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北大清华农村生源仅一成 寒门学子都去了哪》偷换概念的文 -- 大匠

共:💬176 🌺792 🌵1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北大清华农村生源仅一成 寒门学子都去了哪》偷换概念的文

今天亲眼看了这篇SB文章。见识了南方系的报道水平——极力骟情,偷换概念。

原文连接外链出处

南方周末讯 “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三十年来,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在逐渐陷入停顿。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这个文章偷换了一个概念——农村户口的学生=贫困生。

  另外一个就是:只有考上清华北大,才能改变命运。

  如果把这两句话单独拿出来说的话,大家应该都应该感觉这话是错的,但这篇文章这么一出来,说的还是这两句话的意思,但听起来就好象有道理了。

  首先什么叫改变命运?非要事业成功,有几千万的资产,才叫改变命运?那全世界90%的人都不要活了。

  如果一个学生,上不起学,入学的时候靠助学贷款,毕业后很快还上贷款,有了一份工作,过几年结婚,孩子不用再像他/她那样艰苦,而是可以安稳的上学,这样算不算改变命运?

  

  还有,贫寒学子就等于农村学生吗?城市里没有贫穷吗?为什么仅仅把农村学生不经过统计就当成贫困生?农村没有富裕的吗?

  

  还有一个,农村人口的比例,在这几十年中有没有变化?

  这篇文章这些东西都没有涉及到,反倒是不停的偷换概念。

  明明是知识改变命运,变成了考上重点大学才能改变命运。变成了成功人事才能改变命运。变成了考上重点大学才能变成成功人事,才能改变命运。

写文章的手法更是奇怪。

哪些障碍,垫高了陆铭这样的孩子考入名校的门槛?封锁了他们努力向上攀爬的通道?知识改变了陆铭的命运,可绝大多数寒门子弟还有机会改变自己命运的吗?

我很少在网上骂人,但看到这里,只能说作者是王八蛋。这不是骂人,仅是对他属性的一种描述。

考不上名校,所以就没有向上攀爬的通道了。只要考不上名校,就不要指望改变命运了。那么看到这个帖子的大多数人,人生已经暗淡无光了,我们没上名校,我们集体去自杀好了。这文章的作者不知道是哪所学校毕业的,如果不是名校的话,自杀之前我会拉上他的。

更奇怪的是这一段:

教育学者杨东平的研究显示,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与专科院校。以湖北省为例,2002~2007年5年间,考取专科的农村生源比例从39%提高到62%,以军事、师范等方向为主的提前批次录取的比例亦从33%升至57%。而在重点高校,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子女则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17倍。

那么,这个研究结果其实不也可以说明,农村进入大学的比例增加吗?

把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放在一起统计,然后和城乡无业、失业人员比较,然后得出个17倍。用来证明阻断贫寒子弟入学。

问题是我真的想请教下这SB文章的作者,有哪个国家的失业人员是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人数相等的?

这个数据可不可以说明我国的中产阶层的增加?

再来注意这句话:

以湖北省为例,2002~2007年5年间,考取专科的农村生源比例从39%提高到62%,以军事、师范等方向为主的提前批次录取的比例亦从33%升至57%。

我也想问那个王八蛋,军事和师范院校不好吗?录取比例增加是好事坏事?当老师是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如果不是的话,像他那样当记者打嘴炮就好?

连专科都考不上或不愿读的少年大有人在。廉思曾选取了河北一座普通村庄作为研究样本,那儿浓缩了中国基层凋败的模样——马路上平常看不到什么人,一旦闹出点什么动静,一大帮无所事事的年轻人立即呼啦啦地从网吧、桌球室里涌了出来。

还真TM是躺着有能中枪啊,连专科都考不上的学生,难道要求他去上大学?这能作为阶层不流通的证据?这只能说明不努力就要在底层呆着,只能用来激励大家发奋。

仝十一妹的小学、初中分别在乡村与县城度过。中考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母亲为成绩一路优异的她报考了衡水中学。在这所将应试教育发挥到极致的军营式河北省超级中学,仝十一妹与来自全省最优秀的同龄人度过了紧张且竞争激烈的三年,2006年,她以年级第15的排名,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那一年,衡水中学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共42名,占据两所高校分配给河北省名额的33.87%。

“如果我当时留在县城念高中,我肯定考不上北大。”仝十一妹说,那一年,她所毕业的县城中学年级排名第一的学生,也只是考上了南方一所二线名校。

这是优质教育资源高度集中的征兆。超级中学是各省重点中学的升级版,它们大多位于省会城市,拥有丰厚的教育经费与政策支持,像抽水机般吸纳当地及周边县城最优秀的学生与最优秀的老师,每年几乎垄断了其所在省份北大清华的名额。

那SB文章也就这一段可取了,至少说出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问题是下一句又开始犯傻:

像抽水机般吸纳当地及周边县城最优秀的学生与最优秀的老师,每年几乎垄断了其所在省份北大清华的名额。

看见没,超级中学吸收优秀学生,你不能上超级中学是你不够优秀,还有什么好说的?这记者就写这玩意?也TM太好当了吧。我平时写个关于学生打架的情况说明材料都比这严谨。

============================================

大家都不看清楚就开骂,我只好把今天写的也一起编辑在这里了。

==============================================

这是这名来自四川的22岁寒门少年从小被灌输并认定的世界观:知识改变命运,逆境辈出英杰。

现在,手上的花名册颠覆了他的信仰。而这正是眼下中国名校生源变迁的缩影。

我们来看下这位小哥,他本身的经历恰恰证明了他的世界观。知识让他上了北大,在逆境中他也算成才了(当然,以后的路很长呢)。那么花名册是如何颠覆他的信仰的?

“农村籍学生少”推出“知识改变命运,逆境辈出英杰是错误命题”(我对后半句持否定态度,但绝对认可前半句。)

这是什么样的逻辑啊!

当然了,还有更好玩的在后边呢:

这篇文章里,杨东平教授说:

“这一被大大拉长的过程从一开始就把低收入家庭排斥在外了。”杨东平说,“保送、加分、自招等高考政策又叠加了优越家庭的优势,寒门子弟拿什么和他们竞争?靠什么改变命运?”

而我用百度搜索了下和上年是孙见坤相关的新闻,又发现了这样一条:

再说第二种角度。优米网记者电话采访了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教育和文化学者杨东平,他表示从为人服务的角度出发,他坚决支持复旦大学破格录取的做法

外链出处

这是在杨教授博课上找到的文章:外链出处

陕西省招办貌似合理的“严格执法行”,不过是一种“一刀切”的低水平管理,既没有“服务型”的理念,也没有改革精神。真正有价值的管理,不是恪守教条板着脸说“不”,而是从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和尊重高校招生自主权的高度,一起探讨“怎样才行”,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进而成为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

许多有价值的改革囿于各种矛盾,在现实中往往难以推进。对此,一个可能的对策是“以改革促进改革”。例如,扩大高校自主权是重要的,维护招生公平也是重要的。人们不是担心高校扩权有可能导致腐败吗?那么,可以对高校提出附加条件:只有制定了公平、公开、透明的录取制度,能够使公众放心,才对你授权。这样,那些有改革精神、社会担当和公信力的高校,就能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从而实现放权和保障公平的双赢。

好玩吧。

今年杨教授说由于保送加分,寒门子弟没有竞争优势。去年他又坚决支持复旦破格录取那个小抄袭精。好个教授啊,一边研究高等教育公平的课题,一边支持不公平现象,而且是坚决支持。我开始怀疑他的统计数据了。

上世纪80~90年代中期的高考升学率低,但仍旧让寒门子弟心怀憧憬。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1998年,北大农村户籍学生的比例在20%-40%之间,1980年代中后期是农家子弟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黄金期,三成多北大学子出自寒门。

升学率低,让寒门学子心怀憧憬?是升学率高考上的可能性大还是升学率低考上的可能性大?这副教授脑子里进水了?

北京大学副教授刘云杉将农村城市化的进度与农村生源考入重点大学几率下降的速度对比分析得出,前者的速度远低于后者。换言之,农村人口的减少,并非名校农家子弟比例下滑的主要原因。

我替刘副教授上网查了农村人口比例,按照他的统计1978~1998年。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

(一)总人口。全国人口为1,031,882,511人。

市镇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一九[**]年的18.4%上升为20.6%。

1990年人口普查:

一、总人口。全国人口为1160 017 381人。

市镇总人口。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住在市、镇的总人口为296 512 111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23%

2010年人口普查(跳过2000年普查,因为不在刘副教授的统计范围之内)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9]为665575306人,占49.68%;

现在我明白刘副教授为什么在农村城市化这一问题上只给结论不给数据了。如果从1982年人口普查来看(注意,在他给的时间范围内)城镇人口比例长了1.5倍。而他所说的北大农村生源下降来看呢?哦,从三成下降到一成。我想提醒下刘副教授,给出的数据最后精确,要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比较好,这是中学的知识,不要用几成来说,这样没办法精确的比较。

另外按刘副教授的数据,在1982年,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人口,进入北大只占学生总数的三成(没有精确数字),这只能说明,我们过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来源以久,并不完全是扩招造成的。扩招到是让更多人进入大学是真的。

同样我想提醒大家,清华北大不上向上的唯一通道,寒门学子,缴不上学费,通过念大学,不一定是重点大学,找到工作,让自己的孩子以后缴的上学费,也是改变命运。

我知道教育资源不平衡,而且这是我切身的体会,可能比看这帖子的许多人,都来的深刻。但这个不平衡,不需要用虚假的数据,煽情的文字来告诉大家。更不能在整篇文章让人留下只有上重点大学才能改变命运的看法,那样只能使盲目追求重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通宝推:双石,玉垒关2,滴滴涕,njyd,Alarm,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