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胡适幼子的人生悲剧 -- 应侯范雎

共:💬190 🌺2869 🌵2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和你这篇文章内容相同的有王可著《我们那个年代》

胡适有两个儿子,叫望祖和思杜。思杜出生於1921年12月17日,这天正好是胡适的生日,取名思杜,是为了表示对恩师杜威感激之情。为了教育两个幼子,胡适专门请其弟子罗尔纲来家训导。但胡思杜生性好玩,喜交朋友,因不好读书,在美国八年转了两所大学也未毕业,1948年回到胡适身边,被安排在北大图书馆工作。

1948年12月几十万人民解放军已兵临北平城下,这时胡思杜却提出:“我要留在北平,不去南方。”胡适夫妇不胜惊愕,问其原因,思杜说:“我是普通平民,没有任何官职,再说,我从来没有得罪过中国共产党,共产党来了也不会把我怎样的。”经再三劝说也无用。其母江冬秀非常难过,不愿扔下自己的骨肉,但儿子毕竟已27岁了。她估计这以后将难有再见之日,就留下许多值钱的金银细软,再三叮嘱这是给他将来结婚用的。

1948年12月15日下午,一架小飞机在北平南苑机场匆忙降落,将胡适夫妇接走,这是国民党称为“抢救国宝”的措施。在此之前,中共也播出了对 “胡适先生的广播”,要求他不要离开北平,并许诺他继续做北平图书馆长。还派了北大的地下党做说服争取工作,但胡适的反应却是微微一笑,说:“他们要我吗?”胡适南飞了,把幼子留在了北平。

留在北平的胡思杜,不久就被组织上派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政治研究院去学习,主要是思想改造。解放初,追求进步的青年都以能进“革大”为荣,胡思杜能以作为“战犯”的儿子进去学习,觉得那是组织上的器重。当时曾是他父亲的学生,前北平市副市长何思源就是他的同学。学习会上他踊跃发言,表示要与父亲划清思想界线。

胡思杜是1949年9月进华北“革大”的。去学习前,把母亲留给他的一皮箱细软和金银手饰存放在堂舅江祖涵(江冬秀的堂弟,北大数学系主任)家_堙C1950年初,胡思杜在“革大”学习结束了。他到江祖涵家取回皮箱,自己解释说:“我要参加共产党,党员不需要金银财物,我拿去上交给组织。”这是他的东西,江家不好说什麽,后来他果然上交。

1950年9月22日胡思杜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了《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言辞尖锐,锋芒直指胡适,说:“他是人民的敌人,也是我自己的敌人。”胡思杜还宣布要脱离父子关系。文章最后注明,这是节录他的思想总结的第二部分。该文在港台及美国都引起了强烈的关注。胡适认为思杜是迫不得已的,他说:“我们早知道,共产主义国家是没有言论自由的。现在更知道,连沈默的自由,那里没有。”

此后,胡思杜被分配到唐山铁道学院马列部教文史,因成分不好,他一直没交上女朋友,孤身一人过了好几年。但他一直乐观努力工作,还想争取入党。 1957年中央号召鸣放,胡思杜以对党的爱护之心,积极主动地给学院、部领导提了许多教学改革的建议,也提了些批评意见。学院领导把他定为“右派”分子,批判他时又把胡适抬了出来。胡思杜的精神崩溃了,最后自杀身亡,这一年他36岁。

“……现在我没有亲人了,也只有你了,你来了,我一定不在了。找我的一个同事,他会告诉你我的一些情况。你是我最亲的人了,我死了,你不要难过。你能吃苦耐劳,我剩下的600多元(现金),公债券200多元,你的孩子若能上大学的话,供给他们上大学。一个手表也给你留个纪念。希望你们努力工作,你的孩子们好好学习,为社会主义立点功。

《我们那个年代》是一个中国老年教师对毛泽东时代的回忆与思考。通过用故事、人物、随笔、说史、思辨等体裁形式,讲述那个时代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知识分子的遭遇。真人真事,材料客观,力求保存历史真相。它帮助我们去认识那个似乎已逝去久远的年代。那一代人正在渐渐消失,但愿历史不会留下空白,人们不要失去记忆。全书作者王可所叙述的人和事,从建国初到文革,几乎涵盖了整个毛泽东时代。

通宝推:寒冷未必在冬天,老老狐狸,ifuleu,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