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懵懂到懵懂-关于六次人口普查的几句话 -- 种植园土

共:💬347 🌺859 🌵1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财新网:【专家评论】人是生命,不是数字

 

【财新网】(评论 | 王丰)

作者为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特聘讲座教授

应该说,在中国内地,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恶性事件早已不是新闻。此前,各种血雨腥风的口号都为人们熟知。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的进步,拆房、绑人的事件越来越少了,但以收社会抚养费为名,侵犯公民人身和财产权又成了新的恶之渊薮。

数十年前,出于对当时中国人口急剧增长的担心,一系列为配合控制人口的社会认识应运而生并广泛传播。其中就包括一些现在看来明显过时的说法,如中国人天生愚昧,只会生孩子;中国的资源与粮食供应只能支持七亿人口。同时,也包括一些事后被证伪的结论,如靠控制人口而不是改进技术与制度来解决环境污染,通过控制人口而不是发展经济来保障就业等。

  归纳起来,这些宣传造成了一套根深蒂固的社会认识,即人口是个数,是分母。同时这个分母越小越好。过去若干年,由于对人均GDP的崇拜与追求,“人口分母论”更是得以发扬光大。支撑“人口分母论”的逻辑就是,为了集体、为了社会、为了未来,现在的个人和家庭必须做出牺牲。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几乎所有的政策都曾有重大调整和改变,唯一的例外就是“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控制政策。尽管1980年“一胎政策”执行之初,官方就明确承诺:“到三十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但是,截至目前,有关部门还在强调,要坚持现行政策不变。

数十年来,正是由于人们对中国人口太多、资源太紧张、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等先入为主、深信不疑,继续把社会、国家与集体的目标凌驾于家庭和个人之上,坚信牺牲是必要的,才奠定了邵氏“弃儿”及以往无数次恶性事件的强大社会基础。

  正因为这样,中国农村才会有层出不穷的恶性事件与骇人听闻的标语口号,才会有广西博白穿着迷彩服的队伍去挨家挨户拆房收抚养费,才会有浙江温州女计生局长敢把罚款对象当做“砧板上的肉”,恣意处置。

  正因为这样,湖南邵阳隆回县才会出动230名干部,到一个总人口只有七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时妇女平均预期子女数仅为1.5的的高坪镇去“狠抓”计划生育工作。也正因为这样,这些被从亲人手中抢走的婴儿才会被统一冠以“邵“姓。

  正因为这样,当中国“十五”、“十一五”期间人口实际增长数都低于人口计生委当初规划目标各50%,累计误差高达四千万人时,当中国人口峰值目标从16亿下调到15亿,甚至还会继续下调时,当中国生育率连续二十年低于每对夫妇生育2.1个孩子的世代更替水平时,有关人士还在强调“稳定”低生育率,难以容忍邵阳出生的那几个孩子。

  在湖南邵阳等计生官员眼中,这些所谓“弃儿”和他们的亲属并不是活生生的人,只是被当成为了完成国家政策或人口计划的数。具体来说,被当成人口数了。当政府仅仅把人口看成一个数,并作为政绩考核时,所有的过激行为、对生命的践踏就得到了容忍与宽恕。

或许,只要主流认识依然把人口当成数,而不是一个个具体的生命,类似邵氏“弃儿”的事件就不会绝迹,因为它的社会认识基础还在。只要政策制定者的目标不是家庭和个人福利,仍是着眼于控制人口总数和所谓国家或社会利益,中国的生育政策就很难调整。

http://policy.caing.com/2011-05-17/100259893.html

最近的几个新词,养鱼执法,其实和邵阳计生事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把公共管理的事情给做成一个生意链条,请大家参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