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1988,2011,西方控制中国舆论的艺术 -- 思想的行者

共:💬25 🌺14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1988,2011,西方控制中国舆论的艺术

于1988年物价上涨,看到马前卒的一个说法,是太子党搞官倒,结果物价上去了,结果引发了政府内部的冲突云云,他的这个理解很多人都不认可,确实要反驳起来也是比较容易的,官倒有多大规模呢?

如果我们多去阅读何新先生的文章,例如阅读他的那篇他和弗里德曼的交锋的文章,对1988年的物价上涨,以及后来的全国动乱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弗里德曼给赵紫阳一封信,其中提出了几个建议

1,实行迅速的价格市场化

这个建议被当时的中央接纳了一半,即实行双轨制,需要指出的是后来得了CCTV年度经济人物的荣誉的张维迎当时是双轨制的提出者之一

2,实行彻底的私有化

这个是政治雷区,没有实施

3,进口大量物资以应对随时会出现的物资匮乏现象

当时中国流行的经济学理论著作是匈牙利人科尔奈写的短缺经济学,中国的经济学者们普遍相信,中国存在严重的供给短缺,因此弗里德曼的建议被赵紫阳接受了

1988年的时候报纸上鼓吹高消费,大概是为了进口产品的消费做舆论准备的

4,实行严厉的紧缩政策弗里德曼打比方说,货币就像老虎一样,冲出来以后就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5,减少政府支出,避免财政危机

弗里德曼的这五个建议我看确实是最好的经济学改错题

例如弗里德曼的第三个建议有什么问题呢?

现在的人们普遍的认识到中国处于生产过剩,而不是供给短缺,用短缺经济学给中国做诊断绝对是牛头不对马嘴,在中国出现生产过剩的情况下,还大量进口外国物资,直接产生的结果是国内的物资更加的滞销,企业的资金回笼更加困难等等

资金回笼的困难加上央行实行的高利率的紧缩政策---当时国内并没有流动性过剩这个的经济学词汇,再加上双轨制带来的市场价格的混乱---严重的不确定性,1988年--1989年中国的经济政策实际上与俄罗斯的盖达尔的政策是一样的---即休克疗法。

这样的观点我说过了很多次,问题在于为什么当时的经济舆论界,与弗里德曼相同的观点的主张大行其道,例如当年的吴敬琏就极力鼓吹中国需要来一次长痛不如短痛的改革---休克疗法,虽然暂时休克了,很痛苦,但是这一阵过去就好了。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西方观点为什么成为了当时中国的经济舆论的主流,西方人是怎么样掌控住被中国中宣部控制了的中国舆论的。

2008,2011年的中国的经济政策实际上与1988--1989年的经济政策相当类似

1,人民币升值促进进口打击出口,与弗里德曼当年建议中国的进口物资大量囤积的效果是一样的,央行前段时间采取了迅速升值人民币的举措

2.实行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据说只有这样才能将物价拉下来(平均物价=货币总量*货币周转次数/商品总量,假定货币周转次数和商品呢总量确实不变的话,确实是对的,但是那两者不会变吗,盖达尔相信了,尽管俄罗斯实行紧缩以后,出现了居民抢购(货币周转次数大增)出现了物资匮乏(商品总量大幅减少)

3,阻挠四万亿政府公共支出,例如采取各种手段打击四万亿政府投资的成效显著的高铁工程

这一次同样的反货币主义,反凯恩斯主义的舆论占了中国舆论的主流,中国的中宣部依然在照本宣科,实行着那一套固定的程序,提供给某些学者们以中宣部阻挠思想的炮弹

当然与1988年不同的是,中国的物价经过渐进式改革已经基本上市场化了,所谓一步到位的市场化的舆论已经没有意义了,2011年中国面临1988年所没有的问题是房地产问题,股市问题等等。

西方怎么样控制了中宣部管制下的中国舆论的,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西方控制的舆论拿中国的经济决策者来玩耍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2008年的股市要求降低交易税的声音,那些声音坚定的指出,中国的股市暴跌的最重要的根源是中国的交易税太高了,王岐山们在股市不断暴跌以后采纳了市场的呼声,结果确实前三天,市场回暖,但是三天以后,猛烈的权重股的跌盘再次把大盘带入到一个剧烈的下跌过程中。

显然,3%的交易税并不是2008年的股市暴跌的原因,王岐山下调交易税实际上就是便宜了那些投机者,但是却没有得到丝毫的好处。

问题在于投机者们为什么那么整齐划一的发出股市下跌是因为交易税太高导致股市下跌的声音,背后的协调者是谁,协调机制是什么样的?

协调者是不是何新先生所说的是共济会。

另外可以进行分析的流动性过剩的舆论的制造过程

2007年,吴敬琏提出了中国的流动性严重过剩的理论,他的这套理论迅速被央行的周小川们所采纳,可以问几个问题

1,央行的一帮经济学者们有没有对吴敬琏的理论进行过辩论?

2,是否在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发出

3,哪些媒体在鼓吹吴敬琏的理论

4,对于不同的声音人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不同声音的态度是否能够说明其中的经济学学派圈子的存在。

我的理解是西方之所以能够掌控中国的经济舆论,在于西方对中国经济学的“投资”---例如对茅于轼们的投资,在于中国学术界的宗派主义的圈子,特别的是这样的宗派主义圈子是否在央行中存在?当然西方也对中国的经济媒体进行了投资,南方系只是其中比较明显的。

在宗派主义的圈子中,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突围?

通宝推:玉垒关2,老虎五,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