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918给张学良带来了什么? -- 悠然见南山

共:💬85 🌺468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九一八”事变------------锦州撤退

1931年2月26日,常凯申将胡汉民软禁,导致国民党内部矛盾尖锐起来,5月27日广州另立"国民政府",两个国民政府针锋相对。12月15日,常凯申在各方压力之下被迫宣布下野,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及陆海空军总司令等职。

918事变后,学生开始请愿,11月24日,全国各地到南京请愿的学生5千多人到中央党部请愿,常凯申语:"如三个月内不出兵,砍蒋某之头,以谢国人。" 学生们不信,次日在国民政府的大门前悬挂一口大钟,不时敲打,以示警告。常凯申被迫"手书"答应学生"抗日"。 但是,12月15日,常凯申就已经下野,所谓出兵云云,都成了不能兑现的支票。孙科主政的南京政府终于在1931年12月25日致电张学良,“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本日决议,对于日本攻锦州应尽力之所及,积极抵抗”。从这一天开始,所谓常凯申命令张学良不抵抗的借口,已然不存在了,因为常兄既然已经下野,如何下不抵抗的命令,再不抵抗,从法理上讲,就是张学良抗命不遵了。

那么得到中央明令的张学良,开始抵抗了么?

当时东北的中国军事力量,按照日军分析为--黑龙江省正规军1.5万,准军事部队1.8万,吉林军5.5万(其中熙洽率领的两万军队已经投降),锦州的辽宁军19.5万,是东北军的主力。沈阳失守后,张学良将东北军政机关搬到锦州。

而关东军当时的实力并不充分,其在东北总兵力只有关东军一万余,朝鲜军违令增援的三万余。黑省的一个马占山就让关东军手忙脚乱。如果张学良决定抵抗,结局犹未可知。

那么张学良做了些什么呢? 要钱,不给钱不打仗。他于25日电呈国民政府“火速饬拨现款百万元”、“速拨枪弹某口径者1600万发,某口径者800万粒”、各种炮弹45万发、步枪1 万枝,“所有弹款,务请于一星期内发到,”并“乞调遣大部援军,以厚实力,而资抵御。”26、28日又两次电催 。28日日军直逼锦州,张又借口等待调停,发表声明,撤出锦州,并在1月2日完成撤军。日军于1月3日占领锦州,兵不血刃。

有历史爱好者认为,从九一八起,东北军失掉了东北大部,没有了绝大部分的军饷来源,军工厂和主要弹药库更是已落入日军之手。经历这样猝不及防之变,到了 1931年底,弹药和军饷补给明显会出现问题。而且后路不安全,害怕日军从沿海登陆,所以从锦州撤退,是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让我想起了两年后喜峰口的二十九军,因为装备低劣,用大刀保卫长城。大刀都可杀敌,东北军的装备可是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了。

外链出处

----------------------------------------------------------

锦州东北部的北镇县(今北镇市)即为明代广宁府,锦州西南面的兴城县即为明代的宁远城,菊花岛就是当年的觉华岛。

 广宁之战,发生于1622年,此役明军大败,王化贞与熊廷弼退保山海关,辽西土地尽失。

天启六年(1626年),袁崇焕在孤城宁远创造了宁远大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