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共:💬905 🌺501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二章 汤汤乎太宗 -- 戈狄安的利剑(2.2)

沙普尔第一次在史料中出现,并非出自任何一本史书,而是在萨珊故都【阿尔达希尔-花拉】(伊朗菲鲁扎巴德)附近的摩崖石刻上。身为太子的沙普尔,人马皆穿着重甲(甲骑具装),用长矛将安息的大宰相(Grand Vizier)--打耳班丹(Darbandan)刺于马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时的波斯人特别喜欢一对一的单挑,太祖也曾单挑杀死安息末代皇帝阿塔巴努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石刻的素描图。萨珊人偏爱灵活而柔韧的锁甲,安息人更老派,穿着传统的环甲。沙普尔马甲上的图案,是他的私人徽章。这时期的萨珊重骑兵都持矛、携带弓箭,却不装备剑和盾牌=====

这场单挑很有英雄史诗气概,可细细推敲起来,有一些疑问。太祖击杀阿塔巴努斯是224年,攻占泰西封并加冕称帝,是226年,我估算沙普尔生于210年,当时沙普尔只有14~16岁,即使他有过人的习武天分,这年龄也长不出如此茂盛的长髯。如果他出生早于210年,则去世年龄超过60岁,以当时的医疗条件,很难这么老。所以,我认为这场单挑确实存在,但石刻是他在即位后才有的,他的形象被充分美化了。从这幅石刻,我们可以看出沙普尔的性格与行为特点:高超的武艺,过人的勇气,尤其喜欢自我炫耀。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了解他的军事生涯,会有很大帮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唐人画的打马球图。这些马肚大、腿短,奔跑时前后的两腿都同时平行伸出,与波斯石刻中的马的形象、动作很像,不知唐人是否是受了波斯人影响=====

沙普尔在父亲去世、自己加冕之间的将近两年时间里,并没在泰西封闲着,坐等加冕那一天的到来。根据《阿贝拉编年史》(Chronicle of Abela)记载,他正在致力于征服花拉子模(Kwarezm)和吉兰(Gilan)。花拉子模的征服,在后面会有专门描写,这里只说吉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吉兰的位置与地形=====

伊朗高原是由北面的厄尔布尔士山脉(Elburz Mts.)、西南的扎格罗斯山脉围成的。高原上气候凉爽而干燥,与中国甘肃相似。但是在北方的厄尔布尔士山脉与里海之间,却有一片狭长的平原,被称为【里海低地】,或【吉兰】(Gilan),其西部被称为【德拉米】(Daylami)。在吉兰这里,来自里海和东欧平原的湿暖空气,被高耸的厄尔布尔士山脉阻隔,无法进入伊朗高原腹地,导致这里的气候潮湿、温暖、多雨,与中国的江南水乡相似。使得此地的经济、文化面貌与伊朗高原差别很大。作为天险,险峻的厄尔布尔士山脉,使吉兰相对与世隔绝,无论是山区的猎人、牧民,还是低地的农民,都剽悍好斗,天不怕地不怕,不愿受外人统治。无论是第一波斯帝国、亚历山大、萨珊波斯还是后来的阿拉伯人、蒙古人,征服这里都很困难,也都比较晚。在12世纪,厄尔布尔士山西段,出现了一座著名的城堡—阿拉穆特,扼守着外界通往吉兰的咽喉要道。它是【山中老人】或【暗杀派】的巢穴,其绰号更著名--【鹰巢】,阿拉穆特是蒙古旭烈兀西征过程中费力最多才攻陷的城堡。

太祖时代,吉兰还没有纳入帝国版图。沙普尔征服这里,不仅仅是占了一块地皮这么简单。中东、近东、中亚和东欧从来不缺优秀骑兵,但步兵一直较差。由吉兰的剽悍山民和农民组成的德拉米重步兵(Daylami Heavy Infantry),是中东、近东最好的步兵。他们不仅争强好斗,还特别吃苦耐劳,能长时间作战,在日后萨珊的战争中,德拉米重步兵是帝国唯一可以与罗马重装步兵掰手腕的步兵,野战、攻城、守城都离不开他们。700年后的布维希王朝(Buyid Dynasty 945-1055),就是从吉兰起家,以德拉米重步兵为核心军事力量建立的王朝。

德拉米重步兵的装备身穿锁甲,装备一面椭圆形盾牌,两三只短矛,既可以作为标枪投掷,也可以肉搏。近战武器为宽刃剑或者斧子、钉锤之类的破甲武器。他们的战术与罗马重步兵相似,且千年不变:先是肩并肩组成盾牌墙,向敌人缓缓逼近,到了投掷射程则投掷短矛。然后冲刺跑,挥舞刀剑或战斧或短矛进行肉搏。

吉兰的征服,为萨珊帝国的军事机器,增加一台强劲的引擎,从此萨珊军队可以与罗马军团正面较量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二全战-残破的新月》中的德拉米重步兵。穿锁甲,持椭圆盾;远程用投枪,近战则矛、剑、斧兼修=====

从吉兰凯旋而归的沙普尔,回到泰西封举行盛大的加冕礼的同时。一支强大的罗马军队,在亚洲之都安条克集结的战报,传递到了沙普尔手中,严重破坏了加冕礼所应有的欢乐祥和气氛。

此时的罗马皇帝,是年仅17岁的戈狄安三世(Gordian III, 225.1.20 –244.2.11)。他是戈狄安一世的外孙,他的母亲安东尼亚(Antonia Gordiana),是戈狄安一世的女儿,戈狄安二世的妹妹。238年,作为戈狄安一世仅存的骨肉,他被罗马元老院和军队,推上了皇帝宝座,时年13岁,虽然看着很小,但相比次年即位的曹魏废帝曹芳,戈狄安却年长不少,后者即位年龄只有8岁。

这种主少国疑的局面,注定不能长久,要么国家陷入困境或混乱,要么由一位实力人物主持大局。幸运的是,戈狄安的罗马帝国遇到了后一种境况。241年,戈狄安三世任命一位身体强壮的将军,提米斯特乌斯(Furius Sabinus Aquila Timesitheus)为执政官(praetorian prefect),他祖籍安纳托利亚,曾参与反对马克西明皇帝的活动。此时他大约40岁,年富力强、精明能干,于是很快就成了帝国的中流砥柱。同年他的女儿Furia Sabinia Tranquillina嫁给戈狄安,再加上戈狄安的父亲已经去世,此时的提米斯特乌斯身兼首相、国丈、太师三种地位和身份,成了罗马帝国真正的统治者,俨然是皇帝的【相父】,年轻的戈狄安对他言听计从。提米斯特乌斯要做的,对内是整顿马克西明以来的乱局,对外则厉兵秣马,整饬防务。在他看来,北方防线面对的哥特人(Goths)、卡尔皮人(Carpi)、萨尔马特人(Sarmatian),都是些只知掠夺、胸无大志的野蛮人,癣疥之患耳,东方的波斯人才是帝国的心腹之患。而波斯骑兵对他家乡安纳托利亚的骚扰和劫掠,更加剧了他对波斯人的厌恶与痛恨。

241年,波斯皇帝阿尔达希尔的死讯传到罗马,提米斯特乌斯认为这是摧毁这个新兴帝国的天赐良机。在他的鼓动和策划下,戈狄安皇帝决定御驾亲征。以一系列小规模前哨战为热身,戈狄安与他的【相父】,率领一支包含哥特雇佣军在内的强大军队,于242年下半年途径色雷斯,抵达安条克。

此前,在戈狄安离开罗马时,他下令打开了已经关闭数年的,象征着战争的雅努斯(Janus)神庙的两座大门,这预示着他决心效法马其顿亚历山大、图拉真和塞维鲁,用一场伟大的战争,将利剑狠狠的插入波斯人的胸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雅努斯(Janus)是罗马人的门神,也是罗马人的保护神。具有前后两副面孔,一副看着过去,一副看着未来,西方语言中的一月(January),就来自他的名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雅努斯神庙,有前后两座门,战争爆发时开启两门,战争结束时关闭。后世欧洲各国的凯旋门,形式都源自雅努斯神庙=====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节 --《三皇会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