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悲哉,壮哉 ─ 苏联、南斯拉夫、还有利比亚 -- seasonsyan

共:💬1096 🌺9619 🌵65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回顧零八金融海嘯 ---

或許因為現在經濟起了上來,我幾乎都忘了金融海嘯的前因後果。現在看來,中國的資金問題,李嘉誠的資金問題,應該很直接地都跟這次的海嘯有關。

如果以金錢流通的角度,和回收金錢的角度,李嘉誠的資產被市場回收,他面對著和中國政府同樣的情況,並不出奇。

以下是我在2008年10月寫的兩篇文章,自己重溫,也給大家一個參考。

錢去了哪?

今天有人問我,現在幾乎個個人都輸錢,各國家的政府都要不斷地放錢進去,有人輸必然有人贏,究竟錢去了哪里呢?

如果有一筆現金,這筆錢可能去到甲君手中,也可能去到乙君手中,無論去到甲或者乙,又或者是第三者手中,錢的總數是不變的。

可是,我們忘記了除了現金外,還有按揭與借貸這麼一回事,而且現今社會除了按揭與借貸外,還多了更多包含槓桿的衍生工具。銀行的儲備現金可能僅是百分之二十左右,他們對外借貸或投資的金錢有可能向其他銀行借出來的。甲君向銀行A按揭買了層樓,而銀行A拿著甲君的按揭再向銀行C借錢,銀行C也可以再向銀行D借錢。此外,甲君又可以用他的樓做二按或者三按,這樣甲君除了樓外,又有現金可花,這筆錢可以用來消費,也可以用來再投資。

原先只是一層樓,但這層樓所交易出來的東西,卻好像是無限大似的。若果銀行與銀行間的交易除了利息外,還有了摃捍,那麼輸或贏,並非一倍那麼簡單,可能是幾倍或以上了。

為甚麼股巿會升,因為大家都爭著買股票,而銀行或投資公司也不斷地借貸去買股票,這些錢,並非真正的錢組成,而是一張又一張的合約所構建而成。五個樽蓋十個樽,很快變成三個樽蓋十個樽,又再變成兩個樽蓋十個樽...... 當蓋無可蓋時,只能選擇破產一途,那些合約沒有了,帳面上的錢變成了廢紙。

再回去故事的起首,若甲君無法供這層樓的話,銀行的損失不僅是按揭的錢,還有以這份按揭做擔保的其他借貸。在這件事情當中,牽涉的不僅是銀行A,還包括了銀行B, 銀行C, 銀行D....... 因為這層樓而發大了的餅,餅的原身沒有了,整個餅也如泡沫般消失,剩下的只是這層樓,也即是原抵押品。

這幾年股巿為甚麼會一直上升,因為有人買股票,股票的發行量大了,買股票的人也多了。可是買股票的人除了散戶外,最多的是我們口中的大戶,那些大戶是誰?是基金公司、投資公司、保險公司、還有銀行。而基金公司、投資公司以及銀行的錢又是哪來的呢?除了存戶或者投資者的錢外,還有那些以抵押品做擔保的借貸。

借貸有期限,期限內要還錢,而這又去到兩個樽蓋十個樽的故事。因為要贖回這些產品,手上現金肯定不夠,只能向其他銀行再借錢。若有些合約因為抵押出事而變成廢紙,而其他銀行都自身難保不肯借錢,唯有CALL LOAN,或者變賣資產了,其中包括手上的股票。

錢究竟去了哪?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金融海嘯的成因

1.信貸評級機構

以往借貸需要有抵押品,如今信貸評級機構給投資公司評分,這些投資公司可以不需抵押,只憑信用就借到錢。記得嗎,雷曼的美房貸抵押債券的評級可是AAA。

2.衍生工具

Accumulator, 俗名為"I Kill you later"。事實上,除了accumulator 之外,還有許多有槓桿的衍生工具。帳面估計,全球衍生投資工具的巿場總值為516兆美元,差不多是全球生產總值的10倍。是誰建立這些衍生工具呢?是對沖基金。最近幾天的大跌及大升巿,據聞又是對沖基金的傑作。有人還記得1995年霸菱事件嗎?一間銀行居然因為神奇小子李森投機衍生工具而倒閉,1998年對沖基金LTCM幾乎令全球金融巿場崩潰。

3.風險轉移工具

信用違約交換 (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CDS),最近成為一個熱門名詞。CDS發展至今不足十年,全球的CDS契約名目金額已高達62兆美元,厲害吧?而美國國債是10億兆,早前的救巿資金是7000億,即是0.7兆。

究竟CDS是甚麼東東?它是一種風險轉移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合約買方(主要是銀行或保險商)因持有高風險債券或授信,會向賣方(債券或授信保險商)定期支付固定成本,換取信貸保護。賣方在獲得固定收益後,有責任在債券或授信發生違約事件時,支付賣方因事件所造成的損失。

美國政府鼓勵美國人買房子,買不起房子的人也能夠買到房住,買得起房子的人也可以將房子抵押,再買多一套房投資。由於房價不斷上升,美國人掙到錢還給銀行利息,而銀行及保險公司也可以將風險包裝成產品賣給其他銀行掙錢。由於這些風險變成合約由第三者承保,而第三者又可能將風險包裝由第四者承保.... 一環扣一環地。房價持續上升時,每個人都享受者投資的成果,可是一旦違約的人多了,直到損失大得承受不了,唯一的路就是破產。

這個世界有蜜糖自然會有蜜蜂飛過來,完美的包裝令人以為這些是必攢的東西,再向全世界推銷。到底這些風險承擔合約在全球的滲透力有多大?給大家一個參考,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分別持有1,518億及1,914億美元的雷曼債券。

中央既然做這樣的要求,一定是因為那時候港商有這方面的需要,所以中央要阻止。

中央下命令,在中央的角度,要的是結果,無論你做不做得到,我也要這個結果。而在港商的角度,他們不知道土共的態度,堅決時是非常堅決的,因為以前一直都是以上賓相待,他們或許以為先渡過難關,之後陪罪就會沒事。

金融海嘯過後,有段期間李嘉誠仿似不斷地清倉以低於市價的價錢賣樓,是真的不看好後市,還是急於套現呢?表面的風光,背後或許也有一些我們所不知道的故事。

李與中國政府的故事,背後只能等他們自己磨合。每一家都有其故事,有時候我們往往以為吵得不可開交時,或許人家已經悄悄和好,FRIEND過打BAND 呢?

我剛才查了一下,原來廣東省這次是分開與港澳簽署合作協議。

《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在京簽署 習近平出席

http://www.hellotw.com/dlxw/szgc/201103/t20110307_642655.htm

「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儀式在北京舉行(附圖/短片)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004/07/P201004070108.htm

但是金融海嘯,以一個更大的泡沫,去掩蓋過去一個大的泡沫 ,這次的泡沫,又能夠支撐多久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