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再谈四代 -- 晨枫
作者:纪念2010年的足迹 回复日期:2011-01-26 16:33:59
忽悠局2010年总结暨2011年工作展望的内部会议纪要送到了我的桌上,看到一些同志关于家敦完成使命可以退休的提议,我陷入了回忆……
那一年,我也17岁,他也17岁……(注1)
在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份里,我们相识于某个培训班中。他给我的第一眼印象,并不象很多热情如火的青年,更象是一个天生就学识渊博的学者。接触多了,才发现他骨子里同样涌动着一腔爱国的热血。学习之余,他总喜欢躲在角落里看各种关于经济的书,而不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偶尔会对我说,“未来,经济将成为大国角力的战场,而不再单纯的是军事或者政治制度方面。我一定要在这方面为祖国做出我自己最大的贡献!”他的目光是那样的坚毅,另我肃然起敬。一起学习的时间很短暂,结业的时候大家都交上了自己的作业,如我所料,家敦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经济学宏文,唱衰我们的经济,博学的教导员用了很久才找到其中的漏洞。
一年多以后我如愿入伍,进入了我喜欢的军事领域,而家敦,据说,后来去了美国,他所向往的经济发达国家。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回到局部工作,我和他之间也再没有联系,他就仿佛消失了一般,有人说他早已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也有人说他已经被糖衣炮弹所击中。
时间定格在2001年,我们入世的进程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作为经济上的外行,我常常因自己不能为国家做点什么而自责。就在此时,西方悄悄地流行起一本书来,书名叫做《中国即将崩溃》,还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作者正是家敦同志。我认真的读了这本书,书中引用了翔实的数据,罗列了大量的现象,让我也产生了一种自己生活在拉美化国家的错觉。11月份,我们仅花费了如哥伦比亚般发展中国家水平的力气,成功的加入了WTO。那一刻,我似乎又看到了家敦眼神中坚定的信仰。直到我就任局长一职,才知道他依然是我们最优秀的同志之一。之后的家敦似乎又沉寂了,除了配合台湾司的高层有过几次简单的行动,就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尽管他的论调多年来始终为西方所推崇。
如今,家敦口中十年的期限已经近了,有些同志说他这几年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了,有些同志羡慕他可以光荣退休了,更多的同志却是在抱怨,比如最近几天(1月 18日到20日,笔者注),观海同志就和局里的同事反映,如果当年把时间延长到15年,就可以给他更充分的时间去实施大折腾计划了。听到这个汇报,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观海还是太年轻啊,世界上就没有一劳永逸的忽悠。家敦同志是多么的远见卓识,十年时间,刚好我们成为了第二大经济体,即便当初说15年,现在,还会有几个西方的学者和政客相信呢?我们工作的境界,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况,留有余地的随时调整忽悠的内容,从而形成连环忽悠。家敦同志是多么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个时间点啊,而且与我、弘毅等同志这几年主要工作结束的节点有着惊人的一致。
我的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大洋彼岸,我仿佛又看到了多年前在别人酣睡中依旧秉烛夜读的那个身影。都说十年磨一剑,我相信,这十年里,家敦同志一刻都没有停歇,很快的,我就会收到他新的工作计划,而世人也将会看到他十年来的心血。
忽悠的工作向来如此,在外人看来,我失去了军事评论的权威,汉和该考虑停刊,家敦的论调也已破产,我们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但这恰恰是我们继续将对手忽悠进死胡同的绝佳时机。祖国正面临着民族复兴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拥有坚定信仰的我的同事、战友们,怎会轻易放弃曾经的誓言,我们会把自己的全部力量都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2011年,我们再出发!
注1:生于51年末的家敦同志仅比52年出生的局长大几个月,他们一起培训的时间发生在上半年,那时,他们同为17周岁。
节选自《数忽悠众生,还看TG——一位少将局长的回忆录》之:2011年,我们再出发
战略忽悠局宣传处出版 2030年第一版 有删节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我觉得李光耀贡献很大的 6 郭立中 字176 2011-01-26 23:36:09
🙂李光耀此人 2 土豆大叔 字20 2011-01-26 20:05:05
🙂这个帖子有严重问题 35 黄埔三杰 字2535 2011-01-26 19:15:25
🙂hiahia,还有这个呢,章家墩同志和观海同志也都暴露鸟
🙂“带路党”在客观上帮助TG完成了对于美国的战略欺骗 8 梓童 字158 2011-01-29 03:47:37
🙂造纸场 1 暗香疏影月黄昏 字0 2011-01-27 23:52:45
🙂不得不花呀!哈哈! 1 虽然很丑 字34 2011-01-26 19:33:02
🙂赞煽情 3 听枫 字98 2011-01-26 14: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