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的小妹妹作文水平见涨 -- Alarm

共:💬164 🌺679 🌵2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哈,碰着人了,探讨一下

确实,听说读写,写最难。老祖宗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肚子里有货,自然是水到渠成,西西河里就不乏这样的例子。可惜现在的孩子作业、辅导、考试多如麻,包括语文课自己,偷闲休息一下都难,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恕我直言,读主题贴的时候,十三陵那篇一看就知道不是9岁小孩子能写得出来的。古代宏伟工程、北京缺水问题,明显是大人教育小孩的原话。妹妹又乖又听话,会认真听,从小懂这些,很好的教育。但要听一遍就记住、并复述在作文里,不可能,她能做的只是模仿,甚至死记硬背。长期以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 她心底觉得,写作文很枯燥;2. 她坚持写作文改作文,但自己渐渐变得沉闷、枯燥。

不是我主观臆断,是我自己小时候时不时地也有作文被当范文,因为从小就很在乎考试成绩,也总做老师、家长期待的乖学生,但我怎么也想不起来范文是怎么写的,反而清清楚楚地记得家里人是怎么鼓励自己编作文的,清楚地记得三番五次看到“我最难忘的一件事”的考题就脑袋发胀,清楚地记得爸爸感叹说“怎么没有跟XX家女儿一样天天写日记”而当时才小学三年级的我心里奇怪,为什么要天天写日记?F

我上大学的时候生活有了很大改变,远离了家,从小镇到了大城市,生活也不再只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喜怒哀乐惊,发现自己总有写日记的冲动,发现原来不需要太多的构思,不需要列大纲、抠字眼,更不需要绞尽脑汁。每每写完日记,都有股畅快淋漓的感觉,嘿,这下体会了王羲之写完《兰亭阁序》是啥感觉了。

不过,谁要叫我写小说、散文,俩字儿,没戏。早都没那个创造力了,大脑的条条框框早都在十几年的教育里定型。

扯远了,就说楼主这十三陵水库的习作吧,多大的孩子呀,天天在北京城里见惯了楼房、堵车,突然看到这么一大片亮晶晶的水,要是调皮的孩子早都兴奋得翻跟斗了。可不,人小女孩摆在第一张的照片不就是水边么,多阳光!这时候大人不光可以说祖先的光荣,水坝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引导些更有童趣的东西,比如这么大的水里,会不会钻出大鱼,会不会有小龙女骑在上面,会不会有个仙女从天上下来找小龙女玩?(9岁的孩子也许已经知道神话传说不是真的,但仍然很喜欢,对吧?)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她会想出多于大人十倍的有趣故事,这时候就可以鼓励她记下来,然后讲给其他人听。

这下她写的就完完全全是她脑子里自发蹦出来的东西了,跟第二篇文章一样,大人不需要花什么功夫指导,孩子写出来也更畅快,也锻炼逻辑、语言表达。

对了,我记得小时候老师总喜欢帮我改,比如用词不准确,老师就直接写上他觉得正确的词,我一般看过就忘了,因为不需要我动脑筋。现在回忆起来,老师何不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呢,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怎么看不懂呢?”孩子自然会想办法换种说法描述清楚。如果文章结构混乱,何不隔上一天问她,故事到底怎么发生的,她就会自己重新理思路,把来龙去脉想清楚,甚至用倒叙的方式来个悬念。就像河里发完贴,还有“查看所发内容”的快捷键。

羡慕您有个当老师的母亲,老师的孩子常常能比其他人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方法。不过,单单您提到的写作基本功而言,我个人认为,它虽然很重要,但过度地“逼”范文会影响自我创造的能力和表达的积极性,您看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