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富人之地 -- atene
这两天看到的报道,瑞士是继新加坡、香港之后平均百万富翁密度第三的国家,-(没想到新加坡竟然是第一)。在瑞士共有222,000人至少拥有一百万瑞士法郎(按照现在的汇率,相当于人民币六百八十万左右)。这是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社会学教授Ueli Maeder及其研究小组的最新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
这份400页厚的《Wie Reiche denken und lenken》(《富人是如何想和做的》)报告,就下面六个方面对这个超级富裕阶层进行了分析讨论:
1.一百万瑞士法朗不够用
这点钱在苏黎世的最好地段“黄金水岸”买个带地皮的别墅是想都不要想;想要过上私人飞机外带两处最时髦地方的房子的生活根本是在做梦。银行家嘴里的超级富人(Ultra High Net Worth) 的起点是至少三千万瑞朗的财产。
2. 富人欢庆,中产停滞
222,000人至少拥有一百万法朗,-(瑞士人口七百多一点)-,4000人每年工资超过一百万法朗。世界上每十个富人里就有一个住在瑞士,譬如,Ikea的大老板、方程式一的赛车手(舒马克、刘易斯等)、演艺大碗(007的扮演者罗杰摩尔、歌手Phil Collins、Tina Turner、Shania Twain等)都常住瑞士。
虽然经济危机使得富人们的财产缩水了,但是他们活得非常不错;过去20年里,最富的100人的资产从660亿瑞朗(1989年)翻了多倍致3580亿瑞朗(2009年),其中最富的10位的资产在65亿-355亿之间。
3%需要纳个税者所持有的财富顶上余下97%人的财产,瑞士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只有纳米比亚和新加坡(!)的社会贫富差距比瑞士的更大。金钱贵主的资产越来越多意味着机会均等、唯才是用的原则在受到蚕食,最后会殃及民主本身。
3.致富靠遗产
300名最富的居住在瑞士的人里有一半人的财产是继承来的,譬如,第二富的巴塞尔Hoffmann-Oeri家族,其150亿法朗的财产是承蒙祖辈创建的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F.Hoffmann-La Roche)的惠泽。在瑞士的一个简单估算就是,10%的继承人的遗产数额占整个待继承遗产总额的75%;2010年400亿的待继承遗产里,有一半以上归继承额度超过百万的继承者。
如果算上房产、养老金帐户和信托基金,有待继承的财产高达20,000亿; 对遗产继承人来说,这是很令人愉悦的前景,不过政府从中拿不到什么好处:瑞士几乎所有的州都废除了直接继承人(儿女、孙辈)的遗产继承税。
(这个应该是各州公民投票的结果。至于为什么普通公民会对此投赞成票,有分析说,其背后的动机是大家相信自己也有可能哪天成为百万富翁。这算是给自己的美好景愿铺路吧, 可是普通人能从这个免税条款带来的巨大好处中享受到多少呢。。。)
4.苏黎世受超级富人的青睐
根据财经杂志《Bilanz》的报道,300名最富的瑞士居民里有64位住在苏黎世州,42位住在日内瓦州,33位在沃州(Waadt),25位在伯恩,21位在施维茨(Schwyz)、19位在楚格(Zug)。他们把家多选在苏黎世、日内瓦和楚格的湖边。
不上班的富有外国人在瑞士只需要交一种专门为吸引有钱人来定居的“统一税”(德文为Pauschalsteuern / Pauschalbesteuerung,英文大概对照的是flat tax;该税率不是根据他们的财产多少而是其在当地的最低开销等一些要素而定。相对于这些人的身家,这个税就是毛毛雨),大约有5000人享受这个税。不过最近苏黎世州取消了这个税种,其它地方是否跟进有待观望。
其他交纳所得税的瑞士富翁和外国富翁则可以通过选择居家住所的地区来减少缴税,譬如,施维茨州、楚格州和苏黎世的黄金水岸,这些地区的的所得税税率都非常低。著名网球球星费德勒就从巴塞尔搬到施维茨州;大银行和跨国公司的大老板、高级管理人员大都选择住在这些低所得税地方,诺华公司(Novartis)的总裁丹尼尔· 魏思乐(Daniel Vasella)就迁居去了楚格州。
5. 基金是富人首选的权力运用工具
富人集聚瑞士对瑞士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富人辩解,整个社会都能从其财产中受益:一是税收;二是通过“滴水效应”(trickle down effect),建筑、手工、银行等行业得到惠泽。另外,作为艺术文化等方面的资助人,他们还通过基金从事慈善。
在瑞士共有12,000家基金,其下掌管500亿-800亿瑞朗;按人均算,瑞士超过美国。这些基金多关注于文化、社会以及教育和科学方面。过去人们多倾向于善而不言,现在的基金则讲究公开效应。
富人捐钱的行为并非仅仅出于无私目的:他们这样做可以:a)免税;b)通过基金出资,富人可以影响于其个人有重要意义的某些领域/事件的走向。
除基金外,还有其它彰显富人权力的渠道。这些财富精英们在各种俱乐部和和圈子里组织起来,同政界保持密切联系。这份调查报告的作者写到:“财富是一种重要的权利工具,被用来影响部分政治进程(以有利于自己),循环往复,(这种方式)虽然是民主的但是却是不合法的(demokratisch aber nicht legitimiert)“。
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些富人带来的另外一个效应是非常负面的:好区的房价和房租高启。在楚格、苏黎世黄金水岸、圣莫里兹、苏黎世城里里某些街区,一般中产阶级基本没有可能找到可以支付得起的房屋。
6. 富人自成一体:从小到老
虽然偶然亿万富翁也会乘作公共交通,譬如,Hans Vontobel(私人银行家,身价在1亿~1.5亿瑞朗,坚持使用公共交通,不打高尔夫,不避税),但这只是个别现象。
在瑞士的有钱人自成一个小圈子,生活在与正常社会平行的另外一个世界里。出生:有钱人去私人诊所,这里的待产室摆放着设计师设计的家具。幼儿园:富人家的小公主和小王子们除了说德语外,还要讲英语;两岁起,家教就会带着他们参观博物馆。上学:去的是每年学费上万法朗的有名的寄宿学校,譬如,Liceum Alpinum, Internat Rosenberg或者 Le Rosey;这里不仅有良好的教育,富人子弟在同等身家的同类中人里建立起自己的个人身份认知。根据Maeder教授的话,“年轻人在这里学习如何在上流社会里接人待物,以便为其将来作好准备”。
直到七十年代,联姻仍是项非常重大的决策,现在这份重要性也并没有消失,只是作法则更为隐蔽:在最潮的俱乐部里的会员区、慈善舞会上或者是名流云集的地方(譬如,St. Moritz, Klosters, Verbier, Gstaad)“不经意”地偶遇。
瑞士有无数的供有钱人享用的产品和服务,只要钱袋足够深。
社会学教授Maeder认为,“这些超级有钱的人和这个社会的其他人没有什么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