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胡适幼子的人生悲剧 -- 应侯范雎
我在“历史与发明历史”回贴中,指出应侯河友以一个蓝本为基础,不注明出处,发明历史。主题是对发明历史的批评,但也引起了围观者对抄袭的猜测。应侯河友很不满意,我也觉得很有必要把应侯的文章与胡适研究专家沈卫威先生的文章做个对比,让河友们来自行判断。
在对比前,先明确下面几个事实。应侯河友的《胡适幼子的人生悲剧》,据其本人所说2004年发表于西祠胡同,参考的主体是1985出版的《闲话胡适》一书,写作时根本不知道沈卫威这个人和他的书。
沈卫威教授的文章载于1991年出版的《文化心态人格——认识胡适》一书,题为《胡适的小儿子思杜之死》,文章内容主体由作者对胡思杜的生前亲朋访谈构成,没有提到《闲话胡适》一书。可在此下载(沈的文章:文化心态人格——认识胡适,第148页起至156页终)。
支撑起一篇历史文章是靠其中的史实,应侯文章的主要史实包括如下几个:罗尔纲教授胡思杜、胡思杜年轻时不学好、胡思杜拒绝南下、胡思杜上交其母留给他的金银细软、陈垣批胡适、胡思杜批胡适、胡思杜找不到女朋友、胡思杜因教改建议被打成右派自杀、插个木牌把胡思杜埋了、胡思杜与胡适的遗嘱。
以上史实都可以在9页的沈文中找到。把上述史实去掉,沈文和应侯的文章一样,差不多没剩下什么其他史实了。
下面我按顺序列出沈文中上述段落的页码和一些具体段落,大家可以与应侯文一一对照。
沈文思杜之死(1991)的写作说明:
此段话表明沈文主要依据其对胡思杜的亲朋访谈所得,是自己的独家材料。
1,罗尔纲教授胡思杜(P148)
2,年轻时不学好,胡适的担心(P149)。
1940年11月9日,竹某致信胡适说:小二在此读书,无甚进展,且恐沾染上海青年恶习,请兄要赶快注意。对此,胡适有些着急,怕思杜沦于自己当年在上海中国公学的荒唐境地。此处两篇文章对胡适心理活动描写一致。
3,胡思杜拒绝南下(P150)。沈卫威1986年采访了胡适的学生邓广铭,邓说:当时思杜不愿意随胡适南飞,他刚从美国回来不久,对国内情况不熟悉。他说:我又没有做什么有害共产党的事,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
4,胡思杜上交其母留给他的金银细软(P151)。沈卫威1986年采访江泽涵夫妇,江说:江冬秀没办法,只好给思杜留下了很多细软和金银。他来把这箱东西取走了。他(思杜)说,要把这些东西上交给共产党的的上级组织。
5,陈垣批胡适,胡适表示不相信是陈的手笔(P151)。此处很有意思,因为这个陈的批判并不是介绍胡思杜所必须的,的确好几篇其他介绍胡思杜的文章都没有提及这个事情。而应侯与沈都提及此事。
6,胡思杜批胡适(P151-152)。这个自然是谈胡思杜之死必备的,两篇文章都介绍了思杜的文章的批判内容和胡适的反应。但由于沈文和应侯文又都谈了陈垣批胡适的事情,搅在一起,两篇文章在此处读上去都有点乱。
7,胡思杜找不到女朋友(P154-155)。沈在1990年9月采访胡思杜的堂哥胡思孟,思孟说:思杜也没有对象,找不到对象。别人一介绍,女方一听说他是胡适的儿子,是战犯的儿子,都不愿意了。
8,怕拖累党员亲友不交往(P154)。还是胡思孟1990年的访谈:当时还有等亲人,他是怕连累他们。因为他们都是共产党员。我是没文化的工人,不拍连累。后面胡又介绍自己因胡适的关系,在文革中成了黑帮分子。应侯也提到黑帮分子这事。
9,胡思杜因教改建议被打成右派,上吊自杀(P154)。此处沈1986年采访了胡恒立,胡说:思杜不知道这是一场政治运动的预示。他因为想入党,就积极主动地给他所在院部领导提了关于教学改革的建议,但学院领导马上把他定为右派分子。
10,插个木牌把胡思杜埋了(P154)。这是胡思孟1990年的谈话:我到唐山后,他已经死了,装在棺材里。我们在郊区挖了个坑,把他埋下,并立了小木牌,现在恐怕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了。
11,胡思杜与胡适的遗嘱(P155-156)。此处胡思杜的遗嘱,是1990年胡思孟凭记忆口述,由沈记录的。此处应侯出现了胡思孟口述字样。
需要指出的是,胡思杜的一个重要经历,就是胡在1955年被任命为唐山铁道学院马列部资料室主任,被应侯和沈文都忽视了。
应侯文自然也与沈文有些区别,就是发明的部分。比如文革初那副著名血统论对联被应侯安到了50年代,沈文则根本没有提及成分一事;罗尔纲批评思杜在美国的作为,沈文没有,而据说参考了罗的著作的应侯已经承认这是他看错了。
给我的印象是沈文没有谈的事情,应侯一谈就谈错了;沈文有的东西,应侯倒还靠谱。
与沈文相对照,应侯河友的文章,结构顺序完全一样,主要事实基本一样,关键的引文资料完全一样,就是自己有一些加油添醋。更奇怪的是,按照应侯范雎的说法,相似度如此之高的文章居然是相互独立的——应侯从没看过沈文,主要参考的是1985年的《闲话胡适》;沈没有引用《闲话胡适》,大多数史实是自己的独家材料。
为此,河里南洋河友贴出了沈文和应侯的声明的对比截图,配发了精彩点评南洋:既然楼主找不到原文,我特贴一小段上来给大伙做个预告片。并提出解释这一现象的十大可能。
我愿意简化为下四个可能:
1、2004的应侯文“充分参考”了1991年的沈卫威文章;2、1991年沈卫威文“充分参考”了2004年应侯文;3、1991年沈文和2004年应侯文都“充分参考”了1985年的《闲话胡适》,应侯2004年参考时不知道已经有先行者参考出一篇更丰满的文章了;4、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参考《闲话胡适》的应侯文与访谈写就的沈文完全巧合。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哪个是真实的情况呢?就由诸位河友判断或者挖掘新的证据证明了。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本来都快百宝户了。手一抖,32猪没了 7 以沫江湖 字20 2010-09-14 08:56:23
🙂宝推一下,岂不快哉。 7 年青是福 字0 2010-09-14 09:10:02
🙂资料贴--应侯范雎《胡适幼子的人生悲剧》一文的文风问题 36 秋末冬初 字1919 2010-09-14 07:50:28
🙂【叹息】不知细叶谁裁出
🙂叹啊 6 天涯无 字186 2010-09-14 18:18:27
🙂闲话胡适里的胡思杜 58 上学不迟到 字2329 2010-09-13 22:19:49
🙂上学不迟到兄大功德啊! 3 秋末冬初 字92 2010-09-14 02:59:03
🙂多谢通宝 8 上学不迟到 字254 2010-09-14 05:5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