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十字架与火焰 君士坦丁堡与泰西封的双重奏 6 -- 赫克托尔
399年,即东晋的白痴皇帝—安帝司马德宗的隆安3年,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的天兴2年,萨珊帝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在位11年的巴赫兰四世,被他的侄子、沙普尔三世之子伊嗣侯一世(Yazdegerd I)带领党徒乱箭射死,成了萨珊立国以来,死的最惨的皇帝。鉴于巴赫兰四世的11年在位期政局尚属稳定,基本消化了东亚美尼亚,所以我给他中等偏上的谥号【昭皇帝】,取【昭德有劳曰昭】之意。
自226年萨珊开国以来,特别是272年太宗沙普尔一世去世之后,萨珊多次发生非正常皇位更迭,数位皇帝非正常死亡,但除了293年被废黜的巴赫兰三世之外,其余的非正常皇位更迭的皇帝,最多只能算疑似横死,例如巴赫兰四世的前任沙普尔三世,据称是被倒塌的帐篷中的柱子砸死的。巴赫兰四世开创了皇帝公然被弑的先例,而且死的很惨,死于乱箭之下。
===== 20年动荡期的3位皇帝,无一人是前任的儿子。伊嗣俟之后的皇帝都是他的子孙 =====
从379年世祖沙普尔二世去世,到399年伊嗣侯即位,整整20年间,萨珊帝国更换了3位皇帝,分别是阿尔达希尔二世、沙普尔三世、巴赫兰四世,他们都不是前任的儿子,有兄终弟及,有废叔自立,总之即位过程都很蹊跷。3帝平均在位不到7年,只有巴赫兰四世在位时间较长,为11年。动荡的政局,严重削弱了帝国的国力,扩张和对外战争都陷入停滞。一再废帝弑君的权贵们,越玩胆子越大,对皇权越蔑视,地位虚弱的皇帝被迫不断让渡权利给权贵们,精力充沛又无法通过外战泻火的贵族们,纷纷把矛头对准国内,在朝招权纳贿,在野兼并小农和国有土地,一些远离京城的地方贵族蠢蠢欲动,企图割据一方。整个帝国日益内卷,日渐式微,虽然没有强有力的外敌入侵,困局不像罗马帝国那么明显,但每个有识之士都意识到,萨珊帝国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和雄才伟略的皇帝,来实现中兴,收回贵族们手中的各项特权,真正还利于小民。
相比于与罗马帝国的权贵,萨珊的贵族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他们完全忠于皇室,虽然弑君事件不少,可权贵们都有着强烈忠君倾向,公认非萨珊皇室不得为帝。其次,萨珊的权贵们,分为僧俗、祀戎两大集团,皇帝是世俗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宗教界首席祭司,两大集团有合作也有斗争,皇帝是两大集团的共主、仲裁人,僧俗贵族都希望皇帝是个有能力、有魄力的统治者,而不希望出现弱势的虚君。在中国历史上,经常有垂拱而治,由大臣实际管理朝政的弱势乃至白痴皇帝,例如汉惠帝、晋惠帝,与伊嗣侯同时代的东晋安帝也是一个白痴,【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凡所动止,皆非己出】(《晋书 安帝纪》)。在萨珊帝国的政治生态下,弱君很难出现,即使出现也难以长期执政,很快就会被渴望强势君主的权贵们推翻。
靠武力推翻叔叔上位的伊嗣侯,本身就是个有胆有识的人物,他上位之后,即使为了避免重蹈叔叔覆辙,也要加强权力,刷新内政,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他从即位之日起,就开始打击贵族,施行新政,彻底结束了世祖去世以来的【廿年之痒】。
===== 伊嗣侯一世的银币 =====
他的的银币正面文字为:【马兹达信仰的捍卫者,帝国的幸福,伊朗的王中王】(Defender of the Faith, Mazdayasna, delight of the realm, Yazdegerd, King of Kings of Iran)。他的皇冠的特征,正前方有个新月,脑后无丝带,头上的球状物较小。皇帝没穿斗篷,穿着无领圆口上装,佩戴巨大宝石穿成的项链。
背面铭文为【伊嗣侯之火】,火焰两侧各有一个新月,火坛基座竖直,两侧装饰有丝带。火坛两侧各是皇帝和一位教士,两人相向而立,斗篷较小、较短。
伊嗣侯(Yazdegerd I)通常被译作【伊斯特格德】、【雅兹德格德】等等,他的一位同名后裔,在阿拉伯征服过程中,一路东逃到中亚,向大唐求助,这位后裔在《旧唐书 西域传》中被称为【伊嗣侯】,为了弘扬国学,本文使用伊嗣侯为译名。Yazdegerd是个复合词,由Yazad、karta两部分组成,前者意为【神圣存在】(divine being),后者意味【制造】(made),合起来是【神造】、【神赐】的意思,与【提奥多西】(Theodosius)的涵义相当。这个词在不同的文字中,有不同的拼法,例如巴列维文中的Yazdekert、叙利亚文中的Izdegerd、希腊文中的Isdigerdes等等。萨珊皇帝的名字中,阿尔达希尔(Ardashir)、沙普尔(Shapur)、巴赫兰(Bahram)常见于早期皇帝,伊嗣侯则是个典型的中晚期皇帝名字,著名的库萨和(Khusro)是典型晚期名字,总的来说,越到帝国晚期,皇帝名字的宗教色彩越浓厚。
在380年代中期,即384或387年,沙普尔三世与提奥多西合伙瓜分了亚美尼亚。东、西亚美尼亚,分别成为萨珊、罗马附庸,两国国王分别是安息三世和库斯洛夫四世。西亚的面积很小,只有东亚的1/5,亡国也更早,很快提奥多西就废黜了安息三世,将这个附庸亡国变成了自治区,设置一位督军来管理。东亚国王库斯洛夫,虽然是萨珊皇帝沙普尔三世的妹夫,可他是个基督徒,并不完全符合帝国需要。据史书《Narratio de rebus Armeniae》记载,4年后库斯洛夫被沙普尔废黜,巴赫兰-沙普尔(Bahram Shapur)就任亚美尼亚国王。
《Narratio de rebus Armeniae》的这段记载,一直很有争议,因为沙普尔三世在位时间为383~388年,如果库斯洛夫为王发生在384年,4年之后的388年依然是沙普尔三世在位,则这段记载是自洽的。如果发生在387年,那么4年后的391年是在巴赫兰四世的统治下,与沙普尔三世废黜库斯洛夫冲突。另一个问题是巴赫兰-沙普尔的身份,有说是沙三儿子的,有说是沙三弟弟的,还有说是安息皇族的。笔者从萨珊皇室对安息皇室的一贯压制态度,而巴赫兰-沙普尔做国王持续到410年代来判断,巴赫兰-沙普尔是萨珊皇族,应该是沙普尔三世的弟弟、伊嗣侯的叔叔。无论如何,388或391年,随着库斯洛夫四世的被废,安息王朝亚美尼亚王国彻底灭亡,此后的亚美尼亚以萨珊藩国的身份,成为萨珊帝国的一部分,虽然间或有些民族起义,但直到萨珊帝国被阿拉伯人灭亡,亚美尼亚都没能彻底摆脱萨珊帝国的控制。
对罗马帝国而言,4世纪的最后几年显得比较安静。被斯提里科放出希腊的阿拉里克,北上进入了塞尔维亚境内,此地位于巴尔干半岛西部,多瑙河右岸,东、西罗马帝国之间,是抵御北方蛮族入侵的边防要地,经济一直很落后,阿拉里克在这个北方蛮族、东西罗马三不管的地方驻扎,反而让各方都能接受,于是东罗马帝国将其招安,任命他为伊利里亚(Illyria)总督,让他抵御西罗的斯提里科和北方的日耳曼蛮族,这样阿拉里克摇身一变,成了东罗的封疆大吏。鉴于斯提里科的风头正劲,无机可乘的阿拉里克在塞尔维亚的总督任上,一呆就是4年,至少表面上看,他已经安生下来,成了帝国的守边忠臣。
虽然阿拉里克的叛乱告一段落,可东罗内部的权力之争却愈演愈烈。禁卫军长官、哥特人官盖纳,是个参加过提奥多西对西部欧根皇帝远征的老兵,到了399年,积功成为东部头号将领。眼见西部的斯提里科声威日盛,他也来了精神,他外结阿拉里克和另一位日耳曼蛮族首领特里比基尔德(Tribigild),内结禁卫军中的日耳曼将士,积极积蓄力量,打算一举扫清各路政敌,成为东部的斯提里科。
就这样,暴风雨前夜的399年,风平浪静的过去了,无论萨珊、东罗、西罗,都没有发生什么特别值得一书的事情,但是即将到来的5世纪,注定是个波澜壮阔的百年,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血染波河》。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我也不知出处,所以我用了模糊化处理:【兵法曰】 1 赫克托尔 字136 2011-06-07 20:08:37
🙂多谢王子回复,原来认真一点有很多好处。。。 1 空格 字173 2011-06-07 21:27:31
🙂对比萨珊和罗马的军制,税制,土地制可能更有味道。 1 北疆 字0 2011-06-04 09:17:54
🙂【原创】第6季 山河破碎 第1章 世纪之交
🙂伊一这个狠人终于上来了 4 五藤高庆 字1394 2011-06-03 14:41:12
🙂回一下 7 赫克托尔 字1734 2011-06-03 19:51:01
🙂那不就成了变相的罗马军功制 1 五藤高庆 字200 2011-06-03 21:03:56
🙂萨珊和罗马不一样 14 赫克托尔 字1140 2011-06-03 21: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