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整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 -- 道可道

共:💬20 🌺34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整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三)

杨振宁

(二)西南联大的本科生

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是特殊时期造成的特殊编制(1938-1946)。由于辗转千里重建(见前文),硬件条件十分的艰苦,1939年4月,由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设计的西南联大新校舍落成。由于经费问题,设计一稿五改,搞得梁思成痛苦不已。学校有学生宿舍36栋,多是土墙茅草顶结构;教室、办公室、实验室56栋,为土墙铁皮顶结构;仅食堂2栋与图书馆1栋为砖木瓦房结构。

点看全图

根据杨振宁自己的回忆:“那时联大的教室是铁皮顶的房子,下雨的时候,叮当之响不停。地面是泥土压成的。几年以后,满是泥坑。窗户没有玻璃。风吹时必须要用东西把纸张压住,否则就会被吹掉。”但是,正如清华校长,当时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常委梅贻琦先生在1931年就职演说中仿照孟子所言的那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在这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的师资却空前绝后地强大。

点看全图

这里仅列出理学院的教授名录:

算学系:江泽涵、申又枨、程毓淮、杨武之、郑之蕃、赵访熊、曾远荣、陈省身、华罗庚、姜立夫、刘晋年、蒋硕民、张希陆、许宝騄。

物理系:饶毓泰、朱物华、郑华炽、吴大猷、吴有训、叶企荪、周培源、赵忠尧、霍秉权、王竹溪、张文裕、马仕俊、任之恭、孟昭英、许浈阳。

化学系:杨石先、曾昭抡、孙承谔、刘云浦、钱思亮、张子高、高崇熙、黄子卿、邱崇彦、朱汝华、张大煜、张青莲、苏国桢、严仁荫。

生物系:李继侗、张景钺、沈嘉瑞、许骧、陈桢、吴韫珍、彭光钦、赵以炳、杜增瑞、殷宏章、沈同、吴素萱。

地质地理气象系:孙云铸、王烈、谭锡畴、冯景兰、袁复礼、张印堂、洪绂、张席禔、李宪之、赵九章、王恒升、鲍觉民、米士(Peter Misch)、钟道铭、陶绍渊、林超。

从1938年起至1946年,在整个联大就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计有8000余人,毕业3807人,其中本科生3732人,研究生75人。西南联大物理系共毕业本科生130人,平均每年17人。整个理学院共毕业673人,平均每年84人。联大期间共有7名物理学研究生(硕士)毕业,杨振宁就是其中的一位。

昆明的气候比起北京自然是好得很,四季如春,可省不少置衣费用;进入联大后,绝大多数学生的吃和住都是免费的,这也保证了杨振宁能够顺利求学。杨武之尽管是教授、数学系主任,但是一大家人,柴米油盐已经入不敷出,更无闲钱供儿子读书。

当然,据1939年入学的何兆武老先生说,1939年后,物价飞涨,吃饭虽不要钱,但是非常差。杨振宁自己也回忆道:“厨房他们抬一个大桶,很大。有这么大一个大木头桶里头装满了饭。抬来了以后我们很快就都学会了,第一碗饭不能盛得很满。你第一碗饭盛得很满,你吃完第一碗饭再去盛第二碗饭,就已经没有饭了。所以第一碗饭只盛半碗,盛半碗以后,第二碗再弄得很多。而且饭里头常常有小石子,还有麸皮没有弄好的。” 不仅学生,教授们生活也很紧张,据说朱自清一次被某乞丐追讨,无可奈何之下,回头对那位说了一句:“别跟我要钱,我是教授。”那位一听,扭头便走。

国文,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等课程无论所属系别,都属于必修课。联大一年级新生主要课程的教学,一般都由该系资深教授担任。据杨振宁自述:“记得教过我大一国文的老师有朱自清先生、闻一多先生、罗常培先生、王力先生等很多人。”,“我的大一物理是跟赵忠尧先生念的。”,“我的大二电磁学是跟吴有训先生念的。大二力学则是跟周培源先生念的。”。他后来的研究生导师王竹溪教的是量子力学,而1942年到1944年,他又从马仕俊那里了解了场论。

虽然某没仔细查寻选这些课的人数及教学情况,但是从一位当时经济系学生(陈为汉,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的描述中,可见一斑:“一年级的主课《经济概论》,就是经济系主任陈岱孙先生亲自讲授的。”,“陈先生的《经济概论》是联大很具特色的大课。上课人除了本系学生外,还有文、法学院及理、工学院慕名而来的选修生和旁听生,约百余人,济济一堂,洋洋大观。”,“他每次上课,在临下课前总是把要看的参考书的章节用英文写在黑板上,那时没有中文教科书,用的都是洋书,英文不好是很吃亏的。”

根据何兆武老先生的回忆,我们对周培源先生的力学课倒能有所窥探:“还有一个理学院的同学,姓熊,他对所有物理学家的理论都不赞成,认为他们全是错的。周培源先生那时候教力学,这位熊同学每次一下课就跟周先生辩,周先生说:“你根本就没懂!你连基本概念都没弄通!”可是这位同学总是不依不饶。周围还有很多人听,每次路过理学院都看见他们站在院子里辩,都变成南区教室的一景了。”

联大物理系的教学水平已不落后于世界,据杨振宁回忆道:“那几年我在昆明学到的物理已能达到当时世界水平。譬如说,我那时念的场论比我后来在芝加哥大学念的场论要高深,而当时美国最好的物理系就在芝加哥大学。” 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1945年西南联大研究生毕业后去英国布列斯托尔大学(Bristol University)读博士学位,他觉得自己“基本知识增加很有限”,认为自己虽然名义上是硕士毕业去英国读博士学位,但实际水准,特别是量子力学程度,已远远超过了他的英国同学,达到了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水平。当然,这里某不排除这两位自己牛的因素哈。不过,杨振宁也不是对所有的课程教授都满意,萨苏就曾经写过他带着全班同学闹罢课,因为带课老师照本宣科,他们觉得无聊,最后还是吴有训先生来摆平的。

当时为了躲避日机轰炸,杨家搬到昆明西北郊的黑林铺镇龙院村,作为杨家长子,杨振宁为鼓励弟妹多念书,还订出了一些颇为吸引人的规则:一天之中,谁念书好、听母亲的话、帮助做家务、不打架、不捣乱就给谁记上一个红点,反之就要记黑点。一周下来,谁有三个红点,谁就可以得到奖励——由他骑自行车带去昆明城里看一次电影。杨振宁周末从联大回到龙院村,住在村里的联大教授吴有训的孩子吴惕生、吴希如、吴再生、吴湘如,赵忠尧的女儿赵维志,余瑞璜的女儿余志华、余裴华等,都喜欢聚集到杨家来,听杨振宁讲英译的故事金银岛、最后的摩西根人等。更有趣的是,杨振宁还同清华园里的玩伴、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之子熊秉明合作,熊秉明画连环画,杨振宁在旧饼干筒圆口上装一个放大镜,筒内安装一只灯泡,让连环画从放大镜前抽过,于墙上形成移动的人物,制成遭到飞机轰炸的“身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等土电影,给难得有机会看电影的孩子们开开眼界。

点看全图

哪个是杨振宁?

1942年春,大四的杨振宁去找了吴大猷教授,请他指导写毕业论文。毕业于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的吴大猷当时正在研究分子光谱学,就给了杨振宁一本《现代物理学综述》杂志(Review of Modern Physics), 让他研究其中一篇罗森塔耳(J. E. Rosenthal) 和墨菲 (G. M. Murphy) 于1936年写的关于群论和分子光谱的综述(Group Theory and the Vibrations of Polyatomic Molecules. Rev. Mod. Phys. 8, 317, 1936)。杨振宁回家找到父亲,杨武之建议他先学一下群论中的“表示理论(不知道某这样翻译对不对)”(Group Representation Theory),给了他一本自己在芝大的老师迪克森(Leonard E. Dickson)写的小书——《现代代数理论》(Modern Algebraic Theories)。这书写得简洁明快,在一段仅有20页的章节内就把群论的要点讲清楚了。读完这本书给杨振宁的论文写作开了个好头。在吴大猷的指导下,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完成了他的理学学士论文。就在完成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杨振宁开始涉足群论和对称原理(symmetry principles)。

点看全图

这是联大毕业证的样子(不是杨振宁的啊)

关键词(Tags): #杨振宁#邓稼先通宝推:桥上,驿寄梅花,大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