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黄连腌制的橄榄 -- 史文恭
我一直是将人的培养看作是工业社会的基石。那么如果培养出来的工业化人员不能够在工厂里面就业,显然他们学到手的知识无法发挥。农民需要的知识和工厂建设者需要的知识完全是两个不同领域内的东西。此外,工业化社会需要的组织架构,也不是农业能够提供的。只有在工厂里面,人们才能半自动的被组织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跃进跃进的是组织方式。试图在当时技术环境下,在农业实施工业化组织。这个失败的实验验证了农村农业难以支撑工业化组织方式。
从这个角度上说,知青去农村本身就是浪费资源的行为。道理是显然的:当时中国工业社会的建设速度的相对缓慢,使得这些知青没有工厂可去。他们只能去农村。
但是为什么在有了知识青年这个基础,农村提供的粮食还颇为稳定的情况下,这些青年不能建设新工厂呢?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个很好的讨论切入点。看看到底是那些资源限制了当时的工业发展。
我尝试性的解释是合格的组织领导者急剧缺乏。领导的培养需要时间。而在当时情况下,各类规模组织的领导者都急剧缺乏。人们难以自组织。一开始156个工业项目已经极大的耗尽了历年储备的干部资源,后续的发展自然就要缓慢下来了。
肯定还有其他答案,希望各位能多给提示。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最根本的区别--他们是“大部分一直生活在贫困线下” 2 随性自在 字272 2011-01-26 22:47:07
🙂还有个原因 1 fighterbruno 字72 2011-01-29 09:19:54
🙂有些事其实细看,是很有意思的. 38 断臂残刀疲败兵 字3316 2011-01-25 18:00:13
🙂知青问题和工业建设问题的思考
🙂因为建工厂是要时间和资源的,不是想建多少一下就有了。 6 断臂残刀疲败兵 字364 2011-01-27 01:46:50
🙂不好意思很久才回你的分析 2 大Q 字980 2011-02-01 00:26:04
🙂由于SC玩完,一些既有资料完了,只能给你一部分. 3 断臂残刀疲败兵 字2293 2011-02-02 17:58:37
🙂看到美国1975年国会报告 5 大Q 字607 2011-02-03 20: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