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的一些经历 -- 余风

共:💬50 🌺104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大马风情话三

大马风情话系列三

金山脚下的砂益

“妈,回砂益去吧!回外婆家去!”每当周日,孩子就会吵着我带他们回砂益去。孩子们喜欢回砂益去,因为他们喜欢金山,喜欢金山脚下的瀑布。

从万里茂回砂益去,总要走野新路。多少年来,奔跑在这条路上,对这条路的一草一木,已非常熟稔,但它们都不能牵动我的心。可是,每当车子拐进东甲市区时,一眼看到远处含笑的金山,心中就无法克制地波动起来。在这条路上来往奔驰,已习以为常,但心湖的激荡,有如金山的山峦起伏。因为我的故乡,就在金山脚下。砂益依傍着金山;金山屏护着砂益。金山脚下我成长;砂益新村盛者我黄金的童年。

常常带孩子回砂益去,只因为我怀恋失去的岁月。想让孩子体验我过去的生活和我的成长,从孩子身上捕捉我失去的童年影子。

我告诉孩子,砂益是一个华人新村。但孩子不明白新村是什么?他们看到的是屋前那座金山,屋后那条清澈的小溪。他们怎会了解在紧急法令时期,那座金山是军区,外人被禁止进入?屋子四周围着篱笆,谁都不能自由到屋后的小溪去。除了解严时间,成人到胶园工作外,平时的日常活动都在铁丝篱笆范围内。这就是那时期的新村生活。孩子能了解吗?

“妈,你以前住的砂益,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吗?”我在寻思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砂益曾遭受战火无情的蹂躏,曾经过时代风雨的洗礼。战时,金山是抗日英雄的庇护地,是后来马共英军争夺的战略地。在那艰辛的岁月里,砂益始终坚强地屹立在金山脚在下,就像以前我们的祖先,在那洪荒年代,凭着坚强的意志,向毒蛇猛兽挑战,披荆斩棘,开山辟地。砂益,就是在我们祖先勤恳的双手下诞生的。

英军马共对抗时,原本沿着大路两旁发展起来的砂益小镇,被强制迁移到新开辟的地点成为华人新村。从那时起直到如今,她一直保持着当年的面貌。由于发展非常的缓慢,使他变得贫穷落后。虽然国家独立了33年,尽管国家的经济复苏起飞,许多甘榜小镇受到新经济政策的恩泽和布施,然而她(跟许多华人新村一样),始终被摒弃在发展的主流。国家独立当初,新村周围的篱笆被拆除的一刹那,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外,此后33年内,她一直依然故我,国家经济的重组,没有让她受惠,让他改颜换貌,她反而更贫穷了。

我们的祖先曾在这块土地流下了血汗,为这块土地付出了生命;也在这块土地上衍育他们的下一代。那一片片田园,那一座座园丘,有哪一片没有流下祖先的血?有哪一片没有滴下祖先的汗?但国家的发展,并没有带着她一起前进。

看看那一间华文小学,砂益新村唯一的教育堡垒,是先贤办学精神的遗迹。战前,殖民时代,就开始创办,起先是诞生在一间亚答屋内,经过几番波折,几许迁移,终于觅得一块土地,建起具有规模的学府。在顶盛时期,学生人数到达上千人。独立后,它就一直停滞不前。现在校舍破旧墙壁斑驳,学生人数锐减到只剩四百多人。跟附近堂皇的国小比起来,砂益华小显得多么卑微寒怆。华小落泊的光景,就反映出砂益落后的凄凉情况。

砂益华小,就像华文教育在风雨中挣扎求存,从殖民时期,经过日本侵略战争到现在,它已生存了70多年,还能够生存另一个70年吗?希望有一股力量,为它灌注新生命,使它有如再生的火凤凰,再作另一次冲刺。

从战前到现在,砂益的村民都以割胶为生。大部分的村民都没有土地(即使现在新村地契还是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他们在殖民者控制的园丘里工作,或是替拥有胶园的村民割胶。金山脚下每一片肥沃的土地都被那些大财团占有了,只剩下贫瘠的沼泽地带,才让部分村民得以分一杯羹。

在殖民地期间,当胶价攀上高峰时,砂益也曾经有过繁荣热闹的时候。那时期,村民还能过着比较丰腴的生活。七十年代,当胶业开始滑落,园丘大量裁员,很多村民失业。结果,人口外流,迁移到外地谋生。那个时期,大量树胶被砍伐,改种可可,油棕。同时期,原本由外国大财团拥有的园丘,在新经济政策下,被本地资产收购,成为土著产业。虽然村民的基本生活结构保持不变,然而新经济政策下的固打制,造成部分原本在园丘生活的华族和印族,失去了工作。在园丘谋生的机会变得可望不可及,加上新村土地缺乏,就业机会渺茫,年青一辈的村民,纷纷往城市去寻找生计。因此,砂益变得冷冷清清,只有年长或年幼的一辈留下来伴着寂寞的砂益。每逢过年过节,外地游子陆续回归时,砂益才在一刻回到了往日的热闹和生气。大街小巷一时充塞了红男绿女,城市的新潮涌向了破旧的砂益,显得多么矛盾和不谐调。

砂益凄清寂寞,但是平静安详。这里没有耸立的高楼大厦,没有纸醉金迷的风月场所,也没有喧哗胡闹的消遣中心。村民最大的娱乐是躲在咖啡店里斗象棋,或是高谈阔论,天南地北。咖啡店是村里的消息传播站。要知道村里的最新动态吗?到咖啡店去!要了解村里的政治气候吗?到咖啡店去!

没有百货市场,但是每星期二的夜市集,却为村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点缀。村民趁着这时刻携老带幼,一家大小逛夜市集来了。他们趁着这时刻购买每天所需的日用品,或是可口的点心糕饼,每人手上大包小包,满载而归。他们平时节衣俭食,这时却享受片刻的消费乐趣。

生活在砂益的村民。始终保留祖先刻勤刻苦的传统美德。他们与世无争,只求安居乐业,过着勤劳朴实,自力更生的生活。砂益,乡土浓厚的小村子,还是那么清纯。这里没有商场的勾心斗角,没有工业的利益熏心。村民的淳厚忠实,使人如沐春风。在这功利主义至上的社会里,砂益有如污流中的一股清泉,缓缓地流淌。

祝福你,砂益,就像护在你周围的金山一样,永远常青。

(后记:据官方宣布,所有华人新村将改为甘榜,砂益新村也将成为历史名词。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在村里激起涟漪;因为名字的改变不等于实质的改变。村民盼望的是生活得到改善,年青的子弟,有就业的机会;那间华小能得到重建,以让新村子弟能在一个比较美好的环境下求学;还有新村地契,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08-03-1991 登于星洲日报,星云版。

(补充:在砂益前任村长及马华公会积极的争取下,砂益华小终于在1992到1993年间,得到重建。可是学生人数却一直在下降,目前只有两百多个学生,而且友族学生竟然占了40%。此外,在砂益村边缘,接近马来村路口处,建立了一座相当具规模的诊疗所,小贩中心,一间人力资源训练中心,及一间很有气势的砂益国民中学(当然媒介语是马来语),这间中学是由现任首相,纳吉,当时的教育部长开幕,所以历史很短。自从70年代推行新经济,重组社会结构后,政府为了淡化砂益为纯华人新村的形象,积极地向砂益迁移一些马来人口。例如:诊疗所附有宿舍,派来一群医务人员,都是马来人,当然也是公务员;小贩中心清一色让马来人经营;人力资源训练中心附有宿舍,教职员也以马来人为主,但比诊疗所好一点,至少可以看到华人和印度人。15/8/2011)

通宝推:故乡明月,atene,李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