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马克思主义消费不足的经济危机理论 -- Dracula

共:💬232 🌺1198 🌵1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知Dracula兄有没有读过索罗斯的书

《金融炼金术》的第一段就是质疑市场均衡的:

均衡概念是非常有用的,它容许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最终的结果而不必考虑形成这一结果的过程。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很迷惑人的概念,颇有经验注意到气味。既然经过调整可以实现均衡,则该均衡点必定是已某种形式可以观察到的。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现实生活中几乎看不到均衡--市场价格的灵活易变是尽人皆知的,所观察到的过程只不过被人为的设定为趋于平衡,可为什么永远也达不到平衡呢?不错,市场参与者必须顺应市场价格,可他们所顺应的也许是一个不断游移的目标,这样一来,根本就谈不到什么顺应,而经济的所谓均衡也只不过是天方夜谭。

均衡观念是公理系统的产物。经济理论的结构类似于逻辑学或数学,它建立在某些共设的基础上,所有的结论都经过逻辑以共设为前提推导而来。均衡的非现实性无损于逻辑结构的有效性,但是如果将假设的均衡看成现实的模型就会出现严重的失真,正如应用欧式几何描述三角形内角之和不等于180度的空间时将会发生的情形。

公理化方法的最高成就是充分竞争理论。尽管这一理论已经有200年的历史,但至今为被超越,只是分析的方法做了改进。该理论坚信,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无节制的追求私利将自然地导致资源的最佳分配。每一个公司都在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的水平线上生产,并且每一个消费者都购买其边际“效用”等于市场价格的总商品量,这时就达到了均衡点。分析表明,在供给和需求任何一方的力量都无法左右市场价格的前提下,均衡点将所有参与者的利益达到最大值。正是这条论证充任了19世纪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理论基础,它也是时下“市场魔术”崇拜的理论依据。

让我们考察一下充分竞争理论的主要假设。业经清晰表达的假设包括:完备的知识;同质而可分的产品,足够数量的参与者以使任何单独的参与者都无法左右市场的价格。

完备知识的假设是令人怀疑的,如果认识的对象中包含有主体的参与,这种认识就不可能称为知识。我在做学生时就觉得这一假设尤其难以接受,我毫不怀疑古典经济学家正是在我认为无法接受的含义下使用这个假设的,因为19世纪的思想家们并未像我们今天这样意识到人类知识的局限性。

后面还有很长。总之就是他认为,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市场的结构并不是理想的,因此,理论上的“均衡”只存在于理论中。我一直觉得他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