
这类企业为地方财政融资,而地方财政为这类企业提供无限量信用担保和各种便利。事实上,二者就等于一个人用了两个名字。
这类企业,有现成的报道可以当作例子。比如,《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文章“低利润率畸形四川路桥难享千亿基建蛋糕”指出:“四川铁投……整合了四川铁路集团和四川路桥集团全部股权和部分现金,……计划用5-10年筹集600亿元左右铁路项目资本金,重点完成11条出川铁路四川段及规划城际铁路建设。……未来四川路桥或将成为四川整合铁路资源的唯一平台,其资产注入预期大大增加……而四川铁投的成立正是为推进该省铁路建设,搭建专业性投融资操作平台。”【1】
3、央企以外的其他国企:虽然规模比不上央企大,但是其得到的信用支持,却也可以认为是无限量的。
4、类国企:这类企业,名义上是民营企业,实际上得到中央或者地方政府“无限量”的信用支持。
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们经过早期的打拼,成功做大做强,变成了国家在某一行业的龙头,这类企业自然也得到了类似国企的待遇,甚至在信用支持方面完全等同于国企,所以瓜子给它们起名为“类国企”。
或者,稍小一点的,变成了地方上的利润大户和GDP大户,其兴衰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自然得到地方上的信用支持——它们融资,自然也方便得多。
大家留心一下,每年春天中央和地方的“两会”代表亮相的时候,大家只要查一下两会代表中的民营企业家,就明白谁是享受国企待遇的“类国企”了。
一般说来,不同的地位,决定了这类“类国企”的民企所获得的信用支持力度。很简单,全国两会代表中的“类国企”,自然得到国家的支持;省级两会代表中的“类国企”,得到省级金融机构的支持;市县级的呢,还用瓜子再重复么?
这类企业中,得到国家支持的,最著名的就是海尔。而得到地方支持的,最有名的,自然是那个倒霉蛋“铁本”啦。
倒霉蛋不提了,说说光彩夺目的海尔。
每当1990年代中后期,瓜子翻开班里按照规定必须订阅的《青岛日报》,在头版一定看到两个光辉夺目的大字“海尔”——日积月累的作用之下,孤陋寡闻的大学生瓜子开始无比崇拜这个神话的创造者:超越地球引力,而飞速上升的明星企业。
然而,当瓜子看多了不该看的书,变成了一根不再纯洁的老油条,就坏事啦:
每次瓜子看到报道,提及美国最牛的哈佛或者沃顿商学院,屡次拜倒在海尔奇迹的光辉之下,并且为海尔未来在全球的扩张蓝图所震撼——这个时候,瓜子不但不为我天朝上国如今终于能够力压番鬼而感到自豪,反而常常忍不住心中暗笑:这帮缺心眼的洋鬼子,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海尔光环的背后,是中国各级政府的无限量信用支持——融资方面不成问题。
故而,如此背景之下,在全球的迅速扩张自然可以做到。传说中鬼佬因为不喝茶而被猪油糊了心窍,看来的确如此!
“谁下的本钱,谁获利”。这个基本的原则,在信用和融资支持的来源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瓜子看到报道:某县要求全县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职工,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喝掉一定数量的本县酒厂所产的酒,抽掉一定数量的本县卷烟,否则县政府将会如何如何。
而更大的例子,体现在1990年代末,某著名大城市,出台了具体的政策细则,限制外地生产的汽车在本市销售。
一句话概括,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5、其他民营企业:这类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实力弱,规模小。
相应的,它们不能获得上述企业的待遇——融资方面,非常难。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嘛。资源是有限的,于是,很好理解:对某些人的优待和重视,反过来,就是对另外一些人的“不优待”(or瓜子说“劣待”更好些?)和“×视”(别怪瓜子用这么俩怪怪的词语,瓜子实在找不到文雅一点的词语了)。
瓜子12岁升初中的时候,才发现照顾华侨子弟、台湾同胞子弟、少数民族、特长生、甚至供电局、钢铁厂子弟等等的优惠加分政策,反过来是对瓜子的不利——瓜子招谁惹谁啦?瓜子的爷爷没有卖猪仔下南洋或者去黄飞鸿的金山、瓜子的爹没有跑去台湾当反动派(瓜子不是瞧不起台湾同胞,瓜子当年受的教育就是这么说的)、瓜子生而为汉族也不是自己能选择的、瓜子的妈是工厂的或者教书的而不是供电局的和炼钢铁的,就要低人一等么?瓜子读了很多书,可是,到了今天,也没有想清楚这是咋回事。
于是,瓜子生平第一次对这类政策产生了怀疑。这直接导致后来瓜子对一身正气、大义凛然的邢质斌老师、罗京老师广播的各种优惠政策感到怀疑——这些人优惠了,那么,哪些人被“不优惠”了呢?
话题转回来,瓜子相信这一打比方,大家就明白了啦!——明白了啥,要我说吗?
6、杯具的芝麻绿豆企业和项目。比如瓜子门口百货小店啦、农民创业啦、大学生创业啦等等。
瓜子写到这里,左眼和右眼的眼皮一起乱跳:象打鼓一般。
瓜子心说不妙,赶忙丢下纸笔,(错了,是丢下键盘,囧!)披发仗剑,踏天罡步,立定“无妄”位——心想这个位置的名字,听起来比较吉利,可别踏到“归妹”位上去:瓜子一个大男人,踏到那里多恶心!——稍稍缓下神,慢慢定下心,掐指一算,叫声不好!恐怕读者看到这里,立刻有百八十人跳出来骂瓜子啦:胡说八道,你没有看到新闻里面到处报道这个农民创业、那个大学生创业,都得到了贷款or融资?
瓜子却有自己的解释。先贤讲: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因为有圣人,才有他的对立面(大盗),所以blabla……。瓜子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如果这些人群,融资非常方便,而变成了常态,还会上时间异常宝贵,因而需要精心裁剪编辑的新闻,由邢质斌阿姨和她的战友们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充满感情地大力宣扬么?
恰恰因为新闻里面在宣传,所以我们对这一点可以肯定:这些人群,很难拿到融资。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央企、以房地产企业为代表的融资平台企业、其他国企、类国企,这四类,是可以无限或者几乎无限获得来自中央或者地方政府的信用担保和支持的,或者我们说,它们可以从中国的银行体系和金融体系中获得最大的融资支持——瓜子就省点事,用“国企和准国企”这一个词来概括这四大类企业。
而剩下的两类倒霉蛋,包括普通的民营企业、杯具的芝麻绿豆企业和项目,从金融体系获得支持的机会——我们用数学上的概念来说,是——不是0,但无限趋近于0。
于是,我们可以解释一个问题了,为何民营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法律不允许的“地下钱庄”也就越多越活跃。这是题外话,俺也就不多说了。
然而,我们不必为后两者企业担心,它们总能获得机会生长、繁盛起来的——只要它们有这个环境。
事实上,它们是有这个支持它们生长、繁盛的环境的。以“国企和准国企”为骨架支撑起来的中国经济,依靠这一架构带来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什么?瓜子已经详细解释过了)在2001年年底争得了全球化框架WTO中,垄断“次低级”产业、为全球提供廉价工业制成品的机会。
我们此前已经讨论过了,这个机会,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流入中国,充分释放了一直束缚在中国头上的流动性“紧箍咒”,进而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异常繁荣。
在这个大背景下,通过“地下钱庄”之类的非正式渠道,进行融资的成本虽然高些,但是并不是极难的事情,故而我们也看到了并不怎么倒霉、反而看上去很不错很风光的“民营企业和杯具的芝麻绿豆企业和项目”(仅限于2008年年中之前,为何呢,瓜子后面自然仔细谈)。
也就是说,大量的、汪洋大海般的“民营企业和杯具的芝麻绿豆企业和项目”的繁荣是依附于国家整体景气情况的。而瓜子此前提到了,这个持续时间长达6年(2002——2008)的“WTO景气”,是靠了中国的竞争力争回来的。而中国的竞争力又是直接建立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之上,后者,则又是由瓜子提到的所谓“国企和准国企”来支撑的。
所以,绕了一圈,瓜子的想说的就是:中国的其他经济成分,是完全依赖于“国企和准国企”生存的;“国企和准国企”就是中国经济的脊梁和主心骨。
于是,我们讨论中国经济,就可以简化为仅仅讨论“国企和准国企”。
我们用宏观的眼光来看,中国经济的主干部分(“国企和准国企”),它们共同的特点,最重要的,有如下几条:
1、行政体系贯穿企业组织和经营活动中。
2、企业的经营,首先考虑的是行政意志,而非盈利。
这点使得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企业服务态度较差,效率较低(当然,现在的服务质量比起20年前,甚至10年前来简直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很多非理性业务,很明显在挑战经典的经济学法则。
比如瓜子一次看到新闻,说台南偏僻乡村,公交系统因为赔钱,逐渐减少甚至取消线路——它们的公交系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这样做毫不奇怪。
然而大陆的公交系统、尤其是乡村公交,即使某些路线在某些时刻空无一人,很多交通线路还是照常发车、运行,却不会取消——这点,从盈利方面讲,是白痴行为;然而从便利民众、尤其是推动各地区均衡发展来讲,却又不可缺少。
同理,按照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国家(不光中国、全世界各国都是如此)的邮政系统明显是烧钱的行为——很多邮政局开在荒凉的山区,业务很少。然而这却不可或缺。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在“野人”出没、人烟稀少的湖北神农架,也赫然架起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上面一排大字煞是威武:
你说,这是它的优点,还是它的缺点?瓜子的意见是:这些行为对于企业本身来说,是缺点,对于国家整体利益来说,却是优点。
所以,当我们在乱骂一些很明显不合情理的安排的时候,也要想想自己因为这种经营思维获得的好处。
瓜子举个极端的例子。美国人是将商业法则贯穿到整个国家的每一个细节的,这点,也是很多人对于美国最欣赏的地方。然而,这个安排,却并不总是让人满意的。
比如,警察局的经费,由所辖片区的税收供给。所以,在富人区,警察成群结队;而在贫民区,警察却变了比大熊猫还少的稀有动物。于是越穷越乱,越乱越穷——这就是商业法则的必然结果。
你在中国这个不按照商业法则办事的国家,可碰不上这种事情。——不按商业法则办事,你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3、每个“国企或者准国企”,都通过行政组织原则,牢牢固定在行政体系中,这样就少了很多行动自由,却又必须做一些与经营无关的事情。
所以中国的企业,跟国外的企业,在经营理念,思路等等方面的很多差异,令老外只翻白眼。而这又逼得中国当年在加入WTO时,新造了一个词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直接将在场听到这一概念的老外绕得两眼发花,头晕脑胀。
4、所有的国企和准国企,通过一条线联系起来了。这条线,就是国家或者地方金融体系的无限或者近于无限的信用支持和融资供给。
换言之,瓜子可以说,这无数的国企和准国企,好似一条条的舢板(虽然有些舢板非常巨大),而通过行政组织原则和金融体系的、无限的信用和融资支持这两条“铁链”,牢牢绑在一起。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或者说为何要这样做?
我们只要随便举个中国胶卷行业的例子即可说明。
中国在1990年代初,全国大大小小有7家胶卷厂,数量之多排在全球第一。相信大家看到这个数字,一定为我天朝上国之荣耀而自豪。
然而别高兴太早,另外一个数字令大家必然丧气:到1993年,七家厂合起来负债100亿人民币,已经到了揭不开锅、走投无路的地步了(不过比起它们的难兄难弟、美国哥们还好——美国柯达负债100亿美元,已经焦头烂额)。
而与此同时,技术全球领先的日本富士,与其在全球市场的卓越表现一样,在中国胶卷市场占据了70%的份额。其强大的竞争优势,逼得中国本土七家企业和同样在中国混饭吃的美国柯达走投无路——柯达技术落后富士,中国七家厂更加落后,所以都混不下去了。
接下来的演变,众位可以去看专题文章《胶卷业身先士卒的国退民进》。
瓜子只说结果:当时中国的解决方案,是只全力支持乐凯胶卷一家企业发展,而放弃另外六家企业。(为何要狠心作出这等决定呢?想一想,当日横在当家人面前最大的难题是啥?——缺钱啊!)
1998年3月,中方与美国柯达敲定方案,美国柯达以10亿美元代价,外加“排他的垄断条款(除柯达外,不得有其他外资进入中国胶卷市场)”的条件,将中国胶卷行业(除去乐凯胶卷之外的六家公司)尽数收入囊中。柯达的做法,是关掉三家,精心做好另外三家。
2003年10月,柯达与中国唯一未与外商合资的河北乐凯公司签约,以总值1亿美元的现金、设备和技术,换取乐凯20%的股份。
至此,中国胶卷工业的7家企业中,六家被柯达吃掉,一家也被渗透。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旦失去国家信用的支持,后进国家(即使如中国这种大国)的企业,根本无法与国际巨头抗衡和竞争。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当年设计这一经济体制的伟人的思路了,既然单个的企业根本无法对抗国际巨头的百年老店,于是,一个新的思路诞生了:
如果无法在竞争力上对抗,那么至少在规模上要能够与之抗衡。
以行政体系的思路构建起来的国企,虽然不利于经营盈利,却利于执行上层的意志。于是,这种在传统经济学上看起来非常可笑的组织模式,却成就了整合了全国资源的巨型国企(传说中的“做大”?^_^)。
并且,作为巨型国企的补充和支持,其他大大小小的国企和类国企也按照类似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
国外的大企业,由于其各个部分是基本完全按照商业模式而有机地组织起来,所以在经营盈利方面,无人能出其右,瓜子将其比作航空母舰;
而国内的巨型国企,由于其组织原则的怪异和组织模式的另类,在经营方面显然会笨手笨脚,所以瓜子只能将其比作曹孟德的“铁索连舟”——看上去很大,却仅仅是千万个小舢板简单连接起来而已。
然而,这百十个巨型国企,加上千万个稍小的其他“国企和类国企”,再次作为一个个“小舢板”,牢牢连接在了一起,终于形成了一个超级大的、但是却土不拉叽的巨型“航空母舰”——这艘巨型土航母的名字,就叫做中国。
虽然土,按照现代化的国际公司的组织原则看来,其组织形式非常可笑且非常另类,但是,中国这个土航母的个头,完全可以压垮任何列强的单个跨国公司。
瓜子所以把无数国企合起来,归于一个叫做“中国”的超级巨型企业,这可不是空口说白话:
某个国企类国企的资产,单凭一纸命令,即可无偿划拨,而归另外一个国企。比如,亏损累累的国企济南钢铁、莱芜钢铁合并为山东钢铁,然后吃下巨额盈利的、民营的日照钢铁。这数百亿资产运作的全部的成本,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账面上巨额资产转来转去,事实上就是一大帮人按照上层的指示,多开几次会而已。——既然不同部分间,资产可以以接近于零的成本而互相划拨,你能否认这些企业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本就同属于一个企业(中国这个超级企业)么?
另一方面,每个国企类国企的背后,一般无二地,是中国银行系统无限额的信贷担保和中国国家机器的信用支持。
于是,让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瞠目结舌的是:一个超级巨大的、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规模达到每年产出4万亿美元或者30万亿人民币以上的、土不拉叽的“经济航母”——中国。
这就是当日毛主席设计的、能够唯一拿来抗衡列强跨国企业、保障中国民族工业不被绞杀的“大杀器”(此“大杀器”是货真价实的,可非萨公达姆那个蹩脚的“大杀器”可比),也是中国赖以对抗国际金融危机和动荡的“金刚不坏体神功”和护身宝甲。
效果我们看到了:
本次金融危机中,全球企业焦头烂额,挣扎在死亡边缘,而中国国企则忙着四面出击,到处扫货:中亚、东南亚、非洲和拉美的资源、矿山;欧美中小企业的技术;希腊的港口使用权;老毛子的石油合同等等等等……
而数据显示更加令欧美企业感到恐怖: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过55亿美元,而2008年,中国对外投资猛增到559.1亿美元,晋升为全球第12位。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18.6亿美元,同比增长68.5%。【2】2009年中国对外投资52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法国、日本和德国。【3】2010年上半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78.4亿美元,同比增长43.9%。【4】
这些钱,正如当年1990年代日本人拿到的东西一样,基本上都换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优质的资产,比如希腊总理先是冷眼相对而坚决反对,后来一个180度大转弯,积极主动而又热情地将希腊国有的比雷埃夫斯港口的码头日常经营权送到中国中远手上——从此中国在地中海枢纽获得了一个稳定的中转站。
欧美列强头痛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只好用各种把戏来对抗:
1950年代-1994年,他们玩的把戏,叫做“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后来解散啦;
1990年代-2001年,他们玩的把戏,叫做审批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克林顿每年玩一次,爽得不亦乐乎:每年敲诈中国一笔竹杠——后来中国加入WTO,这个把戏不能玩了;
2001年-2010年(?),他们玩的把戏,叫做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不过,这个把戏,恐怕也玩不了多久了。瓜子得到小道消息,今年(2010年)年底前,美国人和欧洲人就有可能争先恐后地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他们为何争先恐后呢?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当然,中国不要高兴太早,它们不玩这个把戏了,马上又会弄出另外一个把戏来,以防止中国跟它们平起平坐。
不过它们的牌又被废掉一张,而且它们的牌越来越少了。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之折之,而又折之曲之的!
××××××××××××××××××××××××
瓜子忍不住就美国柯达和日本富士在中国的斗法,插几句题外话。
至此,大家一定感觉奇怪,并且会提出一串问题;
1、咦?为啥是那个技术落后的美国柯达独霸整合中国市场,而非那个技术独步全球,一度占领了中国七成市场和称霸全球的日本富士呢?
众多研究者归因于日本人“傲慢”,真是如此吗?难道真的因为脾气不好,就失去了数百亿的市场?
这种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身材侏儒般且智力发育不全的呆小症患者才相信的解释,瓜子不信,你信么?
在瓜子看来,奥秘不在其名字“柯达”二字或者“富士”二字,而在两个名字前面的国名:美国、日本。这两个国名的背后,是相差悬殊的综合国力和手段、资源。
2、那个据说很“傲慢”的日本富士,后来咋样了?
瓜子说,很简单,日本富士在(美国人提出、中国答应的)“独占中国市场条款”限制下节节败退,后来在2002年又默认了戴在头上的一顶“大规模走私胶卷”的帽子(默认?有这么乖的走私者么?瓜子非常怀疑其背后必然有更加精彩的故事)。
于是,几年之内,按照中美的(“柯达独占中国市场”的)协定,日本富士在中国市场的产销渠道方面都受到了强力遏制,而柯达将中国则建成了其全球第二大市场和数码相机的生产基地(2003年,据《文汇报》报道,柯达已经占据中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加盟店数量达到7000家【5】。2005年前后,每年的全球采购柯达的生意达到60亿美元规模,其中有10亿美元来自中国;而另一方面,95%的柯达数码相机在中国生产)【6】。
无论在中国市场还是在全球市场,柯达全面反击,终于站稳了脚跟,如今成为数码相机全球6个一线品牌(其他五个,是佳能、尼康、索尼、富士、松下,全部是日本品牌)中唯一的一个非日系异类。
瓜子忍不住替日本人叹口气,做了如下总结:
富士的命运,与一度叫嚣着要“买下美国”的日本经济一个德性,简直就是1990年代日本经济战败的翻版。
3、这一连串发生精彩的故事,完全违反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法则:技术和竞争力强的富士被淘汰出局了,技术和竞争力差的柯达反而独霸中国市场。
你怎么解释?你拿哪本经济学教科书上的哪一条理论来解释?
哈哈!瓜子可以解释,因为瓜子会将这一切,与1990年代日本经济发生的一切联系起来——众位同学,不用瓜子再重复了吧?
而这种观点和思路,恰恰是作为自由经济原教旨主义者的专家和JY们强烈反对的。所以,瓜子相信,他们根本无法解释,于是瓜子毫不掩饰对他们的鄙视。
【1】参见链接:外链出处
【2】参见链接:外链出处
【3】参见链接:外链出处
【4】参见链接:外链出处
【5】参见《文汇报》报道:《富士柯达网点大斗法》外链出处
【6】参见:《1998闯地雷阵》(三)胶卷业身先士卒的国退民进外链出处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三国演义就是一本穿越书嘛 3 晨池 字68 2010-08-14 02:13:09
🙂听瓜子兄娓娓道来,不亦乐乎? 陈王奋起 字24 2010-08-14 00:52:30
🙂要慢慢梳理思路 1 西瓜子 字86 2010-08-14 01:54:52
🙂十二(八)、三江之中,风浪不息;铁索连舟,如履平地!
🙂文中莱钢的盈利 31 十月湖上 字1862 2010-12-27 16:40:38
🙂莱阳钢铁厂的文件非常规范,曾经学习过 柴门夜归 字0 2013-01-24 01:36:51
🙂有个问题好象不完全是你说的这样。 6 njyd 字426 2010-08-14 20:31:01
🙂嗯,要修改 1 西瓜子 字80 2010-08-14 20: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