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八一旗下保定生(四) -- 逸云三洲

共:💬37 🌺38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八一旗下保定生(五)

季方跟随过陈其美;好好在军校念着书、又半路跑出去造反。从经历角度,是不是跟蒋先生略有一点象?况且既是黄埔人士又是江浙人士。几样背景加在一起,被蒋看中的机会,应该还是挺高的。不过季方却是邓演达一派的,当年在上海,他就是被邓演达说服去黄埔参加创办工作的;北伐开始后,季方随邓演达在总政治部工作,任科长。不过他毕竟也算蒋的旧属,所以占领上海后,蒋也有曾有意调他去自己手下,任第一师的政治部主任。可是季方选择了跟邓演达走,就跑到武汉去了。当时总政治部派往各处的人员,逃到武汉去的很多,不少原是营连一级的党代表;总政治部为了收容他们,就成立了一个教导营,要季方去当营长;侯连瀛也曾要季方去他那里当秘书长的,季方可能不愿意耍笔杆子了,终于选择去带教导营。

宁汉打擂台,双方斗得很厉害。当然也有人骑墙,比如朱德的老同学朱培德。朱培德是国民党军中的元老了,实力一般,但各方的人缘很好,当时他的部队驻守江西,两边都在拉他。后来就由他居间调解,说好了南京和武汉的军队暂时井水不犯河水,先对付北洋军再说。于是双方的主力各自出动去打直鲁军和奉军。可就在这当口,川军的杨森打进湖北来了。现在一般说杨森是为南京方面出头的,其实这个人,当时跟北洋大帅还拉得很紧了,他对湖北的进攻,还得到直系残军的配合。所以说拥蒋也就是个说头,只要有机会做实空,老杨举谁的旗号,并不是件多严肃的事情。

要说杨森这个人,做功还是很好的,他那里,左右派国民党人都有,还有个如假包换的共产党人朱德,被杨森称为“老友第三国际代表”。第三国际代表嘛,属于一百帕高帽;老友倒是不假的,早年朱德率滇军驻扎四川时,还跟杨森换帖拜过兄弟。朱德就是利用这层旧关系,策动杨森加入国民革命军,为其请得二十军番号;自己则被任命为军党代表。从汉口回万县时,邓演达还调了一批干部,让朱德带去杨森部工作。可朱德领着藤代远的老弟、毛泽东的老表,还在回川的路上呢,杨森却调了兵,出川援助吴大帅了去。还好吴大帅不久丢了武昌,杨森的先头部队也打了个大败仗,向北伐军投降,并被收编为独立第十三师。杨森这才另下一注,接受了二十军军长的任命。

不过这时候,国民革命军内部,也已经快开锅了。为了争夺对川杨的影响,蒋总司令一边派亲信到独立第十三师当党代表,一边更直接把人派到了杨森的总部。杨森多聪明的人,马上就弄明白了,这国民革命,感情是党内有派、党外有党啊。不过杨森此时连老领导吴大帅也没有彻底放弃,更不会马上就在新领导里挑边。反正有坛子就涮,哪一个都不落空。结果最早跟老杨分手的,还是“老友第三国际代表”。当时共产党在川军其他部队里策动了两次起义,虽然不是在老杨嘴里夺食,但老杨是军权如命的,举一反三,生怕老友的朋友们也来拉部队,就赶紧公派党代表去武汉考察了。

所以四川的共产党人,是较早看穿杨森心态的,吴玉章就曾经提醒过唐生智。只是唐总的不知己不知彼,那还是比较有高度的,加上杨森对武汉的军政首长们,也确实打点得比较到位,共产党里被灌了迷魂汤,一样是有的,唐总就更不在话下了,所以还使劲替杨森辩护;他也不想想,他命令何键吞并了杨森的旧部独立十三师,杨森还在跟他嘻嘻哈哈,是缺心眼呢还是使心眼呢?蒋总倒是不放过一切机会,并且借花献佛,用汉阳兵工厂为诱饵(兵工厂本来就在唐的手里),促杨出兵武汉。四川军阀当中,恋家的还是占多数的,但杨森是个例外,比较喜欢往外跑,湖北是他的最爱了。既然有蒋总的大旗当虎皮,吴大帅的残部也愿意帮忙,真是有利时机,就决定行动了。

杨森首战要夺的,是宜昌。当时守在那里的,是武汉政府指挥下的一支杂牌军,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夏斗寅。这个部队跟湘军还是有点老关系了,简单点说,就是长期被湘军收留的一支湖北血统的部队,后来跟着唐生智当了革命军,所以也可以算是唐集团的旁系。不过夏斗寅在湖南时,跟赵恒惕走得很近,后来虽及时跟上了唐胡子的舞步,唐总对他,总是不太信任的,曾有计划撤掉他。其实已经把人扣住了,结果夏师长的保定朋友们,轮番去唐总耳边咶噪,唐胡子就放了手,让老夏回去继续师长。

你以为杀鸡中止,鸡还欠了人情?真是鸡也就算了,就算混淆了中止与未遂,他也只是……鸡而已,人家可是领兵的将领哎,

所以两人之间还是有矛盾的。夏斗寅也是保定生吗?不是,他是大头兵出身。不过他这支队伍里,中高级军官的主要成分就是保定生,跟唐军将领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前面提到,唐生智集团的高级将领们,这时已多数主张分共,夏斗寅跟他们是互通声气的。但唐军将领们还要看唐的脸色,唐没有说分共,他们不好公开做大举动。夏斗寅就比较自由一些了,既然蒋介石已经打出了分共的旗帜,夏斗寅就用不着在唐生智这一棵树上吊死了。杨森打来了,可以说给了夏斗寅一个现成的梯子,一看老杨打过来了,夏斗寅便迅速放弃了宜昌……

……敌进我退?……化敌为友!……老夏也扯起反共的旗帜,打武汉去了。

杨森翻脸进攻湖北的时候,武汉方面还浑然不知,不但向杨部派出了新的党代表,还忙着给他送军火;又有子弹、又有机枪,还有迫击炮和山炮。这党代表正走在半道上呢,见不是头,赶紧停下来吧;一停下,军火船又拱上来了嘛,怎么办呢,转手送给自己人呀,谁啊?夏斗寅夏师长呗……呵呵,送夏或是瞎送,怎么送也是送哈,比肉包子打狗强点……这子弹炮弹还能打回来……

一切令武汉政府措手不及,一招错、二招错,再出第三招:派人去夏师长那里说服教育。

派谁去呢?夏斗寅的老乡,保定生任剑若。任剑若是老同盟会,辛亥起义时跟夏斗寅一起打过皇帝。任剑若后来由中共成都特别支部发展入党,所以是个跨党分子,这时担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的委员。任委员有旧年的老交情,又有保定生的帽缘……嗯?和尚不亲帽儿亲嘛,老夏手下的旅长万耀煌、张森,都是保定生呢,……但是到了这节骨眼上,校谊还有没有用呢?

事实证明,没用。任剑若被枪毙,

听不听政府的话,没关系嘛;校友也杀?一点不讲帽缘?

似乎也有一点点不寻常呢,当时的情况,保定生之间,争归争,出手便杀人还是不很多了。谭延闿等人后来也派出了教育代表,也是保定生,万耀煌等人的同学。独立十四师的将领们最后虽然一样不听劝,同学却还是好吃好喝好走。喔,谭老大不是共产党,以后有机会还是要他罩一罩的;而代表本人,也不是共产党。

任剑若的死,看来是因为共产党员的背景?可能的,但也有一点问题。武汉政府指挥下的第十五军,有一个副军长兼政治部主任,名叫耿丹,是万耀煌的同学,也是共产党员,两个月后被杀了,万耀煌闻讯后可是痛哭一场的。耿丹是谁,也是保定生吗?

耿丹并不是保定生了,他跟万耀煌、唐生智,以及担任过唐生智部党代表的刘文岛等人,曾经都在第三陆军中学学习过,大家挺要好的,并一起参加过武昌起义。陆军中学嘛,再往上升学就是保定了,耿丹的那些同学们确实也都去了,但耿丹在辛亥时就干得出名了,新政府想清理革命党,解名尽处是耿丹。清理嘛,分文斗武斗的,武斗当然要坐牢杀头,文斗呢,就比较糖衣炮弹,袁大总统出钱,让小祖宗们出国留学,省得在国内闹事。

留学啊,这算糖衣炮弹?外面巧可力,里面……还是冰机灵?对对,哈根打死,可那玩意儿一旦冻得十括挺昂……扔到头上,也有可能打死?……

糖衣炮弹或者哈根达丝,不去管他了,反正耿丹当时是出国留学去了,他的故事,早年写《猎头篇》时都写过了,偷懒一下吧:

……耿先生硬是了得,……生生拿了个经济学博士回来,从此成了武汉教育界的闻人,又当教授、又当校长,真正做起了先生。不仅与陈独秀、李大钊两位大先生相熟,与李汉俊的交情则更不一般。北伐军兴,……耿先生豪情再发,凭三寸之舌,将吴大帅的刘佐龙师长,说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的刘军长,……广州政府迁武汉后,耿将军与一班中共朋友交往更多,慢慢自己也就成了党员。不久武汉变色,……刘军长转舵的恶习不改,急着向蒋总司令示好,便以议事为名,将耿丹诱往查家墩军部枪杀,……

不过耿丹的死,万耀煌多年以后,是把帐算在唐生智头上了。唐总在耿丹死后,曾经逮捕刘佐龙,并将十五军尚留在湖北的部队并吞。后来刘佐龙就被释放了。按万耀煌的分析,有人先送朋友入陷阱,事后抓人是假,借机扩大实力是真,想打秋风而已。说起来,唐生智在夺取湖南省政时,就杀过保定校友了,不仅在其他同学们那里有了个坏名声,连忠于唐胡子的保定生部下,也以为太过分了。后来唐讨蒋失败,又将暗中投敌的保定生某师长杀死。万耀煌对这一类事情可能早已不满,遂一并怀疑耿丹之死,也是唐在使坏吧。唐总借机会并吞杂牌,总是坐实的了,是不是有意陷害耿丹,倒还难讲。

万耀煌反共,立场坚定,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他又会去哭耿丹。那么,杀任剑若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杀归杀、哭归哭?杀是必要、哭是需要?又或者,任剑若的保定生出身只是虚传?又或者,同学也可能有过节?看来历史的链条,缺失很多啊,在没有补齐事实之前,没必要匆忙去做结论了。而党争大于校谊,总还有一万条实证的,特别在黄埔同学们身上。只是书生如我,难免希望在拾捡历史碎片时,不要全是血肉模糊了,倘偶尔见到人情的残片,一定就会太息良久,再小心翼翼地捧了回去

(迂哦……谁说不是呢,不过有梦的话,做一做也好呢)

继续往下讲夏斗寅部攻击武汉。

任剑若死了。夏斗寅叛军继续进攻。武汉政府说服教育这一招,又错了。

真是屡招屡错,但首都总还是要保卫的,所以没办法,还是得屡错屡招。还算好,到第四招的时候,总算出对了。第四招是什么呢?俗话不是说嘛,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老夏既然带了一帮保定生打上门来,那就找一帮保定生,打回去啊。鸟无头不飞,派谁领头呢?

保定出身的名将,叶挺。

待续

关键词(Tags): #保定军校通宝推:史文恭,p3p2p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