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科学院的故事之华罗庚和馒头 上 -- 萨苏

共:💬64 🌺668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科学院的故事之华罗庚和馒头 下

谈到华罗庚先生一点儿也不奇怪,很多中国数学界的人物都出自他的栽培 – 这些人后来不少改行搞了计算机,所以,中国计算机界的血缘里也和华先生有渊源。

有位院士提起来,说难怪华先生在数学上屡有创见,他有个特点,想的事情和别人总是不一样。

有一天,他忽然问身边几个人,说你们多大岁数了?

正好陆汝钤先生在旁边,他一看华先生瞅他,赶紧回答:“我二十八岁。”

二十八岁的陆先生,已经进了科学院数学所,而且成了熊庆来先生的高足,风华正茂,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没想到,华先生冲着他比出了两个手指头 – “你还有两年时间阿。”

“两。。。。。。年时间?”陆先生不解其意。

解释后,他才明白,原来华罗庚有个理念,认为一个数学家,三十岁以前一定要出成果,如果三十岁干不出来,以后再努力,也干不出来了!

多少,人们的印象中科学家都是满头银发,年高德劭的样子。二十八岁,正常情况下还是谦虚恭敬,满楼是祖师爷的时候,离成名成家的距离还远着呢,却被华先生宣布只剩两年的时间了,简直比直接把奥巴马扔到阿富汗打仗还有冲击力。

这一句话,把二十八岁的陆先生吓了一跳,快五十年了,还记得清楚,描述起来栩栩如生。

也许,就是被这句话吓坏了,赶紧争分夺秒,才有了今天的陆先生。

一句话能有这样大的威力?

那当然,要看谁说的了。比如华先生,他说的话,没法让人不重视。在座有人说了 – 华老,一个字顶一个馒头呢.

这又是什么典故呢?

人家解释了 – 华老,那时候稿费高啊,一千字足足四十块钱,可把我们羡慕死了。一千字四十块,一个字可不就是四分钱,那年月,可以买一个馒头了。

众人纷纷点头,唯有一位摇头。

问他,曰你们算得不对,外头馒头可能四分钱一个,华老可是不会到外面去买。数学所的白馒头特别大,一个要一毛钱,他得两个半字才能换一个馒头呢。

大家回忆一下,果然是他说得对,但都表示,即便是两个半字换一个馒头,华老的收入,也只有让人“艳羡”的。

忽然想起,父亲有个朋友,数学所很早的研究员,一次要去德国讲课,临走前,和萨爹话别,说:“这次出去,能挣点儿钱,我妈妈没有劳保,以后可以用这钱给她看病了。”

那种神情,有一份自豪,还有一份不得不谈钱的惭愧。

这位研究员,如今已经是院士,据说,还住在902楼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已经住了二十年。

这样想着,发现大家的话题已经转到了数学所的食堂。他们回忆 –

数学所的馒头不但大,而且有名堂,比如菜单里有“翠岗红旗” – 这可不要以为是食堂该行放电影了,翠岗红旗的意思,就是馒头顶上放一个枣。

而“蝴蝶趴在金山上”就不一样了,那不是馒头,而是窝头上头放两个枣。

恍然间,忽然意识到如今普通作者的稿费也通常是一百块钱一千字以上了 – 当然今天的物价,馒头肯定不会保持在一毛钱一个,但写文为生的朋友,总可以骄傲一下吧 – 我的稿费,比华罗庚的还高两倍呢!

忽然注意到一位的茶杯空了,赶紧拿茶壶准备给续上,却发现萨娘在使眼色。

啥意思?

提着茶壶到厨房,假意续水,萨娘跟出来,悄声说:“别给你X叔叔倒茶了,前几年听说他前列腺不太好。你倒一杯他喝一杯,已经喝了四五杯了,你再倒,他还得喝……这位,从年轻的时候就是没有数量观念的……”

成,听您的吩咐。萨拿起一盘花生,准备用它代替茶水。

刚走到门口,忽然想起来 – 没有数量观念?这位在国内外介绍起来,可都是“数学家”阿!

据说,一位祖师爷级的大佬说过 -- 数学家一般来说分三种,一种是识数的,一种是不识数的。

萨举着花生发了半天愣 -- 天,我们中国人,如此没有数量观念的都可以当数学家,要识数的干这行,还有别人的活路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另,写这篇的时候想起了两年前那个艰难的日子,当时,网上结识的朋友们把他们的花圈一直送到了八宝山的灵堂。谢谢,这份情意,永难相忘。

[完]

通宝推:为中华之崛起,读书点com,逐水而行,alchemi,千与千寻,千岭,大圆,大鹏翔宇,lucase,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