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有关经络的推想 -- 弦音醉舸

共:💬32 🌺7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有关经络的推想

“经络”在几千年来大量实践所证实的,似乎是不存在问题的客观事实。但是,现代解剖学,无论用多么先进的显微镜,也找不到与古典图谱一致的经脉。目前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否定经络的观点似乎是主流。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广义的经络系统包含血管、神经系统,可能还包含体液调节、淋巴系统等现代医学已经证实的一些系统。但是,他们认为,除了科学已经发现和证实的系统外,人体还存在一种现代科学未知的系统,这是经络特有的系统。

经络虽然是中国古代中医的精华,但对经络研究几次较大的推动力是来自国外。

一次是来自日本。日本人首先采用物理测量的办法,发现循经脉的皮肤电阻明显低于经脉以外的皮肤电阻,称经脉具有良导或低电阻特性。我国和俄罗斯等国都相继重复验证了日本人的发现。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经络测定仪、经络治疗仪,大多数是在经脉的皮肤电特性基础上研制开发的。

另一次来自法国。法国人发现在某条经脉的穴位上注射同位素后,同位素示踪原子的运动或分布是循经脉的。我国在国内开展重复验证研究。“七五”科技攻关计划经络项目的首席专家,就是采用同位素示踪原子的方法研究经脉,并取得重要进展。之后我国的研究突出的成就是,循经脉声特性的传导和测量的研究,即当向经脉上某穴位输入声信号时,循经脉可以检测到具有输入声信号特征的信号,如检测到相同的频率信号等,而在经脉外则检测不到。

第三次推动是来自美籍华人。90年代初,国家科委制定“八五”期间发展基础研究的攀登计划。经络研究能否入选攀登计划,成为争论一分激烈的热点问题。改变天平倾斜的是位曾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他期望经络研究领域的突破。这一意见得到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从而经络项目能在意见纷争的情况下列入了攀登计划。

经络研究列入攀登计划之后的“成果”可谓百花齐放,但是没有一个成果有真正的说服力。我现在来讨论经络这个话题,虽然我非常肯定经络的临床指导意义,但没有相应基础研究的支持,因而是犹豫再三的。所以能给出的也仅仅是一种“假说”,这个假说有一定的临床基础,也有一定的解剖学基础。

一.假说主题:经脉系统是人体脊髓在体表的反射投影区,因为脊髓的构造特征,以及它在椎管中被保护处于中心地位的状况,决定了人体体表经脉的走行特征。

二.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头皮针疗法,在70年代至如今的大量临床,都直接证明此疗法对脑部引起的多种疾病独特的疗效。而头皮针疗法的理论依据,不是传统的经络理论(大家看到的资料中的经络理论运用是附会上去的),而是依据头皮相对应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来定位治疗意义。其理论来源从其针刺区域命名便可看出:运动区、感觉区、舞蹈震颤控制区、晕听区、足运感区、视区、平衡区、言语二区、言语三区、运用区、胃区、胸腔区、生殖区 ......。

这样与解剖解构平行的反应区的理论,得到临床疗效的证实。但是其背后具体的机制并没有得到阐明,这跟经络理论的困境别无二致。但也提示了这两种理论之间,可能有着同一个基础,即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

三.脊髓的解剖结构。

脊髓的横切面,显有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脊髓的颈部,灰质和白质都很发达。

  灰质,呈蝴蝶形或“H”状,其中心有中央管,中央管前后的横条灰质称灰连合,将左右两半灰质联在一起。灰质的每一半由前角和后角组成。前角内含有大型运动细胞,其轴突贯穿白质,经前外侧沟走出脊髓,组成前根。颈部脊髓的前角特别发达,这里的前角细胞发出纤维支配上肢肌肉。后角内的感觉细胞,有痛觉和温度觉的第二级神经元细胞,并在后角底部有小脑本体感觉径路的第二级神经元细胞体(背核)。灰质周缘部和其联合细胞以其附近含有纤维的白质构成所谓的脊髓的固有基束,贯穿于脊髓的各节段,并在相当程度上保证完成各种复杂的脊髓反射性活动。

  脊髓的白质主要由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有髓鞘神经纤维组成,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三部分。

  前索位于前外侧沟的内侧,主要为下行纤维束,如皮质脊髓(锥体)前束、顶盖脊髓束(视听反射)、内侧纵束(联络眼肌诸神经核和项肌神经核以达成肌肉共济活动)和前庭脊髓束(参与身体平衡反射)。两侧前索以白质前连合相互结合。

  侧索位于脊髓的侧方前外侧沟和后侧沟之间,有上行和下行传导束。上行传导束有脊髓丘脑束(痛觉、温度觉和粗的触觉纤维所组成)和脊髓小脑束(本体感受性冲动和无意识性协调运动)。下行传导束有皮质脊髓侧束亦称锥体束(随意运动)和红核脊髓束(姿势调节)。

  后索位于后外侧沟的内侧,主要为上行传导束(本体感觉和一部分精细触觉)。颈部脊髓的后索分为内侧的薄束和外侧的楔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从脊髓的结构可知其中存在上行和下行的传导束,这与经络的上下行有类似之处;2.脊髓灰质和白质的分别,也存在“阴阳”的区别,且灰质和白质分别可以划分出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对应与经络的三阴三阳:在脊髓的横切面上,灰质呈H形,由连结左右两角的灰质和中央部的中央灰质组成。前者又分为背腹二部,分别称为前角=前灰柱,后角=后灰柱。此外,有些情况,两角间有发达的侧角=外侧柱。白质分布对应与灰质。3.而这阴阳的区别有对应内脏与体表的区别的迹象:灰质参与随意运动、反射运动、内脏运动的神经元胞体;外部白质则在脊髓和脑的特定区域之间传递冲动。这也与三阳经上头,三阴经不上头的分布特征相似。

四.如果这个假说成立(三阴三阳经脉是脊髓解剖结构在体表的反射区),同时也能将经脉系统与背腧穴系统以及华佗夹脊穴系统融汇贯通起来。同时也能和现代整脊理论汇通起来。

五.这个假说的成立,也为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汇通打下基础。

六.这个假说,并不排斥血管、运动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以及体液调节、淋巴系统的参与。

综上,由于自己学识范围的有限,以及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独立完成对这个假说的证明,只能通过临床的积累,逐渐的实践验证。所以将这个假说放上网络,任由大家评说。

关键词(Tags): #低电阻特性(大圆)#经络(大圆)#脊髓(大圆)通宝推:回旋镖,原味酸奶,南泉,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