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方水土一方人 -- 雾锁江南

共:💬28 🌺311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一方水土一方人

有时候喜欢感叹,如果LAGOS要是让中国人来管理,或许用不了多少年,就可能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度假城市或者非洲西部最繁华的港口城市,不会像这么脏乱落后。其实,把尼日利亚同中国对比来看,他的外部发展环境比中国要好多了。尼日利亚建国于1960年,比中国晚了近10年。但是中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期间受到了自然灾害,文革,西方国家的封锁以及边境战争的影响。实际上中国真正发展起来的时间也就是最近30年的时间。但是尼日利亚除去一段时间的政治动荡以外,也没有什么大的发展阻力。那为什么尼日利亚比中国要落后这么多年呢?

自然条件下的民族性格差异

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但是黄河的特色是常年泛滥成灾。“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也指出了黄河的特色。从地理位置来讲,黄河流域大部分处于于亚寒带地区,四季交替明显。所以,古代居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所面对自然条件就相对比较恶劣。他们除了要去适应四季的更替,还要去解决黄河水灾问题。在适应四季的更替中,食物的短缺使得华夏民族学会种植、养殖;四季交替所得带来的疾病促使中华医学不断地发展。黄河水灾使得黄河两岸的部落不得不团结起来,在某种程度上结成“命运共同体”,这便成了华夏文明的开端。到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和“封建制度”形成后,组织的完整和系统化已至相当令人惊讶的程度,社会秩序和组织力量的发挥也到达了华夏文明的最高潮。直到今天,如果论国家的动员与组织能力,世界没几个国家可以和中国相提并论。中国历史上有三大自然灾害:地震,水灾,旱灾。由于灾害连连,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也催生出了自己的民族性格。灾难之中,培养出人的坚忍不拔与自强不息,培养出了人的忧患意识,培养出了人的那种宽厚与仁爱,培养出人与人的相互帮助…….

有人说:尼日利亚这边的自然环境太好了。的确,这边没有地震,没有台风,没有大规模的灾难,而且热带雨林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使得天然的农作物茂密生长,在过去人口相对较少的时期,这里的人们似乎不用太多的劳动就能果腹。上天似乎给了尼日利亚人一个很好的领地。然而,优越的自然环境让他们却似乎失去了更多的东西。当我从KANO去KADUNA的路上,看到一些人拿着锅铲似的“锄头”在那里锄地时,我不禁想起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和西汉时的“二牛抬杠”。难怪尼日利亚的粮食要依赖进口。

从今天来看,似乎大多数发达国家都聚集在四季交替的地方。为什么呢?或许是因为自古以来,四季的交替就像一根鞭子,不断地抽打着那些在那里生活着的人,教他们春天该干什么,夏天要干什么,秋天要干什么,不然到了冬天就只能进刑场。事物本身有他的两面性,当上天让人失去什么的时候,又会给一些东西做为补偿。

历史中找答案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三皇五帝至今,我们这个民族经历了太多。有大治也有大乱,有盛世也有衰世,有四分五裂也有大一统,有民族之间的血腥屠杀也有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有外族的入侵也有外族的朝拜。。。。。丰富的历史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使得后面的人们可以不断地总结,在难以把握方向的时候可以结合历史而思考,从而找到答案。历史这个东西,虽然是过去了的事情,虽然以前的实际情况和现在未必一样,但是很多大道理是相通的,是可以学习的。

目前的利比亚内战也成为大家饭后的话题。当初卡扎菲政府在对反政府武装的最后窝点进行进攻时,竟然扬言要血洗班加西。其实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讲,此举实在是下下策。如果卡扎菲读过中国的历史,他或许不会那么轻率地说出要血洗班加西的话,也不会因此而搞得如此被动。中国有句话叫“兔子急了也咬人”,不晓得他知不知道。“擒贼先擒王”这句话,不晓得他知道与否。像这类战争的影子,在中国历史上是比较多的,也不难找出一些答案。

尼日利亚的历史有多长的历史,我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中国的历史那么悠久。在西方探险家发现黑非洲这块广袤的土地时,其整个社会体制还是以原始的部落式联盟为主。其历史的辉煌程度也就不用提了。直到现在,虽然是照搬了美国的联邦分权制度,但仍未走出部落联盟式的影子。当一个国家缺少自己的历史来作为对现在发展的对比,思索,并作为对现在发展的思想支撑的时候,他只能盲目地从当前的现实中找个例子来模仿。但很多时候,拿来主义并不是很管用。脱离了本民族自身的特点的照抄,效果会大大折扣,不一定有多大的用处。

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

记得刚来尼的时候,我问一位工人周末一般干什么。他说他去教堂,祈求上帝的保佑。我开玩笑说:“当你饿了,上帝也保佑不了你,还是要靠你自己。”他倒反问了我一句:“中国人都没有信仰吗?”我当时回答他说在中国还是有些人信上帝的。后来,我仔细想了想。其实,大部分中国人还是有信仰的。只是我们的信仰不是神而已。信仰和宗教的区别就是是否对所信仰的东西进行神化。我们只是没有将我们的信仰神化而已。每年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都是一次人口大迁移。其规模并不亚于麦加朝拜。对中国人来讲,我们所朝拜的就是家。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只要能回家的,都会回去。

在家的这个信仰的指导下,每个人都有了他自己的责任。对父母的责任,对妻子的责任,对后代的责任。于是,这便形成了一种动力,促使人们去为家的发展而奔波奋斗。这种对家的负责,本来从大的角度讲实属于一种私利行为。但正是因为众人之私而完成了天下之大事。毕竟家是一国之最小组织。当这一个个最小的组织得到很好的发展时,就是一个国家强盛之时。

在东南亚的华人一般都比较富裕,少数的华人能掌握这些国家大部分的财富。为什么华人到那边就能很快地富裕起来呢?这应该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人历来注重对后代的培养,在困难的时期最能体现这种文化。在困难时期,老一辈宁愿自己受苦也希望尽力把下一代培养出来。所希望的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在这种传统之下,就容易培养出人才。另外,中国人勤俭节约。在大灾大难之下,人们有了忧患意识,也就有了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勤俭节约之下,就使得资金容易积累。人才和资金都有了,那么现代商业的两大支柱也就有了,要富起来就容易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对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尼日利亚似乎没有属于自己的节假日,所有的节日都是东借西借而来的。如果一个国家连属于自己的节假日都没有,还到处去“借”,那这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有多深,这就可想而知了。民族文化对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就有限了。中国有自己的节假日,但以前我们把这些假日给“革”掉了。幸运的是这两年又恢复过来了,说明了大家的自我认同感的回归。其实,借过来的文化,不一定适合本民族。日本明治维新初期,政府推行了全盘西化的改革措施,虽然使得国力激增,但是革新的推进阻力却越来越大。直到后来大久保和被刺死(大久保和之死被认为是其竭力推行全盘西化政策的结果),伊藤博文上台后宣布恢复一些民族的传统,才使得明治维新得以顺利的进行下去。可见全盘搬过来的东西,不见得一定适用。在文化方面,可以学习借鉴,但是不能完全否认自己的东西,否则就失去了自我。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自强不息,历史上曾多次被异族入侵打断却又顽强地延续下来了。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在20世纪中,中华文明先是受到外来优势文明的冲击,然后又受到自己人的摧残。在这种内外夹击之下,我们于是迷失了自我。但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而传承下来,必定有他一定的长处。因此,我相信尽管在过去以及现在,我们丢失了自己,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定能找回自己,没必要自暴自弃。

通宝推:遥仰凤华,虹桥湾11号,韩信点兵,dashanji,李根,契毖何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