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们都是穷光蛋,海参鲍鱼就干饭 -- 泉畔人家

共:💬256 🌺1059 🌵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是的,所以13万-7千年之间都无关,7千年之后就变了

我的推测天文最早不是服务农业,而是服务木筏群的出海捕鱼。在伏羲发明结绳和渔网之后,捕鱼对人类可能越来越重要了。有研究人大脑的说,人类曾经经历过一个暴食海鱼(深海鱼)的阶段,这个阶段大大促进了人脑的发育和进化。深海的鳕鱼在天涯的长文认为这是人类曾经返回海洋并且生活在深海的结果,我不这么看。

我认为这是古代原始人类从偶尔性的捕捞中发现了渔汛,而渔汛的到来和时间,季节关系密切。到了某个时间,某种鱼才会到某个海域聚集。不同的鱼有不同的渔汛期,在被破坏前的舟山渔场,在上古时代,也许是位于还是海面之下的徐州地区的。上古人类为了能够在渔汛期间出动打渔,一是需要在海洋上定位导航的能力,二是需要计算好时间,否则去早了,渔汛没有,去晚了,鱼已经跑了。

八卦系统和天文观测,就是定位导航和时间计算。这些我估计远比远古农业出现的早的多,人类这种动物,丛林里没法记路,草原上又跑不快,沙漠里很快会中暑,人类在没有弓箭之前,除了搞个埋伏,想追击捕猎陆地上的绝大多数生物都不可能,即使是大象,也比人类奔跑速度快的多的多。一个部落人口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比如超过100人),那么从周边靠棍棒石头去狩猎支撑部落的可持续发展就可能有问题了。40个状劳力一天能奔跑行进的半径很有限,便于人类捕猎的动物又都比人跑的快,人又吃不了草,大部分果实只在秋天成熟。那么一个100人的部落,1天可能必须保证捕猎到200公斤以上的肉。我们今天把40个状劳力,进行简单培训,扔到没人的自然保护区,能让他们保证1年365天,天天能靠脚底板和木棍,石头就保证天天200公斤以上的捕猎成果不能?我个人觉得,很难,因为一个白天冬天就不到10个小时,人类一小时也就顶多10公里的行动能力,1个白天50公里,估计就是极限了(要考虑每天如此)。即使说原始人体力好,估计也超不过100公里,那么活动半径可能也超不过30(15)公里。而在这么片地区里,分布的动物必然有限,人首先不一定能找到,找到了也不一定能抓到。与人体重区间接近的动物,比如虎豹熊狼等,分布密度都很低,因为自然界根本支持不了这种金字塔物种的高密度分布。一支老虎尽管拥有高超的捕猎能力,但往往需要上百平方公里才能分布一支,多了,猎物就不够吃的了。而像人类这种大型哺乳动物,每天的消耗也不低,聚集成几十甚至几百的大部落,然后定居,那么必须有足够的食物才行,但你20,30个拿着棍棒,石头的人的活动范围和捕猎能力和30支狼的狼群谁强大那?然而狼群的活动范围,确普遍不超过15公里。

而且,人还不记路。相比而言,和人类基因相似度98.8的黑猩猩,97.5的大猩猩,具备数码相机拍照版的影像记录能力。(就是它们走过那些地方,它大脑里都存起来了,可以轻松的找回自己的老窝),而人类,扔深山老林里兜几个圈子,直接就晕了。人类没有进化出归巢能力,这似乎违反了几乎所有陆地生物的本能,但人类也许几十万年前就以智慧来代替本能,人类没有猩猩的战斧巡航导弹版的图像识别路径记忆系统,也没有鸽子那样地磁导航能力,但人类学会了根据太阳,月亮,星星来导航,学会了用渔网来捕鱼,这才使现代智人的数量开始爆发性增长。

人类部落在经历这个暴食海鱼阶段后,工具制作能力(竹筏,渔网),语言能力(指挥,协作),原始社会组织(分配大量的成果,晒制成的鱼干归谁)等问题上大大进步了。激增的现代智人沿着世界海岸线扩张到欧亚非大陆大部分靠近海岸的陆地。但后来冰期来临,海洋消退,人类被环境所逼,逃入伊甸园(神农架一类的地方)苟活,等冰期过去后,已经再次进化,原始农业时代才真的到来。

所以我认为天文远比农业早,人类或者口传,或者石头上刻画。连续系统的观测北斗七星,可能从几十万年前就开始了。到了13.5万年左右,已经能根据夜空星星的变化决定什么时候出海,出海走多久了。尽管后来的气候变化,战争等使这一知识系统已经失传,但还是有些许痕迹流传了下来。西水坡的墓地的可能天文意义和《汉书 律历志》里的上元元年,未必就是农业时代附会上去的,也许天文观测的真正起源,已经极为漫长久远了。类似的,比如中医里的穴位系统,中国武术里的一些修炼法门,这些东西都是从上古几十万年前开始发展并逐步完善的,我们今天的绝大多数人类,已经不在具备多少万年前的人类可能拥有的星象大脑记录能力,穴位感知能力等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