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有照片) -- 大西洋14
不知道怎么了,这几天经常会回首往事,可能确实是退休前的心态吧,老了。
43年前,相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离开生活了17年的首都北京,远赴晋东南一个叫做沁县的地方插队落户。当时年青,又充满了革命理想主义,并没有觉得有什么苦,在那生活了五年。
40年后,再次踏上那片土地,所见所闻,不免有些失望,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居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心真是有些疼。
先发些图了:
1.
这是乡政府所在地-故县镇,想当年是公社所在地。这是镇上唯一的商店,想当年时常不短就要去买些比砖头还硬的小点心吃,现在仍然在那里,当然里面卖的东西稍许有些变化。
2.
虽然是乡政府所在地,房子也是新的,但仍有人家在街道上晒玉米。
3.
曾经住过的农家,好像比当时还破败了。
4.
一条上坡的路,当年吃水要从坡下水井处挑到坡上住处,下雨满地泥泞,空手走都无法,更别说挑着水了。记得当年连续下雨三天,第二天缸里没水了,无水做饭,饿了24小时。
5.
这就是那口水井,是村里最好的一口井。
6.
村里的主干道,和当年比没啥变化,没想到村里居然就没有一点儿“卫生路”(这是云南贫困地区的说法,就是水泥路。在云南,就是最贫穷的村,都有数百米,至少百十来米的“卫生路”)。
7.
场院,晒麦晒谷用,利用的是窑洞的屋顶。脚下就是当年知青的主要住房,现在已经夷为平地。
8.
比较好的住房,主人是当年的生产队长。
9.
另一队长的家,拖拉机当年是不可想像的。
10.
碾子,把粮食颗粒从穗中碾出,现在已经不用了。
11.
扇车,利用风力将颗粒与麸皮分开(麸皮轻吹的远,颗粒重吹的近)是个力气活。
12.
阁老墓,不知哪朝哪代,村里出了两个宰相,称为吴阁老,建了两个墓碑,该村也因此称为“坟上”,是一个小队。
一新一旧是因为当年为了兴建水利工程(实际上也就是个小发电站),把一个拆了,后又建的。新的总缺少了些沧桑感。
那次返乡,心情确实很沉重,没想到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后,曾经生活的地方依然是那么贫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丝带”也已经在空中翱翔,可我们不要忘记,还有那么多贫穷的地区需要我们的关注。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有照片)
🙂晋东南啊晋东南 藏猫猫 字0 2011-01-24 04:42:51
🙂猫兄也在晋东南待过? 大西洋14 字0 2011-01-24 06:03:51
🙂曾经在晋东南泡过整整一个暑假,古建考察, 2 藏猫猫 字212 2011-01-24 10:43:58
🙂原来如此, 1 大西洋14 字26 2011-01-24 11:00:07
🙂打招呼 周来九 字62 2011-01-24 01:27:27
🙂插队的地方 大西洋14 字118 2011-01-24 03:27:24
🙂老宅入口很漂亮,可惜没有保护措施;图片收藏了。 建筑师 字32 2011-01-23 14: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