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在这一时期最能表现英国国民乐观情绪的人是一位出身伯明翰的犹太裔探险家之子。此人从小在妇女参政主义与激进主义的圈子里长大。他拍摄的电影之前我们已经提到过了,这位迈克尔.鲍肯(1)就是伊灵喜剧以及其他好几部卖座电影背后的制作人。他是那个年代的伟大诠释者,论起影响英国人对二十世纪中期自身形象的记忆,除了丘吉尔本人以外无人能与他比肩。在美国主宰全世界文化的时代,他下定决心要保持英国的特色,他对英国家庭的预见融合了艾德礼的高远志向与接下来托利执政时期的时不我待之感。如果当年核大战真的打了起来,那么鲍肯的作品大概会是年轻的BBC电视台最后播出的节目。*2*之所以要在他身上花时间是因为他的成败为我们理解这一时期的种种深层动荡与矛盾提供了一把钥匙或者一份指南。鲍肯的作品将英国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社会风貌中最为尖锐的因素提取出来并加以浓缩,今天我们再看这些电影,依然能呼吸到那个年代扑面而来的新鲜气息,似乎时光从来没有流逝过。
伊灵工作室今天依然保存完好。如果鲍肯还健在,那他一眼就能认出白漆刷的外墙与机库造型的摄影棚。今天它们依然繁忙,又一次成为了电影的生产场地。甚至连马路两边的酒吧都没有变,当年鲍肯麾下的剧作家与制片人就在这些酒吧里喝酒抽烟,规划展望,甚至大打出手。不过今天的伊灵已经不再是1931年工作室刚刚成立时伦敦西部无聊郊区的一部分,而是成了一个民族多元,时尚新潮的所在。伊灵工作室当年被人视为美国电影大潮面前的一座英国堡垒。自然,很难再找到比起伊灵工作室与好莱坞之间反差更大的事物了,好莱坞占地广大,灯火通明,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而伊灵工作室的外观更像一座中学。三十年代伊灵工作室曾经将十九世纪的音乐厅文化与新时代的电影艺术结合在一起,还请来了兰卡斯特的音乐剧明星乔治.方比(2)与格蕾西.菲尔兹(3)来主演通俗喜剧。鲍肯本人也在多家电影公司工作过,例如庚斯博罗制片厂(4)与高蒙影业公司(5)。他一直在与好莱坞的强大实力对抗,直至最终自己也经不住诱惑跑到好莱坞为止。他在好莱坞混得不算成功,与路易斯.梅尔的关系尤其差,后者曾将扬言愿意“砸上一百万美金”把鲍肯彻底废掉。据说鲍肯对此反唇相讥道如果自己打算礼尚往来根本用不着这么多钱。他愉快地离开了好莱坞,成为了伊灵工作室的领导,历经战时岁月以及新耶路撒冷时期,直到1955年为止,其掌权时间之长令任何政客都无法望其项背,而他对英国电影的热情也足以与任何政客对掌管国家的热情相比。
某种意义上,伊灵工作室就是当时英国的缩影。工作室有一位独断而神经质的领袖。在战时养成了强健而带有社会主义倾向的爱国主义影片风格(尽管丘吉尔对其中一部分战争电影总觉得不大放心,还曾尝试着以失败主义为名封杀掉其中几部)。1945年鲍肯和他的同事们都投票选了工党——用鲍肯的话来说就是“小小地革命了一把”——但是很快又积极通入到了反战后管制的活动当中。如同当时的英国一样,伊灵工作室也面临着资金不足的窘境,不得不采取自己动手缝缝补补(6)的方法来拍电影。伊灵工作室内部也存在着各种政治观点以及背景各异的移民,有殖民地的来客,有白俄,有半共产主义者,还有激进工会份子。但是工作室要求所有人的无条件忠诚,工资则十分有限。重大决策都是在公开会议上经讨论后作出的,散会后大家就一起到酒馆里喝个酩酊大醉。伊灵并没有十分明确的意识形态,如果非得总结一下的话,那大概就是公平、正派、强调小人物的重要性,还有敢于直面恶霸的勇气,不管这些恶霸是比万主义者还是一般的官僚。
在电影里,小店主与渔夫总能智胜白厅的官员与办事员,小男孩与老太太总能智胜犯罪团伙。这些电影的立场倾向毫不含糊:绝大部分伊灵电影里的正面主角都是工人阶级出身,而反派则一副上等人的做派。无论是战争片,惊悚片,心理剧,冒险片还是伊灵赖以成名的喜剧片,里面都根本见不到性与暴力的存在。到了六十年代末恐怖片与所谓的“性剥削电影”开始在英国走红时,鲍肯笔下带刺地写道:“如果说当年我所负责的电影当中缺乏性因素,那么万幸的是这点不足并没有造成重大或永久的损害,因为当前的电影已经把我们损失的光阴全部弥补回来了……生活中可远远不止只有性与暴力啊,比方说还有爱呢……”在鲍肯的年代,“爱”字还没有成为“做爱”的暗号。正如另一部非伊灵出品的电影《相见恨晚》(7)当中所说,战后英国的理想似乎是“沏茶而非做爱”。对生活苦恼轻描淡写的电影,在情节最高潮非得牙关紧咬保持沉默的电影,以及如小说家E.M.福斯特(8)所说,反映英国人“行动迅捷而感受迟缓”的神经系统的电影,这些影片很能反映当时这个国家以今天有多么不同。这与好莱坞的作风大相径庭,这些影片有意要以另一种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用鲍肯的话来说就是将“真正的英国”介绍给全世界。他希望能通过电影向美国人、法国人以及俄国人展示一个“身为社会改革先锋的英国,一个挫败了社会不平等并主张公民权益的英国……”这一愿景的确十分宏伟,但是正如当时的英国一样,伊灵太虚弱,太缺乏资金,太过于即兴发挥,以致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在四十年代及五十年代初期的创作高峰之后,伊灵就沦落到了拍摄自吹自擂的言情剧的地步,而与此同时世界则在继续前进。
(1) http://movie.douban.com/celebrity/1048404/
(2) http://movie.douban.com/celebrity/1087228/ http://people.mtime.com/1371017/
(3) http://people.mtime.com/1029336/
(4) 希区柯克曾与这家公司合作拍摄过《贵妇失踪案》,并借由此片走进好莱坞。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5) 这家制片公司曾与希区柯克有过多次合作,出品过《39级台阶》,《知道太多的人》等经典希氏电影。[URL=]http://en.wikipedia.org/wiki/Gaumont_British [/URL]
(6) 外链出处
(7)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4364/
(8) http://baike.baidu.com/view/2146641.htm
*2* Matthew Sweet, Shepperton Babylon, Faber & Faber, 2005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3)晚年的丘吉尔 22 万年看客 字9244 2011-07-01 18:54:38
🙂无论人们喜欢他与否,邱吉尔都堪称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奔波儿 字160 2011-07-04 03:58:52
🙂(2)斗室中的政治 13 万年看客 字6717 2011-07-01 18:41:08
🙂(1)鲍肯的英国
🙂推一把 西瓜子 字28 2011-07-04 04:22:13
🙂二,逝去的乐土 14 万年看客 字7567 2011-06-24 17:06:21
🙂仨宝了 cmosplay 字158 2012-06-24 15:15:42
🙂你这个“调教”用得很是销魂 南渝霜华 字0 2012-01-02 02: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