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经学通论》摘录(4) -- 柞里子

共:💬79 🌺19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经学通论》(9)

2 经学起源

2.3 (2)

后世往往视四处游说为纵横家的特点,儒无予焉。考之以史实,则儒家实开游说风气之先。当孔子之时,纵横家尚未出世,而孔子早已奔走于齐、鲁、陈、卫、宋、郑、楚等国。下至战国,除道家之外,各流各派均汲汲于游说,而尤以纵横家为甚,故儒家之游说反而为其所掩。其实,战国时之儒,亦未尝不游说。孟子之奔走于齐、魏、滕等国,即其证明。

不过,儒家虽为游说之祖,其游说之形象渐趋淡化以至于无形,恐怕并非偶然。游说之本意,仅指周游以推销其学说,自纵横家出而渐为翻云复雨、曲意迎合、无一定之见、唯进取是图者所专有。而先秦之儒家虽亦游说,大都固持己见,不合则去,故后世不以游说者目之。孔子在齐国因晏子之阻挠而不得志之后,接连在鲁、卫失意,均为坚持儒家的原则所致。

卫灵公如此优待孔子,招致妒忌,有人挑拨离间孔子与卫灵公的关系。孔子恐获罪而离开卫国。路过匡时,匡人误以孔子为匡人的宿敌阳虎,几遭不测。进退维谷之时,卫大夫蘧伯玉出手相援,孔子于是又返回卫国,成为蘧伯玉之客。卫灵公夫人南子派人对孔子道:但凡不耻于结交卫君者,都同我见过面。我也希望能会见您。孔子辞谢,架不住南子坚持,遂作了一次礼节性拜访。男女授受不亲,是儒家讲究的礼节之一,孔子此举从而引起子路的不满。孔子对子路赌咒发誓,以示绝无其他用心。因得南子之助,孔子又得宠于卫灵公。不久,卫灵公与南子同车共载,招摇过市,召孔子乘坐副车紧紧跟随。卫灵公令孔子紧跟,想必为表示亲密与宠信。而孔子却以为羞,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去卫,把执卫政的一线希望给丢了。因卫灵公之好德不如好色遂放弃执政的机会,可见老子、晏子以孔子崇尚的道德为迂腐,也并非诬蔑之辞。

孔子第二次去卫之后,先后侨居曹、宋、郑,皆不得志,又返回卫。《史记·孔子世家》称:“卫灵公闻孔子来,大喜,郊迎。”显然又是一次机会。然卫灵公志在强兵,问孔子兵法。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次日卫灵公再见孔子时,抬头望飞鸟。孔子自觉没趣,遂再去卫而往来于陈、蔡之间。俎与豆,均为祭祀用的器具,所谓俎豆之事,也就是祭祀典礼的意思。卫灵公问兵法,孔子不懂兵法,老实说不懂,无可指责。在说不懂兵法之前,先来一句于祭祀是内行,则纯属多余,无怪乎卫灵公次日再见孔子时心不在焉。

孔子去鲁,因祭祀;去卫,又因祭祀。信鬼神,则重祭祀不足怪。然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又曾发“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之论,可见孔子不信鬼神甚明。既不信鬼神,何以对祭祀如此郑重其事?由此揣测,晏婴指孔子鼓吹重丧礼、厚葬以至破产之说,恐亦不为诬蔑之辞。

孔子在卫国之时,先得佛肸之召,欲行而不果,继而又想去投奔赵简子。有关佛肸之召,说见前,此不复赘。赵简子当时执晋国之政,晋为堂堂大国,赵简子又非叛徒,所以孔子想去投奔赵简子,无可非议,因而亦无人阻难。孔子将渡河之时,获悉赵简子诛杀窦鸣犊、舜华二人的消息,于是临河感叹而止。这一回,不是因祭祀,而是恐怕同窦鸣犊、舜华一样,被赵简子当绊脚石而死于非命。然亦有费思量处:佛肸与赵简子势不两立,孔子既想应佛肸之召,又想依托赵简子而兴,饥不择食以至于斯欤?

赵简子不曾召孔子,故孔子之想去晋国,实为一相情愿之举,谈不上是机会。孔子最后一次从政的机会在楚而不在晋。孔子居陈国之时,楚召王遣使迎孔子,将封孔子以七百里之地,却为楚国令尹子西所阻。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中原各诸侯国之相。子西的反对,不像晏子那样从理论出发,而着眼于实际。子西问楚召王:“王之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楚王答:“无有。”子西问:“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楚王答:“无有。”子西又问:“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楚王答:“无有。”

子路是否真是将才,以后事观之,未必是,然当时必有勇冠三军的名声。子贡、宰予均为孔子高足。宰予才干如何,无事实为证。子贡之才,见诸史册。其纵横之气与翻云复雨之才,似乎更出苏秦、张仪之上。子西三问而令楚王泄气。于是,子西进而指出:孔子志在恢复周礼,楚王本来的爵位不过是男爵,楚国本来的封疆不过方五十里。如果真让孔子得势,楚国怎能为堂堂方数千里的大国?于是,楚召王打消任用孔子的念头。

是年秋,楚召王死。孔子失去依靠,不得不去楚而再之卫。在卫国赋闲两年而返回鲁国,时年六十有五。从此不复为政治而奔走,着手整理《诗》、《书》、《易》与编撰《春秋》。不过,虽不复居官职,依然参予政治。《论语·子路》:“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即其证。《左传·哀公十四年》:“甲午,齐陈桓弑其君壬于舒州。孔丘三日齐,而请伐齐。”亦其证。

鲁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综观孔子一生行迹可知,孔子以立功、立事为先,立德、立言乃其末路,而后世尊之为万世师表,至今仍以教育家尊崇之,实为对孔子莫大之讽刺。孔子弟子才高者如子路、冉求、子贡等,亦皆以仕途为务。才高者仕途易显达,仕途显达则无暇致力于开门授徒,故孔门弟子开门授徒以传授孔子之学术者,大抵皆庸碌无为之辈。比如,孔子以为曾参愚钝,而曾参传《孝经》,门人众多,《论语》亦或出于曾参弟子之手。子夏因丧子痛哭以至于盲,其为人之不达可想而知,而史称子夏传《书》、《诗》、《礼》、《乐》之学。商瞿传《易》,而其事迹亦无闻,料想亦因无可称道者所致。

通宝推:木木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