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也谈孔明治下的蜀汉经济 -- 南郑候魏延

共:💬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也谈孔明治下的蜀汉经济

徐唐龄(湖南)

喜读《经济学消息报》NO.371期头版,海口的吴亦竹先生就几枚铜币对蜀汉经济提

出评议:那些铜币小得惊人,其轻如纸,六七枚蜀汉钱才顶得上一枚五铢。于是从

这个货币窗口“推测当年蜀汉国内经济实在是不怎么样”;进一步论证蜀汉“在三

国中的一个灭亡,就可以用积极最差、最先崩溃来解释”。吴文立意新颖,指使言

尤未尽;这里不揣固陋,接上话茬再插几句。

把足重的五铢作为评估当时铜币的标准,无可非议。至于要引申多说,最好找出时

空的纵横参照系,更为客观全面地加以衡量。

从时间发展的纵向来看,五铢钱确实是我国钱币中流通最久、使用最变、信任度最

高的一块“样板”。从汉武帝元狩5年(公元前118年)铸造发行起,到唐高祖

武德4年(公元621年)命令一“开元通宝”取代止,断断续续流通了八百多年

,而后在民间仍有零星使用。不过,在一个商品与市场受到局限的农业社会里,衡

量国力、生产力和人民生活的标准仍然主要是“食”(谷物)的拥有而非“货”(

金钱)的掌握。统者并非始终牢牢垄断货币发行权。铜铸币首先发端于周景王21年

(公元524年)所铸的“大泉五十”,重12铢,每铢不足如今1克。秦代所铸则

称“半两”(一两24铢,半两也是12珠)。但是,秦始皇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

在全境真正统一货币,几十年间各地的市场上仍是多种货币并用。汉代初年的铸币

已经不足值,吕后技文帝时期(公元前186年、前175年)所铸“半两”只有

8铢、4铢,民间私铸的竟有轻如榆英、不到一铢的“榆英钱”,从“四铢”、“

三铢”到改铸“五铢”,是当局稳定货币举措得一大跃迁。但好景不长,改制、减

重和私铢总是不断的搅扰铜币;尤其是王莽的“币制改革”,将分别铸重1、3、

5、7、9、12铢而实际均不足值的“泉货六品”推向民间,造成使用上的严重

混乱。东汉光五帝初年(公元26、27),“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

“百姓饥饿,人相食,黄金一斤易豆五升。”铜币也就实际退出交换。建武16年

(公元40年)虽再一次恢复五铢,章帝元和年间(公元84年--87年)却又

一度下诏明令废止铜钱。到和帝年间(公元89-105),才一轻薄粗糙的劣币

上市。桓帝、灵帝年间(公元147-172),国运日衰,各种不足值的“五铢

”相继推出,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小会晤铢钱,该铢小钱,物价

飞涨,1担谷数万钱,使钱币铸造的投入千百倍与同价谷物生产的投入,于是在较

长期间,民间只好改用物物交换。这就是魏蜀吴三国分别于公元220、221、

222年成立时所继承的经济基础和历史遗产。诸葛孔明辅佐刘备,虽然有志创业

,毕竟无力回天,相反地,当代刘禹系在评价蜀汉的刘备时,却把“势分三足鼎,

业复五铢钱”作为特大功绩来看待,能在当时倡导恢复五铢钱的使用,已经决非易

事。

  从空间联系的横向来看,蜀汉和魏、吴也是三足鼎立,各有千秋。先看曹操曹

丕父子,虽然曹丕在魏只比刘备在蜀早一年称帝,但他有老子曹操在献帝时期的执

政背景,是有雄厚基础和帝业传承的“占天时”。即便如此,曹丕称帝的第二年即

公元221年,就因谷物腾贵,被迫明令废止五铢钱而改用谷帛交易;再过几年到

明帝手上,“钱废谷用即久,人间巧伪渐多,竟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

以严刑而不能禁也。”这种连实物充当货币也止不住弄虚作假(把谷物到打湿,把

绢织薄)的残酷现实,才迫使曹魏恢复民间原有五铢的流通。但始终未铸造新钱。

认定曹魏的货币治理由于蜀汉,似乎缺乏足够的事实根据。至于东吴,当“蜀山兀

,阿房出”魏、蜀地域的生态环境都遭到暴秦破坏之后,即便经历整个汉代,江南

鱼米之乡仍然独占“地利”,有了剩余农产品才有交换钱币的需求。但东吴所铸铜

币不是什么五铢钱,而是大面额的“大泉五百”和“大泉当千”。以不足12克、

20克的铸币(以后又逐渐减重到8克、11克甚至不足4克)充当“五百”“当

千”的五铢,这种高度“通货膨胀”政策未必高明。相对而言,我们就不能不认为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孔明受历代敬仰是实至名归了。他先

辅助刘备,可惜刘备命短,“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称帝只有两年。受到政治

体制的约束,他又必须辅佐那位扶不起的后主阿斗。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

危难之间”,又要“五月度泸,深入不毛”,和平解决后顾之忧;又想“奖帅三军

,北定中原“,武力实现汉室统一,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军事、政治

的双重负荷下,货币政策必然求稳怕乱。并不禁止民间私铸的“英钱”,是为争取

“人和”而采取的必要的宽容。何况,“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崇山峻岭的分割和

多民族聚居的周边环境,为蜀汉的多种流通手段并行提供了客观条件。为了恢复五

铢大业,蜀汉铸造了“直一”小钱,可惜力不从心,发行量很少。为补充大量军费

、民间的铜床都被销毁铢钱,甚至也只好铸造“直百五铢”,不过比起东吴的“五

百”,“当千”来,蜀汉的通涨系数毕竟要低的多;比起曹魏较长时间内使用湿谷

簿绢来,蜀汉的流通手段毕竟要稳得多。何况三国犬牙交错、战乱频繁的背景里,

在当时的“国际”交换中,足值的铸币必然导致“汇率”错位、混乱和损失。即便

一国要求稳定币值,良币也回被劣币所驱逐,而削弱国力。

  1980年,在成都西门外(距经济学消息报不远)还出土了一批蜀汉铸造的

“太平百钱”,可惜在货币战线上诸葛亮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是非得失,谁

人曾与评说?如今,锦官城外森森翠柏依旧,人们却熟悉泰铢风暴而隔膜五铢风波

,一壶浊酒喜相逢,且听列位看官以今非古、说短道长了。这倒合上了一句歇后语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喽!

--

朕若遇汉高祖,当北面臣事,与韩彭毗肩,若遇光武,当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大丈夫行事,须磊磊落落,皎如日月,怎可似曹孟德司马仲达辈,欺人孤儿寡妇,

窃取天下?

欢迎来南大小百合三国版看看

bbs.nju.edu.cn

5区文化艺术->三国风云(sanguo)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