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三国人物】缺少战略头脑的将领 ?C 魏延 -- 萨苏

共:💬10 🌺2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三国人物】缺少战略头脑的将领 ?C 魏延

从六盘鏖兵到阵斩王双,在蜀汉后期将领里,不能不欣赏魏延的勇猛善战,且魏能够善待卒伍,深得军心,在蜀国他完全称得上第一流出色的军事家。

但他也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大局观。

这一点从他的死可以看得出来。

在时人眼里杨仪魏延属于一个类型,就是“牧竖小人”(孙权语)。在蜀国他要是和杨仪相争,众人的支持度恐怕不相上下。但他在蜀军退兵的时候发动对杨仪的攻击,一下把自己推上了绝路。

当时蜀国上下,最普遍的心情就是失去丞相的哀痛和国家存亡的危机感。这个敏感时刻,驱使部下为个人目的对蜀汉自己的军队发动进攻,无论是谁,都必然把自己放到了蜀国军心民心的反面。

魏延的武勇是胜过杨仪的,他的迅速失败和蜀国众臣对杨,魏二者的态度,都说明了魏延的不智。

如果魏延是一个有大局观的将领,他一定不会选择这个时机和杨仪兵戎相见。他完全可以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 -- 诸葛亮安排蒋琬作政治继承人,以杨仪之野心,其回到蜀国后的命运几乎已经呼之欲出了。而从军事上,姜维的根底又远不是魏延的对手。他只要做赫鲁晓夫,将来开个大会声讨孔明当年对他的“迫害”都不是不可能。

这也说明了诸葛亮对扬仪和魏延定位的正确。

这两个人都是优秀的战地指挥官,退军的成功几乎必须仰赖其一。同时都难以和同僚较好的合作,不过杨仪会遵照诸葛亮的调度撤军,而如果遗命给魏延,他一定会抗命继续和魏国交战。

由于蜀军长期以诸葛亮为核心,在这个时候和魏军决战,某以为战略上是相当愚蠢的行为。所以诸葛亮明智的选择杨仪指挥这次行动,杨也确实不辱使命。从魏延的观点看,至少,可以他还不懂得军心向背的重要性。和“攻心为上”相比,其短视也明显。

至于袭击长安的计划,魏延的奇袭确很有吸引力。但后世李渊等成功直取长安的攻击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当时中原群龙无首,软弱的所谓中央政权无力西顾,取长安就可以在混乱的状态下迅速确立中央政权的权威,号令四方。使离心势力找到向心的目标。这是和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恰成绝配的妙棋。三国的情况不同,当时并非群雄纷起,魏国的中央政权稳定而强大,占据长安并没有现成的离心势力可以号召,需要魏国内发生连锁反应式的叛乱才可以。

无论这种叛乱是否可能发生,看到这步棋的风险,魏国必然拼命和蜀国争夺长安,形成蜀魏在长安的决战。

以当时的实力对比,长安非好守之地。蜀汉很难在反叛势力形成有生力量前压制魏国的反攻(这和司马懿无关,因为历史上当时魏军的前线统帅是张颌 -- 大概这也是诸葛亮对此人必杀之而后快的原因吧).因为吴国不会配合 -- 它当然不会为蜀汉的“中央政权”所号召,必然坐山观虎斗。看得见的反叛势力除了孟达再无其人。而如果蜀国不守长安,这步棋的战略意义就根本不能成立了,除了促使魏军更快的调集部队反攻。以魏军的进军速度,结果和不攻长安大概也不会有多少区别。

从战略角度看,这个风险太大了吧,几乎可以说毫无胜算。

魏延,一个出色的职业军人,外行的军事政治家。

[完]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