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山本五十六》看MRandson的错误 -- 思想的行者
大牛说
他在这里貌似是故意忽略了一种真理的证明的手段,即用实力,而不是用暴力
当然了暴力这个词语给人的意思往往是剥夺他人的合法权益的意思,实际上暴力这个词语也可以有褒义的意思,即以革命的暴力反抗反革命的暴力,以正义的暴力反抗非正义的暴力
为了避免人们产生误解,我把正义的暴力和革命的暴力等等含义的暴力写成为实力。
问题在于需要不需要用实力来证明真理?当有暴徒来强暴你的真理的解释权的时候,是不是只有依靠“时间”而不是反抗来证明?
如果MRandson是正确的话,那么当年的中国人渴望国联出面来谴责日本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实力即发展自己的力量来反击日本,树立一个石碑---公理战胜强权就可以了?
如果你这么认为的话,还是去看看鲁迅先生关于这一事件的辛辣的讽刺吧
我们那时的所以入战胜之林者,因为曾经送去过很多的工人;大家也常常自夸工人在欧战的劳绩。现在不大有人提起了,战胜也忘却了,而且实际上是战败了
〔3〕。
现在的强弱之分固然在有无枪炮,但尤其是在拿枪炮的人。假使这国民是卑怯的,即纵有枪炮,也只能杀戮无枪炮者,倘敌手也有,胜败便在不可知之数了。这时候才见真强弱。
我们弓箭是能自己制造的,然而败于金,败于元,败于清。记得宋人的一部杂记里记有市井间的谐谑,将金人和宋人的事物来比较。譬如问金人有箭,宋有什么?则答道,“有锁子甲”。又问金有四太子,宋有何人?则答道,“有岳少保”。临末问,金人有狼牙棒(打人脑袋的武器),宋有什么? 却答道,“有天灵盖”!〔4〕自宋以来,我们终于只有天灵盖而已,现在又发
现了一种“民气”,更加玄虚飘渺了。
但不以实力为根本的民气,结果也只能以固有而不假外求的天灵盖自豪,也就是以自暴自弃当作得胜。我近来也颇觉“心上有杞天之虑”〔5〕,怕中国更要复古了。瓜皮帽,长衫,双梁鞋,打拱作揖,大红名片,水烟筒,或者都要成为爱国的标征,因为这些都可以不费力气而拿出来,和天灵盖不相上下的。(但大红名片也
许不用,以避“赤化”之嫌。)
然而我并不说中国人顽固,因为我相信,鸦片和扑克是不会在排斥之列的。况且爱国之士不是已经说过,马将牌已在西洋盛行,给我们复了仇么?补白〔1〕《华盖集》
MRandson继续发出宏论
[quote]我倾向于后者。显然有很多人倾向前者。元首倾向前者,日本鬼子也是。鬼子不是一直说:“我们做了其他国家想做没做的事情,力量不足失败了而已。”如果我们也倾向前者,我们有什么资格谴责鬼子呢?
不知道他说的很多人倾向前者---即通过邪恶的暴力而不是通过正义的暴力(被其省略了,因为他将通过暴力维护真理的方式与日本德国纳粹的侵略来类比,而没有将其与通过暴力来推翻三座大山的中国革命历史,通过暴力来打败纳粹的苏联红军来类比)来维护真理的判断中的“很多人”是怎么得来的?
难道中国人当中真的有那么多的喜欢侵略其他民族的好战分子吗?
实际上从人们对他的回帖的反驳主要是着眼于忘战必亡的角度即提醒人们注意自卫的必要性,这么多的反驳他的帖子哪里是什么他所说的依靠(邪恶的)暴力来维护真理的意思呢?
他已经多次选择性的忽略了一个一个概念或者说矛盾的一个对立面了
这位不是号称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吗?怎么连革命的暴力和反革命的暴力构成为一对矛盾都不清楚?他又是怎么实践马克思的全面看待问题的哲学观或者说方法论呢?
为什么这位据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专业人士犯低级的片面的错误呢?
当中国出了四代机以后,马上就有人把中国给贴上了帝国的标签了,问题在于中国什么时候体现了如同美国日本德国那样的侵略意识?
打造一个利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怎么是帝国呢?
难道中国就不应该打造自己的利器,就只能任凭他人的“暴力”来摧毁中国?
河里出现了思想混乱,而这位据说是大牛的MRandson的“反战贴”实际上也对河里的思想混乱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考虑到这位“大牛”在2010年的元旦就发帖鼓吹什么普选,鼓动工人上街罢工(看一看现在的阿拉伯世界吧),对其增加一些警惕是必要的
罗化生:警惕MRandson将选举权置换为“普选权”暗度陈仓
毕竟老祖宗说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我是从《可怕的对称》这本书看来的 思想的行者 字610 2011-03-07 06:29:43
🙂嗯,《可畏的对称》建议看清华版的。 蚂蚁不爱搬家 字0 2011-03-07 11:04:09
🙂你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的确不如人家 scorpioking 字112 2011-03-06 01:21:46
🙂反驳MRandson的真理只能由时间来证明论
🙂其实很简单 1 兰州人 字237 2011-03-11 12:47:19
🙂帖子最后一段不认同。 凌未风 字0 2011-03-05 00:52:19
🙂读罗化生的帖子很有读文革大字报的感觉 3 温雅颂 字30 2011-03-04 13:02:12
🙂你根据“像什么”来判断正是文革的捕风捉影的文风的体现 思想的行者 字74 2011-03-05 03: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