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四代看我们的工业的赶超道路 -- 桃子甜
俺觉得这里面有个发展路线,就是有限资源使用的平衡问题。
俺这么说的前提是认为,在当时的工业社会里面,或者说直到现在,大批合格的底层劳动力和受过高等教育的高层管理者技术者,这两者是同等重要的。
回到40年前呢,俺以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培训产业工人。显然,当时的可以使用的人力资源是有限的,受过高等教育可以承担教员任务的人,大部分都毫无疑问会集中到大城市,而就导致了底层劳动力素质培养成了问题。这个劳动力呢,有两方面,一个是知识技术掌握,一个说自身生物存活能力。俺认为迫使知识分子到乡村,医疗下乡,教育下乡等等,都是以此为目的的。
俺认为,如果不是采用迫使城市当时少数受过教育人群到乡下的极端的手段,绝无可能在10-20年内,把量级到达10亿的文盲人群培训出来。
至于说到十年OUT OF HIS FIELD意味着他无法和同级别的国外的人竞争。这样的事情,俺认为并不是大问题,因为后发者追赶的时间,也许再用不了10年,这是一直有机会的。
俺认为,太祖文革时代开始的一系列政策,尤其发展思路的内在合理性。就是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和取舍人力资源的使用。而这一点,俺认为,可以比较的对象的印度和巴西。这个呢,其实河里萨苏讲过自己母亲文革中改造机械的故事,就是一个有意思的例子。作为搞研究的高级人才,到地方小厂,就可以解决地方技术匮乏,提高工业品的质量。实际起到了人员培训和提高工业技术的。
当然俺承认,这个战略实际执行时候,有大大小小的问题,本身就掺杂着太祖本人对社会和政府框架的改造。
俺同意这对少数人群的个人命运来说是不公的,但是,俺觉得,这对俺这种底层人士来说,则是沾便宜的,是存在着一个有收益的更大群体,对整个国家来说,有利。我们处在资本主义的工业时代,个人的诉求,大部分时候,都是无效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8 层
🙂也许是地区的缘故或者是政策的缘故 1 coo 字72 2011-01-14 15:53:22
🙂显然这就是个人经历问题了。 2 seesee0 字648 2011-01-14 16:09:50
🙂是个人经历问题了 2 coo 字271 2011-01-14 17:09:25
🙂你这个结论,俺以为说的过于绝对,并不赞同
🙂绝无可能在10-20年内,把量级到达10亿的文盲人群培训 2 coo 字96 2011-01-14 19:17:55
🙂还有上海在五十年代像全国输送和援助的各种工业和技术管理人 1 腾格里 字295 2011-01-13 20:01:02
🙂全国都一样 没事瞎转 字172 2011-01-13 22:15:21
🙂前几天看印尼的材料 这种“传帮带”的援助还扩展到了全世界 1 腾格里 字230 2011-01-14 00: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