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悲哉,壮哉 ─ 苏联、南斯拉夫、还有利比亚 -- seasonsyan
河里这栋楼中唇枪舌剑,眼见得"南京老萝卜"动了真气,发了许多长篇大论。心有所感。正好也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做此小文。学识有限,考据不密,但我是力求客观。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
我觉得共和国历史上,人们普遍的精神面貌较好,心气很高,蓬勃向上,大概是两个阶段:五十年代初和八十年代初。这直接得益于两次"解放"。五十年代那次我只能间接感受;八十年代是我们这些人直接经历过了,青春岁月,还是比较怀念的。主席的时代,如文革及以后,争议很多,分歧很大。但大致可以说,到后来管得过死,人们思想上禁梏较大。所以当所谓"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时,理论界,知识界对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全面反思,"全盘西化",其中很有些人反向思考,或曰"新启蒙"。现在看来,我觉得是对长期"左"倾压力的一种强力反弹。所以很多朋友所说的"黑手",可能从这时候就要算起了。
我那时在北京度过了高中和大学的阶段。从温元凯,方励之;到后来的形形色色,知识分子中确实形成了一股越来越强大的思潮。我看可以统称为"反对派"。而TG却没有什么好的应对之法,既不能为我所用,又不能以理服人。这一方面说明这股思潮有其合理的因素和一定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说明TG理论的薄弱,混乱,退化和缺乏"与时俱进"的能力。
青年学生敏感,热血,"以天下为己任",而且深受这种思潮的影响(恐怕历来也是反映社会矛盾的尖兵)。高校间联系密切,也容易一哄而起。因此当这种精神状态与任何的现实问题相结合,我们就可以看到从"反对精神污染","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直到8X8。
事件是以胡耀邦逝世为导火索的。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甚至作为远离海淀的工科院校,从89年初,我都感觉到暗潮汹涌。社会上的矛盾我们还切身感受不多,学校里各种各样的社科类讲座,沙龙是越来越密。人心浮动,再加上反腐败,价格闯关等敏感问题,起事确实是早晚的事儿。
耀邦去世的第二天夜里我和同学就骑车去过天安门广场--可见学生间的消息还是很快的。但那时还稀稀拉拉没有很多人。记不清具体时间,大概是"冲击新华门"的时候,好像一夜之间,大,小字报就贴满了学校的布告栏。还记得寝室里兄弟们争论的时候,我是明确地反对游行这种方式的,但当别人问起"你说怎么办?"时,我却回答不上来。是啊,民意,好像不通过闹一番,就无法表达似的。
事件经过,现在各方的资料很多,就不详述了。觉得大事件有几个关键点,一是"4。26"社论激起众怒。其实这篇根据老邓讲话的社论,还是很有些洞见的。但它完全忽视了时机和对象,是一大败笔。它承认学生爱国,又说是动乱,在学生看来是自相矛盾,不能接受的。把学生的主体推到了对立面。
另一个是紫阳大概在"5。4"左右的几个讲话。把党内的分歧公之于众。随后就是媒体的摇摆和大众的无所适从。"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问题",听起来是很好的。但首先就要否定已发出的社论。而覆水难收,老邓和元老们选择的是绝不退让。如果按紫阳的思路,坦白地说谁也说不好中国会走向何方。因为我觉得确有一股力量是往多党制方向走的,他们不会轻易放弃。权力的监督和制衡到现在也没有很好地解决。所以究竟是好是坏,我无法判断。
不管出于公心还是私心,紫阳的做法加剧了混乱。也是为后来绝食,戒严及被阻,以至群众不睬戒严令等事情增加了砝码。
最后一个就是"6。3"晚上的开枪推进。为什么选这个日子?据说是因为怕周末有更大规模的人群聚集。另外老邓一定要赶在人大前解决事件。因为颇有些人是要把事情闹到人大的,老邓确实怕了。
我认为,这次事件最大的责任还是在政府和TG。首先是他们无力抗衡业已形成的思潮,而TG建党以来立足人民,从来都是力争站在思想和宣传的制高点;而这次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确实说明了许多东西。其次是他们在事件中进退失据,应对失当,拖延和激化了矛盾。最不能原谅的是真枪实弹地对付自己的民众。
任何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尤其是学生运动,盲目,幼稚和偏激,都是免不了的。也不可能只靠学生运动来解决现实问题。它的意义更多在于提示矛盾所在。而作为自称代表人民利益的,先进的执政党,怎样处理和解决问题,是大家都看着的。不能自降水平,自甘堕落。另外运动中鱼龙混杂,总有骗子,投机者和野心家。因为这些人而否定运动主流所体现的民意,大谬。青年人的真心,真情,激情与热血,十足珍贵。现在竟然成了某些人嘲笑的对象。能不让人心寒齿冷?所谓"被人利用",TG革命时"利用"了多少青年人的牺牲! 怎么这次就不能"利用"这些来建设和完善我们的国家呢?
老邓后来出来讲话,"这场风波一定会来,迟早问题,大小问题。""国际大气候,国内小气候决定的" ---论断非常准确。可惜很有些马后炮。作为一国的实际舵手,TG的实际领袖,要求是否稍稍要高一点呢?是否应该有些预见和应对呢?
幸运的是,中国还是曲曲折折,发展起来了。往事如烟,我觉得大家在这里争论8X8,不是为了耍悲情,也不是为了追究某一方的责任,而是为了更客观地还原历史,"以史为镜"。个人觉得对事件的定性最好还是以"民族和解"的方式终结。
思想的力量是强大的。无论是TG革命时的理想,还是八十年代的思潮,甚至就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面临的选择,它无不决定着时代或个人的走向。89年的震撼对我们国家的影响,其实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明智的执政者,虽然可能做不到像主席那样喜欢矛盾,迎难而上;也不应该让大家都闭上眼睛不去想,麻醉自己。各种思想是压不住的,它们互相竞争,遇到合适的土壤,总会显现自己的生命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80后出生,已成家立业,有社会经验的人冷血的飘过 4 长剑倚天 字7 2011-09-09 23:39:00
🙂我眼中的89事件
🙂也是没办法。 9 笑柄 字504 2011-09-12 14:18:05
🙂好文,思想阵地你不占领,总会有人占领 2 dashanji 字0 2011-09-12 05:59:44
🙂赞同“以史为镜”。 2 jboyin 字146 2011-09-12 02:25:01
🙂比较清晰了,我赞成这样的反思 2 东方青木 字150 2011-09-11 04: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