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第一次货币战争1 为什么说欧洲崛起于中国古代纸币 -- 水管子

共:💬22 🌺16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一次货币战争(2) 哥伦布和麦哲伦为什么启航?

2.哥伦布和麦哲伦为什么启航?

国际贸易古已有之,15世纪末以前,从西方通往东方的商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陆路,即著名的“丝绸之路”,从君士坦丁堡登陆,经小亚细亚、黑海和里海南岸至中亚,再翻越帕米尔高原到中国。另外两条是海路:一条从叙利亚和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到波斯湾,另一条从埃及经红海至波斯湾,再换船到印度和中国。

但是,古代东西方的贸易几乎是单向的。欧洲文艺复兴之前,西方科技比较落后,生产的产品相对比较粗糙,无法销往中国;而中国生产的丝绸、瓷器、香料、茶叶在欧洲却十分畅销,于是在中国产品源源不断运往欧洲的同时,欧洲大量的货币(主要是白银和黄金)也就流入了中国。用今天的眼光看,那就是中国对西方的整体巨额贸易顺差。与今天不同的是,当时西方没有纸币,中国只接受贵金属货币白银和黄金。欧洲产金不多,白银主要产于德国。从15世纪后半期起,德国产银量不断增加,但仍然不能满足需要。货币短缺迫使欧洲人不得不在四处寻找黄金与白银。

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历中国回到威尼斯之后,1299年发表了《马可波罗游记》(由马可波罗口述,比萨人鲁思梯谦整理成书)。书中描写北京的宫墙、房壁和天花板满涂了黄金和白银,而日本的黄金则多到用来盖房,并且声言绝对确实可信。马可波罗并没有到过日本,他是根据传闻写的关于日本的几章。根据他的记述,日本位于距中国海岸2400公里的海上,国内有取之不尽的黄金。国王用黄金盖成了宫殿,在宫中用4厘米厚的金砖铺起了道路以及房间的地板,甚至用金子做窗户框。并且在那里还到处都能采集到玫瑰色的珍珠,人们要把一颗珍珠放在土葬时死人的嘴里。这本书在欧洲广泛流传,使西欧人垂涎三尺,决心远渡重洋、到富庶的东方去寻找黄金。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瓦斯科达伽马、尼迪克特,英国的卡勃特、安东尼詹金森和约翰逊、马丁弗罗比歇等众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东来,寻访中国。哥伦布曾在一封信中说自己日夜祈求从上帝那里得到产金的土地,在信中他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正是出于对黄金和白银的渴望,西班牙和葡萄牙积极支持航海事业和开辟直通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葡萄牙的航海家们在恩里克王子的支持下,向南航行,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到达印度和中国,并且他们垄断了这条航路。面对葡萄牙的垄断,西班牙不得不寻找其它通往东方的航路,在这方面首建功勋的是哥伦布。

哥伦布不仅读过《马可波罗游记》,而且十分崇拜马可波罗,非常向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认为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

1492年4月17日,哥伦布与西班牙国王签订著名的“圣大菲协定。”协定规定:西班牙国王是一切新发现土地的宗主和统治者,任命哥伦布为上述地方的总督、钦差大臣和海军司令,有权获得当地总收入的1/10。“圣大菲协定”的签订使哥伦布的西航计划有了实现的可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87名水手,分乘圣玛丽亚号(130吨)、平塔号(90吨)、尼尼亚号(60吨)3只船,从巴罗斯港出发。为避开逆流和风暴,船队先向西南方向航行,9月初抵达加那利群岛之戈梅腊岛。9月8日,又从戈梅腊岛出发,先向西后向西南航行,进入茫茫的大西洋。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当即以西班牙国王的名义将其占领,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他认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把当地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并向他们查询黄金产地。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受到隆重欢迎。5月底,西班牙国王颁布命令,任命哥伦布为新发现地方的海军司令、钦差大臣和总督,正式颁发授衔证书。

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1507年,德国学者瓦尔茨米勒按照亚美利哥的说法,称新大陆为“亚美利加”洲。哥伦布一直到死都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而不是一个他所不知道的美洲大陆。

此后哥伦布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建立起殖民地,大肆掠夺当地的黄金和白银。

地圆说在哥伦布时已经风靡,但一直无法证实。尽管哥伦布坚信地圆说并多次尝试,但他始终未能穿越美洲,在这方面做出历史性贡献的是葡萄牙人麦哲伦。

1511年麦哲伦跟随新任印度总督阿尔布克尔克(Monsode Albuquerque)参加攻占马六甲。他在东南亚参与殖民战争时了解到,香料群岛东面还是一片大海。麦哲伦坚信地球是圆的,他猜测这片大海就是地圆说中的“南海”,而“南海”以东就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于是,他便有了做一次环球航行的打算。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五条船和270名水手的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港口出发。船队在大西洋中航行了70天,11月29日到达巴西海岸,但寻找通过美洲大陆的海峡却是非常困难的。直到次年8月底,在南纬52°的地方,才找到通往“南海”的海峡。经过20多天艰苦迂回的航行,终于到达海峡的西口,进入浩瀚无际的“南海”。为了纪念麦哲伦,这条海峡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南海”这片水域是如此的辽阔,以至于麦哲伦足足航行了100多天才得以穿越。令人神奇的是,在这100多天里,这片海域一直风平浪静,麦哲伦的船队得以太平无事,因此他将“南海”命名为“太平洋”。

1521年,麦哲伦来到菲律宾群岛。此时,麦哲伦和他的同伴们终于首次完成横渡太平洋的壮举,证实了美洲与亚洲之间存在着一片辽阔的水域。一天,麦哲伦船队在棉兰老岛北面的小岛停泊下来,当地土著人的一只小船向“特立尼达”号船驶来,麦哲伦的一个奴仆恩里克用马来西亚语向小船的桨手们喊话,他们立刻听懂了恩里克的意思。恩里克生在苏门答腊岛,是12年前麦哲伦从马六甲带到欧洲去的。两个小时后,驶来了两只大船,船上坐满了人,当地的头人也来了。恩里克与他们自由地交谈。这时,麦哲伦才恍然大悟,现在又来到了说马来语的人们中间,离“香料群岛”已经不远了,他们快要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了。而麦哲伦的这位奴仆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环绕地球一周的人。

由于麦哲伦在当地推行殖民主义,参与当地土著的内讧,在战斗中被乱刀砍死。麦哲伦死后,他的同伴们继续航行。1522年5月20日“维多利亚”号船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9月6日,“维多利亚”号返抵西班牙,终于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尽管麦哲伦本人并未能完成全球航行,但正是由于他的贡献,第一次实证了地圆说,并开辟了从欧洲通往东方的新航线。这条新航线在随后的贸易中对东西方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货币变革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麦哲伦环球航行示意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