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项羽为什么不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 -- 任爱杰

共:💬114 🌺49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每个时代总有向后看的人,但不可以此否定历史必然性

所以在今天我们以为的必然选项,在当事人看来,很可能是优先级很低的选项。

这似乎没有错,尤其是您用“很可能是”,表明你用语的谨慎。但这样一说其实模糊了历史的内在逻辑,压根没有看到郡县制与大一统的必然性。首先,郡县制在战国已经牢牢确立,并不是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的结果。当时七国普遍实行郡县制,显然这种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和战争来说,有相比之前分封建国有着莫大的优越性。至于文中提到项羽集团对天下分肥的安排,这样向后看的人,总是有,但却以此忽略必然性,是不可以的。

第二,大一统是郡县制在天下推广的必然逻辑。只要实行郡县制与君主集权,大一统就是必然的,或者可以说,在一国范围之内实行郡县制的表现就是大一统。用

那个时代的精英和民众并非普遍接受大一统。比如张良多年都在努力推到秦朝,恢复六国。秦朝的短暂统一却随即土崩在当时只不是是大一统的反面案例。

这样的举个案来证明自己观点的说法不足以说明。因为接受大一统的人并不少,比如李斯和后来的贾谊。另外,“并非普遍”说明还是有人接受的,而且最终这种“并非普遍”的消亡正好证明大一统的必然。

如果再看看后面数百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大一统的模式被普遍接受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

事实上,大一统很快就被普遍接受。韩信造反失败就是一个明证,削藩和平定六国之乱又是明证。至于之后数百年的分分合合,并不是大一统没有被普遍接受,相反正说明了被普遍接受。因为两汉外戚和宦官乃至唐代的藩镇割据,都没有人会打着分封的幌子,没有人能够在道义上反对大一统。

发一点题外的感慨,有时我们在历史中找到众多精英的论述,给我们的感觉似乎历史充满太多的偶然。确实,事件总是偶然的,但将这种偶然放在郡县与大一统这样一种最基本的历史结构上,则未免太过。

用张良这样的没落贵族对先祖风采的梦想来证明太一统的偶然,实在太过牵强。讲历史,最应当讲群众的偏好与意愿。当然,现在无法我们用选票计算当时的民意,但只要设身处地一想,“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以及法律的全国统一化,几乎没有人会否定它对于普通百姓的好处(除了没落贵族)。而对于普通儒生而言,郡县制中的纵向社会流动性是怎么也要好过以世袭为特征的分封制。

您怀疑我们囿于自己的时代,我倒是怀疑您可能囿于自己的一厢怀愿。事实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当时的人们并不见得一定与我们相反。贾谊就说过,秦之失在政,而不在制。是暴政激发了民众的反抗,但大一统和郡县制并不是。少数人对于这种历史必然的否定最终必然被历史所否定。

通宝推:燕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