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读与记(序) -- 立金洪海亮

共:💬514 🌺3487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整理】附录(2)--袁宝华的访问

袁宝华59年庐山会议时任冶金部副部长,七千人大会时以国家经委负责人参加,任经委副主任兼物资局副局长,局长由经委常务副主任孙志远兼任。袁宝华的回忆从庐山会议开始,即七千人大会之前的情况。

1、七千人会议前的一些情况

庐山会议,最初是要反“左”,毛主席在会上讲了十几条,大家都奔着这个方针来考虑问题,但一下子出了彭德怀的那封信

袁上山较晚,是总理秘书打来的电话,主要汇报1959年的钢材平衡问题。“当时的总理遇到难题了,本来1959年的日子就难过,想降低指标。但总理一看庐山会议的形势,要反右了,各项指标看起来下不来呀,这其中钢材是个关键问题”。

袁会议说,薄一波是不赞成高指标的,接到通知上山后,要冶金部和煤炭部都召开了电话会议,“鼓励大家的干劲”,之后才上的庐山。至于如何“鼓励大家的干劲”,没有提。

袁承认,“当时我们搞冶金工作的同志有一个私心,就是想趁此机会发展一下”,“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呀,主席亲自抓嘛”。

2、关于1958年北戴河会议高指标的回忆

58年夏天的北戴河会议,提出高产量翻一番。会后毛主席不放心,专门找几个主要生产钢铁的省市和冶金部的同志一起研究,大家都说行,没有人说不行,唯一持怀疑态度的是薄一波。最后薄说:大家都说行,我建议登载报纸上,这样才能动员大家完成任务。主席说:告诉胡乔木同志,明天再报纸上公布。后来毛主席“特别后悔”,说1958年若是不把那个高指标登出来,就不会那么被动。

我查了一下毛传,在《庐山会议》一章中,主席在7月10日召集会议,第二次讲话,其中就有

去年北戴河会议开始,部分转入被动,特别是公布粮棉等四大指标,自己设一个菩萨自己拜

这应该印证了袁宝华所说的“特别后悔”。

我没有想明白,薄一波为什么会提出这么一个建议呢?

3、七千人大会当时的情况

可以看出,作者对访问者是有个比较统一的提纲的:

1)刘少奇讲“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大家有什么感受?

2)如何看待林彪的报告?

袁说,“林彪的报告大家听了感到很新奇”,“说了很多部队里边大家想不到的事情”,“对他的讲话还挺感兴趣,感觉林彪这个人还是实事求是的”“没有感觉到林彪与少奇的讲话有什么不同”。

袁还说,“林彪说了一句犯错误是因为没有按照主席的指示办事,成功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做了。这个话大家也赞成。这是个原则话”。

3)如何看待三面红旗。

袁认为刘没有否定三面红旗,但是认为总理对挫折做了解释,“要从一个历史时期来看,不要眼前的三年两年”,总理还以大会堂屋顶的设计一个波浪一个波浪前进做了比喻。

4)是否下马了一些不该下马的企业

袁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不能说完全下马了。我在冶金部工作时间比较长,那时搞的一些小钢铁厂现在都上来了”

4、西楼会议的一些情况

少奇同志讲了“若非常时期在外国,总统就要发表废除被宪法规定的若干权力”,袁说“听了很扎耳朵,这是怎么回事?”我觉得,袁当时也听出“逼宫”的意思在里面了。

袁说,“陈云讲了对经济形势的看法,富春、先念都发了言。这才感悟到形势的严重性”。请注意,作为国家经委的负责人,居然是在陈云等人讲话之后才“感悟到形势的严重性”,是不是侧面说明是领导层对经济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了?

5、关于少奇的工作方法

少奇同志要袁宝华同志去汇报关于物资的情况(他当时已经兼任物资局局长了),他需要准备,少奇说“不要准备,你就来讲”。他跟古牧同志(时任经委党组副书记)商量后去讲,“老老实实,有什么说什么,你到少奇同志那里,不要梳洗打扮”

结果呢

到了少奇同志那里,其实物资工作怎么做,他已经考虑得很成熟了,讲了好多条

从这里可以看出少奇同志的工作方法,实际上是不太重视调查研究的。看毛传,我们会发现主席调研,总是让人说话,充分调研情况后才会发表意见,并会征询大家的建议。而少奇同志上来就会下指示,定任务。

6、关于1962年其它的一些事情

袁回忆说,西楼会议和其后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姚依林讲了如何度过难关的问题,讲得很乐观。刘评价说“姚依林同志和我们一起工作很久,这个人一向乐观,他讲的话你们要注意分析,不要被他的乐观迷惑了”,袁认为“少奇对形势的估计很严峻,很困难”

通宝推:大汉铁骑,桥上,雪里蕻,西安笨老虎,老老狐狸,铸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