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八一旗下保定生(四) -- 逸云三洲

共:💬37 🌺38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八一旗下保定生(六)

宁汉两方达成暂时不战的默契后,武汉政府决定继续北伐,旗下的的主力部队,由一号、二号军事首长唐生智、张发奎率领,出动到河南作战了。等到杨森、夏斗寅打上门来,湖北防区难免就空虚一些。当然空虚归空虚,远没有到老军扫地的境地,唐生智部的军长李品仙、张发奎部的师长叶挺,还率领一部分部队留守湖北,所以孔明是不用出场的。调谁去打夏斗寅呢?留守的湘系北伐军,打杨森是不会手软的,跟夏斗寅部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政府决定,出动叶挺的部队去抵御夏斗寅。

叶挺在两个月之前,刚刚升任十一军的二十四师师长。叶挺的第四军独立团,是广东部队北伐的先锋,与四军的十二师一起,屡立战功。占领武汉以后,国民政府令独立团与十二师一部新编为第四军第二十五师,任叶挺为二十五师副师长兼七十五团团长。一同出征的四军十师也一样获得奖赏,扩编了一个二十四师,并与十师一起脱离四军编制,编为第十一军,原十师师长陈铭枢升任军长。原十师的几个核心军官,包括师长陈铭枢、副师长蒋光鼐和团长戴戟,都是保定生,互相扶持有年,部队扩编,大家当然一荣俱荣,,蒋光鼐升任副军长兼十师师长,戴戟升任第二十四师师长。

然而不久国民政府内部矛盾激化,陈铭枢也卷了进去,十一军军长兼武汉卫戍司令的乌纱帽还没怎么戴热呢,就丢了。陈铭枢带头一跑,十一军的师长们一损俱损,也全跑了,剩下个非保定系的二十四师副师长,名叫蔡廷锴,以后名头,比前面几个军师长都大哈。蔡副师长站稳了立场,武汉政府于是晋升他为第十师师长。十一军空缺出来的其他职位,则由同根的第四军调干部接手,就这样,叶挺被任命为二十四师师长。

张发奎出征河南,四军、十一军的大部都跟去了,叶挺担任留守,夏军逼近武汉,遂紧急奉命出动。不过叶挺当时手头只有两个团,一个是二十四师的七十二团;另一个是二十五师的七十五团。这两个团中,七十五团是直接由独立团一部扩编的,叶挺曾兼任团长;七十二团则由独立团老干部许继慎任团长。叶挺指挥这两支部队,无疑是得心应手的,但两团仍处于扩编过程当中,新兵比例很大。况且两个团的兵力,本来就不够些;夏斗寅的独立十四师,有两旅五团之众;又刚刚从政府手中骗去了十二门迫击炮和四门山炮。嗯?数量不多?您别跟后来的情况比啊,那年月,很厉害了。

兵力不够,武汉政府也不会变戏法,好在有苏联顾问,克伦司机调士官生守冬宫的案例总是知道的。嗯,冬宫不是没守住嘛。那是克伦司机没握好方向盘。反派的教训可以正面客串,武汉政府紧急把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学生拉上来,编组为一个独立师,任命军校教育长侯连瀛为师长,归叶挺统一指挥,去抗击夏斗寅的进攻。独立师跟铁军本无渊源,但叶挺是铁军名将,在军校学生中还是很受崇拜的;独立师团以上的官长们,又都是他的保定校友,所以指挥起来也无问题;只是学生兵初次上阵,战斗力就比较弱一些,被夏部的炮火一轰,掉头乱跑的,也不是没有。部队伤亡严重,别说学生军,十一军的两个团也一时没有办法,叶挺只好亲自上阵地督战。

要说叶将军的威风,真是不得了,听说他亲自上来了,躺在担架上的也翻下来,向前冲锋。就这样将士协力,两个新兵团加三个学生团,终于将夏斗寅打跑了。当然夏斗寅忙活一场,也不亏,在武汉政府的地盘上站不住脚,一径跑去向南京政府领赏去了,被提升为军长。至于杨森呢,也被唐生智的留守部队击败,不过他老人家比较背一些,回头往四川跑时,发现刘湘的部队把回家的路给堵住了。人家叫亡羊补劳,刘湘这是杨走关门哈。也是嘛,这两位大佬斗法不是一天两天了,刘湘这时候不关门,还等啥时候呢?杨刘过招,不在话下了。武汉的危机,反正算是化解了。战后,独立师复员,五期生和六期中的女生队提前毕业走了,其他的六期生仍留学校。

但这时候,武汉政府的大后方湖南,已经乱了,就是前面说过的,发生了马日事变;当时唐生智集团中,反共情绪弥漫,守卫湖南的将领竟私下派人慰问夏斗寅。至于武汉竭力争取的外援冯玉祥集团,最终也倒向南京,反向武汉发出连珠炮一般的威胁电文;第三国际接着再上演临门一脚,国共分手便不可避免了。武汉政府中的国民党人,这时候也发生分裂,宋庆龄、邓演达和陈友仁等人,因反对清共,决定与汪精卫分道扬镳。情况已越来越不妙,为避免被捕,邓演达、恽代英等军校领导人匆匆逃离。恽代英本来已决定发展侯连瀛、季方入党,并将两人带往苏联,结果形势不容,连自己都是化装才逃了出去。

邓演达、恽代英两人一走,侯连瀛、季方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跟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关系全断了。所幸邓演达出走时,有信给自己的追随者们,警告他们,唐生智已决定解散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并不惜在必要时动用武力。情急之下,侯连瀛、季方等人以武装拉练的形式将队伍紧急出动到洪山地区;同时去找保定校友、第四军军长黄琪翔商量对策。多亏黄琪翔与其上司、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尚抱同情态度,同意将中央军校的师生,与季方的总政治部教导营合编为第二方面军的教导团,由侯连瀛任团长、季方任参谋长;随二方面军行动。

二方面军决定,以讨蒋的名义开往江西,随后伺机返回老根据地广东。军校匆忙改编之后,就跟在大军后面,登船往九江而去。船上,还有一个人,日后的名气,那是团部几位领导难望项背的了,这就是陈毅,时任中共武汉军校党委书记。不是说恽代英一走,侯连瀛、季方跟中共就断了联系吗?军校中的中共组织难道还在?组织其实还是在的,但完全转入秘密状态,新的负责人陈毅,原来是在杨森军中活动的;刘伯承等人策动川军起义后,陈毅离开杨森部,准备配合刘伯承部行动,后因四川形势恶化,逃往武汉,被安排到军校。陈毅新来乍到,公开职务只是军校政治部的文书,跟侯连瀛、季方之间完全没有联络通道;恽代英等人走后,侯、季无从找校中的中共组织,陈毅也不知道对两人的工作计划。

当然看透陈毅身份的人也有,军校政治部的组织科长叶镛就是一个,曾跑去当面质疑陈毅的身份,陈毅本来受同志提醒,叶镛是右派的眼线,不过陈毅信心满满:又不是川军老甲鱼,毕业不久的黄埔生嘛,孺子可教。于是春风化雨,叶科长成了亲共分子了。可见陈毅的口才,真正不得了。改编成教导团后,叶镛在第一连当连长。陈毅则先后在炮兵连和特务连藏身,虽仍然掌握着部队中的党团员,默默等待着无可挽回的对决;唯公开身份只是连部文书,对部队的行动,就完全没有发言权了。而侯连瀛、季方等人,虽然掌握着部队,却茫然不知下一步要做什么,只是抱着保全部队的目的,机械地随军进发。

其实教导团登船的时候,国共两党的武装对抗,已经正式开始了,二方面军的贺龙、叶挺等将领,在南昌公安局长朱德的配合下,率部队夺取了南昌。第二方面军的部队里,除了已经在南昌行动的第二十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和第四军二十五师两个团之外,第二方面军指挥部直属的警卫团和教导团,本来也是中共有能力调动的,却因为是二方面军的殿后部队,未及参加南昌起义了。但两团的命运还是不太一样的,乘船走在教导团前面的警卫团,因为团长卢德铭等主要军官都是党内人,对形势的判断,毕竟要敏感一些,所以没到九江就中途下船了,以后跟毛委员上了井岗山。

而教导团这边几位大佬呢,内人不算内人、外人不算外人,昏头六冲带着部队继续前进,终于撞到九江的网里去了。介个,介个,张军长没有拉李军长一把吗?军长是没有啦,据说卢团长还是想尽力拉兄弟一把的,警卫团前脚下得船来,后脚发现教导团的船也跟来了,曾组织号兵大吹喇叭,谁知船上一点没有反应,顺着水就下去了。

这就奇怪了哈,侯连瀛、季方听不懂,陈毅也听不懂?

陈毅当时有没有听见或者听懂警卫团的招呼,现在也搞不清了,但听得懂也一样没辙啊,他哪有指挥权啊?跟领导也说不上句话,团领导们就算是认识陈文书、也不认识陈书记嘛,口才再好也没用武之地罗。所以听见也好、没听见也罢,总之没差别了。他也是没办法不是?谁愿意走冤枉路呢?下去跟警卫团走了,直接就上井岗山了嘛,何苦绕那么大一个圈子呢?不过陈元帅后来说了,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上山报到……

嗯?说错了?……咳,就是个意思……

陈毅后来在九江离开教导团,往南昌方向去追赶起义部队,后协助朱德整编起义余部,辗转带上了井冈山,实现了朱毛会师,成为井冈山根据地的主要开创者之一。想来这些大家都耳熟能详了,简单交代一下就是了,继续讲教导团和保定生。

待续

通宝推:王树,史文恭,p3p2p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