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萧条到繁荣,再到萧条 -- 西瓜子
首先,历朝历代的户口统计,从来就是不足,绝少有添加的。这个2088万户与其说是反映人口数,不如说可能反映宋朝官员为了多收税而蓄意编造扩大的结果。----这句话可有根据??如果我是宋朝贪官,上报了2088万户,那么,就要交给朝廷2088万户的税款,如果我只报1088万户,那么,我就能瞒着户部,和同僚们私分这1000万户的税收。何乐而不为呢?至于问老百姓收钱,巧立名目就是,何苦多添户籍呢?因为多添户籍多收的税款,可是要交给国家的。就算有政绩,也不如落袋的实惠。
最好的例子就是满清统治时期的摊丁入亩以后,人口一下子剧增,因为,没有欺瞒的必要了。
另外,我的主张是:从奴隶社会开始,到1949年结束。中国人口的上限和土地的承载能力不挂钩。人口的上限和政治体制的分配公平程度挂钩。
因为,根据我的粗略计算,南宋的土地承载能力,由于推广了占城稻的原因,大约是2亿2000万人。而实际人口则是8500万上下。明朝的可耕地是南宋的两倍,明末的人口也没有超过两亿。
另外,我认为你说的唐朝,明朝的人口数没有突破6000万,也只是一家之说。所有史书上记载的户籍数量,由于人性的贪婪,不太可能有多记得情况,所以实际人口,比如在唐、宋盛世的时候,误差小一些,在明末流民四起的时候,误差大一些而已。当然,我的说法和老兄的说法一样没有史实依据,不过,我自以为我的看法比较合乎逻辑。
所以,所谓的6000万怪圈,多半是学术界用来博取名位的方法。不用太当真。就算是人口大于6000万导致的社会结构崩盘,也不是因为土地承载能力的问题。而是权力的框架结构出了问题。比如说两汉的宦官外戚对着干。唐朝的地方官僚拥兵自重,宋朝的中央过度集权导致边疆软弱,明朝用宦官平衡官僚的跷跷板失当造成混乱。只有满清,控制党争非常得体,从来没有任何一方压倒另外一方,而且,面子上还非常和谐。
俗话说,兼听则明。竺先生的气候论,我觉得很有道理,但要把它当做唯一的真理,我还没有这样的计划。
另外,我的看法是,唐朝鼎盛时期人口,史书记载是7000万,所以,保守估计是8500万左右。北宋1亿2000万左右,南宋8500万左右,如果加上西夏,金国,大理,吐蕃,人口还是1亿2000万多。
明朝末年,众说纷纭,我认为,一个亿左右这个中间数值可信度高,虽然户籍数字只有5000万。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5 层
🙂不知你提供的数字来自何处? 1 镭射 字241 2010-09-12 06:29:39
🙂河里的讨论都需要有数字做基础 16 明斯克的阿泰 字2427 2010-09-12 08:05:06
🙂我敢说,宋朝的人口绝对是造假 26 泉畔人家 字825 2010-09-13 01:21:27
🙂劝君别这么肯定
🙂竺可桢的结论是他50年的心血,相当可靠 15 泉畔人家 字2309 2010-09-13 19:56:22
🙂我们讨论的可不是气候 8 明斯克的阿泰 字1410 2010-09-14 00:49:17
🙂佩服啊,这才叫考据啊 1 西瓜子 字165 2010-09-13 21:16:10
🙂重复del 泉畔人家 字0 2010-09-13 19: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