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他说我和方舟子私仇 -- 玉垒关2

共:💬316 🌺1699 🌵5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40多岁不叫老化

找这个理由是没有意义的,中医是所谓"实证科学"

给你一个延伸阅读:

[QUOTE][/QUOTE]思路梳理或碎片整理 (2011-07-17 16:24:08)转载标签: 翁文波李四光钱学森欧阳首承唯象信息杂谈 分类: 公度世界

1:从李四光和翁文波说起:

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现在归于平淡了,似乎后继无人了。而当年这一理论假说,所提出的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存有石油,后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发现证实其预测。他曾预言的陕甘宁盆地也找到了油气田,包括近些年才探明开发的新疆准葛尔盆地的陆梁油田。同时他身为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在国内找铀矿上,为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也作出了突出贡献。

李四光在地震预测方面也是以他的地质力学为根据进行的,他所提出的地震分布带概念,后来也多有证实。

我所在的石油界的翁文波,没有李四光那么有名,可能是他没有自己的地质学理论吧。他主要是搞地球物理的,如很具体的地球物理测井,是我国的测井之父,因他设计了我国第一台测井仪。也搞具体的重力勘探,磁力勘探和地震勘探,国内第一台重力仪也是他设计的。这些具体的工作,都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要进行处理,也因此大型计算机一般都首先用于地球物理行业和气象学行业。

对比二位前辈的工作方法是饶有趣味和富有启发的。李四光偏重于以他自己的地质力学理论来解释和预测各类地质现象,从宏观层面再到微观层面。可以说是“唯理”学的;而翁文波则一生与海量的具体的地球物理数据打交道,偏重于信息处理筛选和预测,可以说是“唯象”的。特别是他们晚年同受周恩来委托,从事地震预测研究,更凸现了二者的方法差异。导致翁文波晚年完全脱离了石油界,一门心思投入了他的信息预测学建构之中。

2:经济学中的唯理与唯象:

我是学地质出身的,地质界有句自嘲的话:小构造吵吵闹闹,大构造胡说八道。即无论是微观或者是宏观层面,地质学家都各有一套理论假说。光是大地构造说,就好多种,你方唱罢我登台,好不热闹。

反观经济学领域。 J.R. shackleton讲过一句名言:“如果有五个经济学家坐在一起,就会有一打自相矛盾的不同意见。”。伊曼纽尔也曾指出—— 在经济学这门学问中,不同地点、不同时代的人们之间几乎无法得到一致的意见,在这个领域内实际上没有哪一种观点是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一代一代的学者把学术上的真理贬为自相矛盾的谬论,或把谬论奉为经典规律。在这个领域内,一切都捉摸不定而且互相矛盾。

瞧瞧,更是热闹呵!

何新说:经济学者只注重于玩弄抽象的数理经济模型和资本主义市场抽象化的理想模式,却毫不注重于研究现实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和具体发展阶段,不注重于研究存在于现实中的真实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国家经济政策。许多人把幻想性市场模型拟设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未来方向,却忽略了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中吸取对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有用的政策和借鉴。

我则从这些现象中,看到了,唯理与唯象之争。何新所批判的那些从数理模型出发解释经济现象的学者,大多属于唯理派。可见在经济领域,对于各类经济学说要格外小心,还是要以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为判别标准。经济学的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与实际了解国民经济,以至操作现实经济并且保证其可以根据你的理论指导而成功,绝非同一回事。

“理论”有解释一切“事实”或“问题”的义务,而没有藐视事实和问题的特权。对新发现的事实或问题无力做出说明,也就预示了这个理论的不足。“科学的发展来自问题的召唤”。问题永远是科学的“第一位”的问题,问题的存在就是对往日“辉煌成就”的挑战。或者说,只要有问题存在,科学就没有止境。这一点在经济学尤甚。

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或投机者,盲目崇信经济学说,可能很要命。唯理者侧重于讲道理,也就是从理论出发,一种理论解释一种现象,如果理论错了,就是运用再好的方法也南辕北辙。陈云的这几句话也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只唯实也就意味着科技界所说的唯象方法。

3:唯象方法

钱学森曾详细谈论过这一方法:

举个例子:我们在初中时都学过气体定律,气体加热,压力升高,或维持一定压力,体积就增加或者压力加大,气体体积就缩小。总结起来,就可以上升到唯象的理论,就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它的压强p和体积V的乘积等于常量,(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 pV=常量式中常量由气体的性质、质量和温度确定。为什么说它是唯象的呢?因为它没有说清楚为什么有个常数。再问老师,老师也答不出。一直到后来,当我攻读研究生时,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气体定律就是这样,从统计物理学的角度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原来温度是代表分子运动的,从理论上推导出来,气体定律必然是如此;而且不但如此,还可以说明这个定律适用的范围,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范围内才适用。这就叫现代科学了。而在初中时,只要对气体定律能背下来就行,知道唯象的学问就可以了。

从这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什么叫唯象科学:就是只知其然,还不知其所以然。一旦从整个现代科学体系的大道理上知其所以然,就上升到现代科学了,但唯象科学是第一步,必不可少的一步。

此外钱学森还举过开普勒定律与牛顿理论的例子,开普勒因掌握大量天文数据而归纳出了开普勒定律,尽管停留在唯象阶段,但仍管用,能够相当准确地解释和预测天体的运动。

中医可以说是一种唯象理论,它已经被几千年的生活实践所证明,但是却无法从物理、化学等现代科学角度进行解释。

那么,作为投资者,掌握唯象方法是最实际也很可能是最管用的方法。唯象者就是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拟合信号的方法,就是对于信息的定义和性质不做任何事先的假设,而从实际数据或实际情况中找出信息来,这样看待信息可以说是唯象的。

4:数据与信息

数据是基础资料,其中蕴藏有认识对象的信号或信息。这就需要应用数学的处理才能破译出其中的信号或信息。数据处理的一种经典方法是数理统计,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唯象:即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抽象概念出发,并且承认答案的相对准确性。

数理统计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属于求常的方法,它的统计量如平均值,众数,期望和方差等都是一批数据的共同性质,其指导思想是样本越多越好,其平均值就越接近总体的均值。它适用于事物常态的估测或预测。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即它求“同”不存“异”。我们应该认识到:平均数不等于实在,均值仅仅是个虚拟数,其可以出现的概率比实际的小概率事件还要小。数理统计认为偏离统计量的数据是“异常值”或离群值(outlier),从而经常舍弃。这类“异常值”或“离群值”,在欧阳首承教授那里称为“非规则信息”,在翁文波先生那里则直接称之为“信号”或信息,在索蒂特教授那里称之为“龙王”。所谓“特殊、异常或称为非规则、小概率信息或事件既有其原因,也有其不同于300年来数量演绎的规律,或特殊性的原因和规律不遵循数量演绎的规则化或大概率化。其原因是特殊性中含有物质演化的转折性变化信息或事件。

翁文波先生指出:数据的破译不仅要从数理统计的观点,以随机性解释和推断事物,更重要的还在于从随机性中抽提出(如滤波)非随机的信息。换句话说,信息是确定性的。信息是已经发生事件的信号,必然是确定性的并体现于事件的性质或特征。

申农提出的信息论是用概率定义信息的,属于随机信息模型。现在,不依据概率定义的信息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注意。信息的定义不涉及概率,而是由主观决定的:是以一个体系中各元素的特性来定义信息,以特性为基础定义信息的信息模型,属于确定性信息模型。所以翁文波定义信息很直接:信息就是信息体系中的元素,信息体系就是人们主观定义约束的秩序类。比如,金融系统中的M0,M1,M2等就是人们主观定义约束的秩序类。

再次读读欧阳首承论翁文波:翁先生所使用信息的实质,不是数量演绎体系的数量而是信息的“数码”。为此也不应将其方法理解为数量的形式逻辑演绎,而在“周期性的扩张(即可公度性体系)”中运用了事件变化信息。当代科学的数量“周期性”是物质没有变化的运行性“周期”;而信息的“周期性扩张”则是事件的变化和物质演化的特殊(包括转折性)事件的周期。所以翁先生强调信息保真,就在于不遗漏转折性信息,隐含不用平均数或人造的假信息而挑战了当代科学,其运用“24节气、天干地支”不仅有勇气也有翁先生独特的理解深度,正如人们所熟知的“四季”之外的“节气”正是农业生“不误农时”的转折性变化,这也是当代科学的数量演绎所没有的。所以有人认为“24节气至少是对世界农业文明的重大贡献”,并不言之为过。“信息是已经发生的事件,必然是确定性的”[3],既表明了翁先生知识的内涵,也策略地回避了当时不必要的纠缠,因为已经发生的事件是事件存在的必然。由此也就可理解翁先生能够预测重大自然灾害的原因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