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第六次货币战争 拉美债务危机 -- 水管子

共:💬35 🌺47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22位诺贝尔奖得主,芝加哥学派是怎样炼成的?

2.22位诺贝尔奖得主,芝加哥学派是怎样炼成的?

如何阻止拉美国家的工业强国梦呢?战争不是好的选择,因为之前已经打过了,而且代价太大。如果能够将拉美的经济发展诱骗上一条精心布设过陷阱的发展道路,使其继续为美国打工,那一定是种“投资少、收益高”的“好办法”。但是,没有人是傻瓜,要想欺骗对美国极不信任的拉美各国,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经过努力,美国人终于还是找到了方法,因为他们发现了“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经济学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又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该学派捍卫的核心价值是相信市场机制跟自由放任,反对任何形式的干预,反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跟凯恩斯主义,因其主要成员为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师生而得名。芝加哥学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年代,其第一代代表人物是法兰克奈特,但是由于凯恩斯主义在美国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芝加哥学派一直不被人注意。但由于芝加哥学派鼓吹自由、放任,为美国打开拉美各国市场提供了理论支持,于是就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起,大量的(政府和各种基金的)资金被投向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资助其开展研究、召开学术会议、出版杂志和招收留学生。例如,威廉沃尔克基金会就挽救了好几家濒临破产的新自由主义者的杂志,并为芝加哥大学出版新自由主义著作提供了大量资金援助。1947年4月,弗里德曼等人参加哈耶克领导的“朝圣山学会”的首次会议,旅差费也是由威廉沃尔克基金会提供的,而且这个基金会为米瑟斯支付了长达24年的薪水!

在这种背景下,哈耶克和弗里德曼分别在1974年和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随后,该学派的舒尔茨和斯蒂格勒又分别于1979年和198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仅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就一共产生了22位诺贝尔奖得主,芝加哥经济学派似乎一夜之间就从一个几乎无人关注的小流派变成了炙手可热的社会显学,新自由主义也就从被个别国家接受发展到被很多国家所接受。

美国所做的准备并不仅限于理论上的造势,他们还需要把这些理论输出到拉美的合适人选。50年代中期开始,芝加哥大学的一批教授参与了把芝加哥学派经济学输出到智利的一个项目。在该项目中,这些教授选派了一批经济学家到智利的一个大学去进行经济学教育,同时从他们在智利培养的学生中选取了一批学生到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读研究生。这批学生中的绝大部分人在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又回到了智利,并在皮诺切特军事政变之后被提拔到很高的位置。美国还把该项目扩展到了其他拉美国家。例如,在阿根廷,美国国际发展署资助设立了库依欧项目,让库依欧大学与芝加哥大学和智利天主教会大学代表作培养经济学家,仅1962-1967年就选送了27名阿根廷学生到芝加哥大学学习经济学。这样,美国就成功地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输出到了拉美各国。

美国利用芝加哥学派对拉美国家进行的“新自由主义”输出,和早期的欧洲殖民者派出传教士对殖民地人民进行洗脑如出一辙。更加可怕的是,这些有机会到美国留学并信奉“新自由主义”的,几乎全部来自于拉美国家上层社会的精英份子,他们留学回国后会直接将“新自由主义”应用于国内经济政策。墨西哥当时的总统萨里纳斯是哈佛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其内阁成员中59%的部长或副部长拥有美国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智利财政部长A.福克莱斯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毕业的经济学博士,其继任者E.阿尼纳特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智利艾尔文当政时,23位部长中有18人在美国大学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4人在西欧获得研究生学位。阿根廷财政部长多明哥卡瓦略也是留美的新自由主义信奉者。

关键词(Tags): #第六次#货币战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