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殷商卜辞天象记录 -- 纤纤淑语

共:💬28 🌺27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泉先生请进

回的晚些,这段河里很难进,就算进来有些地方也打不开,所以才看到您的回复,勿怪。您的跟贴让我有些犯难,不是问题难,而是担心实话实说很可能被区解。

思考再三决定信任先生的人品,既然是讨论学术,既然先生有这样的精神,那么,我凭什么小肚鸡肠怀疑先生就不能正确理解?如果我怀疑错了,那岂不是侮辱了先生的品行和对学术正确的态度?

周王世系问题由于所载出入很大,所以司马迁存疑处置,刘歆的纪年在很多方面也不能说明问题!周穆王到过昆仑甚至更远这点学术界是认可的,穆天子的研究也并非先生说的传说那么武断,因为文中的很多人物和文字与穆王时期的文物匹配度很高。

在断代中我对懿王夷王在位数是不认同的觉得有出入,殷商的年代还得进一步划分,厉王年数和共和是否合并这问题还很值得研究。断代工程也只是这一阶段性成果,具体走向还得进一步发现。这不是他们处理完的事。而是所有有研究的人都要关注和尽力。

单几本书纪年不可靠,有待进一步发现。其他的也可能摒弃了正确的想法。如竹书纪年帝王世纪等还要逐条理清。左传、史记在纪年纪日难免错误,何况其他?如魏国纪年没有哀王可史记有,田氏齐威王的年代陈国世袭等。左传的纪日也有出入。

而先生另外几个疑问现在说说;太史掌管皇家典藏,司马迁正是各种记载太多出入,所以没有具体的世袭在位数,而且刘歆记载的在位数与铭文发现不符合,可您说能够依其而定?那么太史公是觉得太多出入所以审慎下没采纳,刘歆却利用历法推,太史公也参与了三统历前身太初历的制定,他却没草率的去处理纪年,这怎么理解?

我承认刘有水平,它的历法精确较高,但中国古算繁杂而且纪年的计算要不断核对就没那么简单。换句话说;历法事实上没什么问题,但在纪年上只是一家之言。纪年只是简单的拼合。它的历法精确较高,但中国古算繁杂,而且纪年的计算要不断核对,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处理的正确。

这也不能理解为刘不严谨,事实上他做了力所能及的一切努力,可历法上的问题不是你算了就是对的。很多纪年记载虽然清楚,但符合条件结果不只一个。所以不好认定。即使现在利用金文排谱,可直接做标准器计算王系的却很少。

所以铭器的归属也是很难的工作。我现在做的也是逐一根据一系列查勘做分类。做嘴上文章容易,研究可没那么容易。结论;三统历本身数据没问题,只是刘歆的纪年是一家之言罢了。有空看看汉书律历志那里有三统历。

还有尚书等古典很多在战火中亡佚,古文尚书是伪造可以肯定。

另外C14选择能够比较清楚划出先周文化和周初文化的两个文化层,再进行测定,从而缩小年代搜索,很科学,并且他们不仅是对周址还对殷商遗址以及燕地发现“成周”的甲骨进行测定综合分析。 C14的测定是科学的,它还通过其他一系列动植物年代校正,是我们做好年代的一个科学标尺。

‘至于十三四月甲骨有没什么可以认为在释读上出问题’。历法上的认识您要明白,殷商主要以旬记事,关于月食比对只有一组吻合,不把月食作为天文现象,先生打算解释成什么? 您很多依据本身就站不住脚。我对年表有些年代也不认可,但其科学分析出来的那几个年代标准点我是认可的。

比如;昭王在位十九年因伐楚而死可以肯定,而三统定了五十五年。所以很多问题得客观比对,疑古是进步但不是否定研究。就是刘歆的三统历确定的王年还需逐一核对,先生列出的很多证据不能说明问题,比如‘否定或对十三四月有置疑’。请自己找卜辞读读是不是那么个理。请真物置疑,有些存疑却大唱其谈,要客观慎重看待区别各种材料。

‘所谓对甲骨释读的问题’。毛释、周易现在的通行本与出土材料还是比较吻合的。释读挑毛病,除了难字上的见解不同,还有就是其他不信的人。您说食不是天文现象,那么直接解释为吃饭合适吗?十三月明摆着是月份勾连,不是闰月,请问置疑的先生准备怎么理解?这已经不是难字的问题了,而是大白天说梦话啊。

再次请先生正确理解。本人把自己的考证经历跟您描述下;仅举一例,河里我曾经发过一贴;小议春秋五霸。此文我仅为一个霸字查一百五十多份资料。其实查到三十多份资料时我心中已有谱,但仍坚持在查,虽然最后的结果一样,却不必后悔。

求证质疑不是讲究速度的事,基础必须扎实。真诚的说您对学术的精神是可敬的。但不能过于急躁。一切研究不能忽视实物信史,先生可能是对自己的认识没全面考量。很抱歉,学术问题上我不能含乎,所以,言语中如有得罪,还望先生勿怪。小妹在此拜谢先生。。。

通宝推:大水,廖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