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老毛说:不造反,行吗! -- 楚庄王

共:💬638 🌺3774 🌵20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人民论坛的文章:“骂国”情绪如何“传染”

很合改良口味,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网上比较少见的分析社会状态的好文,甚得我心,不过为..正确重要的最后一句话在那个位置出现太凸兀了。

外链出处

全文:

“骂国”情绪如何“传染”

谢志强 姜飞云

2011年06月27日15:39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以骂国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情绪大致有四种:一是逆向社会情绪;二是群体性怨恨情绪;三是异向社会情绪;四是跟风社会情绪

  目前的一些社会心态状况并不能令人乐观。有学者指出,因为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发展而不思进取的心态有之,因为看不到成功与进步的可能而放弃进取的心态亦有之;一些富起来的群体、一些有权有势的群体骄横狂妄、肆无忌惮的心态有之,一些弱势群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铤而走险的心态亦有之。网络上,经常能见到如针对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一些尖锐言论,非理性情绪的滋生及蔓延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

  不公平心态导致非理性因素滋生

  几乎所有的民主社会都会允许民众批评政府,政府权力来自于民众,民众批评政府、监督政府是正当的权利。然而,民众批评和监督政府面临的难题依然不少,在一些地方,创造出的好条件也常被异化为“摆设”。于是在民意表达不通畅的情况下,出现一些非理性情绪的表达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将这种情绪肆意放大,一些人用仇视或敌视而不是用审视的目光去看待这个社会的一切,把自己的骂声向四围传递,以期获得更大的共鸣,他们为骂而骂、为挑战而挑战,他们不顾骂的后果、不管骂的实际意义,他们只是大肆渲泄不满的情绪,一味吸引更多的关注。当这类骂国者开始极具示范效应,迎合了大众宣泄心理的时候,不但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还被人称作是英雄、是社会的脊梁和良心的时候,恐怕再民主的社会也不能等闲视之了。

  当前,中国正深化改革,坚持市场取向,积极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取得了一系列引以为傲的成绩: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港澳回归;标志性的青藏铁路和武广高铁通车;神一至神七(载人,无人,出仓)先后成功发射;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继取消农业税之后又实行农业各类补贴及各类消费补贴政策等等。民众对国家的赞誉,从两个侧面或以体现:一是演唱红歌成为现今的社会风尚;二是贵州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农民自编自演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引发各界共鸣。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经历过这三十多年的改革,社会各界、各方面的利益调整也面临新问题。如基尼系数持续加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得到有效改善,医疗、住房、教育等公共服务进行改革举步维艰、新一轮的产业升级面临重大挑战、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等。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各群体阶层利益分化显著,利益矛盾和冲突已经相当普遍。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也随之处于不断的解构、分化、重组之中。尽管国家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对生活困难群体的支持和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的逐步扩大,人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心理认同感日益增强,社会心态中非理性因素日益减少,理性因素逐渐增多,但社会心态中的不适应感、不公平感、困惑感、矛盾感、浮躁焦虑、急功近利等非理性因素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仍有增无减,那种“命苦怪政府,点背怪社会”以及“端起饭碗吃肉,放下饭碗骂娘”的人,并不在少数。

  亟需解决信仰问题

  看问题要看基本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所有矛盾和问题都还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应当在发展中逐步解决。一个以人为本、追求进步、勇于担当的社会,恶意攻击政府,骂国的声音不应蔓延传扬——只有以爱国情怀激发的行动,方能使国家走出矛盾和难题的重围。

  以骂国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情绪大致有四种:一是逆向社会情绪。即人们由于利害冲突或道德评价而抵制国家政策,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甚至可能采取敌对行动,如上访上告,群体性突发事件等;二是群体性怨恨情绪,网友用个人的不满解读一些发生的事件,表达出一种不满情绪,继而形成群体性怨恨,“群体性怨恨”产生的原因在于民众的不满情绪;三是异向社会情绪。表面上并不反对国家政策,事实上与国家发展方向相异或相悖,如日趋猖獗的封建迷信、地下赌彩、邪教;四是跟风情绪。在求奇、求特自然心理诱导下,部分人对奇谈怪论颇有兴趣,试图在骂中寻找心理受挫后的平衡,在人云亦云和跟风传言中获得社会归属感。

  骂国者受到追捧,其实与当今社会的许多反常现象如出一辙。如,忸怩作态的芙蓉姐姐在北大演讲受到欢迎,陈冠希以及“兽兽”等人因不雅视频反而获得更多粉丝,“凤姐”因丑貌雷语、“犀利哥”因乞讨纷纷成为名人,此类颠覆传统审美观、价值观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告别神圣、远离主流、淡化价值、拒绝崇高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开始泛起,富人的唳气、穷人的怨气、当官的匪气、知识分子的媚气、垄断行业的霸气交织在一起,社会心理有从“超我”演变为“自我”,进而演变为“本我”的“心理返祖”趋势,表现出以浮躁、喧嚣、忽悠、炒作、炫富、装穷、暴戾、冷漠、庸俗、麻木、恶搞等为实质的“以丑为美”的胜利狂欢。对于凡此种种越过了社会道德和人性良知的底线的颓势,怎一个鄙之弃之了得!

  市场经济是与法制社会密切相联的,而中国是传统的人情社会,法制基础不牢,市场经济在动摇了原有传统道德价值观体系的同时,并没有及时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法则的道德价值观体系。从根本上来说,骂国者受追捧等非正常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目前价值观迷乱,信仰缺失,演变到了一种道德无序状态。 道德无序的形成,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社会结构变迁、文化变迁以及民主和法制建设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以对国家的态度为例,在一定时期,人们的现代价值优先于传统价值,个人价值优先于社会价值,市场化和去政府化成为主流,导致社会结构的断裂、国民性格的分裂和忠诚度的弱化。然而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各国文明的交融,必然带来两种结果,其一是产生价值的多元化,其二是需树立主导的价值观。两者之间既有冲突,又可相互促进。

  调适和纠正骂国者受追捧等不良倾向,诚然需要通过构建符合现代社会特点的价值体系、道德文化体系、社会控制机制,以及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而最根本的,则是要协调好利益关系,化解好社会矛盾,解决好信仰问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社会公民,我们可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信仰?

  (作者分别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导,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央党校博士)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