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从中国核技术新突破谈乏燃料后处理。 -- 桃源客

共:💬49 🌺37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严格地讲,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前苏联援助我国的是“沉淀法”,其流程长、厂房大,间歇式操作,废液量很大,而且钚回收率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以后,二机部决定彻底放弃沉淀法,404试验厂也改用萃取法加快建设。经过清华大学和原子能研究所联合进行萃取法的“冷”、“热”(指放射性强度)试验,按生产要求验证全流程。“热”实验于“文革”前夕获得了第一批合格的环-239产品。

1968年底,我国第一颗钚弹大当量地下核爆成功,即可以作为掌握乏燃料处理技术的标志。

同样在50年代,印度先后得到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的帮助,特别是借助“加印美反应堆(CIRUS)”储备技术。印度铀资源有限,但钍资源丰富(钍也是可用于快堆的核燃料)。因此,其核计划从开始就极重视增殖反应堆燃料循环的研究。增殖反应堆需要高浓缩裂变材料(高浓缩铀或高浓缩钚),这就为钚分离能力的研发提供了一个和平的借口。

其实,印度建立首个乏燃料后处理厂主要还是为了核武。1958年7月,尼赫鲁授权“凤凰”计划建立一个年处理20吨的钚工厂,采用源自美国的PUREX萃取工艺。美国维乔国际公司参与工厂的规划。1965年1月22号,“凤凰”工厂正式交付使用,但其后的几年间只生产出了很少量的钚。直至1969年左右,才获取了足够一枚核弹所需的钚。

1968年底到1969年初,印度核科学家赴苏联参观杜布纳核研究设施后,决定自建使用钚燃料的快速脉冲反应堆Purnima并于1972年5月18号实现临界。

1974年5月18号,在拉贾斯坦邦博兰克的塔尔沙漠地下107米处,印度进行了当量8千吨(宣称12-13千吨),代号为“笑佛”的第一次核试验,即所谓“和平核爆炸装置”。弹芯使用约6公斤的钚。(据阿尔布莱特报告称,截至1999年底,印度共生产了240-395公斤武器级钚,足以制造40余枚核弹头。)因此可以说,至少在1974年印度也掌握了乏燃料处理技术。

目前,在乏燃料后处理方面,中、印应该是水平相近的。

关键词(Tags): #国防科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