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旧话重提: 汶川地震与“豆腐渣工程” -- Alarm

共:💬28 🌺260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地震后一段时间还有人拿50年代的公共建筑来说事

记得是北川县 or 汶川县 or 青川县吧,反正带了个“川”字,县城一座建于50年代的砖木结构礼堂没有垮塌、受损轻微,当时也是好一番议论,具体的说辞不用我讲、大家应该也能猜出来,都已经是格式化的内容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50年代,一座礼堂对当时的县里面来说,就相当于人民大会堂在中国的地位,那是全县的招牌和面子(西南地区各县在50年代有过一股修建礼堂的潮流),虽然没有专门的抗震设防规范,但是用了当时最好的设计、最好的工匠、最好的材料,完全是地方上在当时条件下不惜工本搞起来的!我们县建于50年代的礼堂,用的房梁和柱子,木质那叫做好、直径那叫做粗,现在跑遍全县乃至全地区,根本找不到这样的好木材了。墙体极厚,和北京广电总局主楼有得一比,透着浓浓的俄罗斯风格。

这样的房子,在当时盖得起多少,又盖了多少?更多的,还不是土坯房茅草棚,或者是竹筋混凝土的普通砖瓦房?再后来有预制板了,就轮到预制板大行其道,直到唐山大地震带来的惨痛教训让我们警醒。

唐山大地震,在大批预制板楼房(中国版“赫鲁晓夫楼”)成片垮塌的同时,唐山工学院一座建于清末民初的图书馆,活生生陷下去将近一层楼,但是整体结构完好、依然可以正常使用(这栋楼今天还在,已经被作为文物永久保存了),难道这也是“豆腐渣工程”惹的祸?

其实道理是同样的,只是有的人要么真的不明白、要么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