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龙狮之舞——唐蕃英雄记【壹】 -- 京华烟云AMIP

共:💬184 🌺183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英雄序曲:两君王》之《6、殷勤的女婿》

《一、英雄序曲:两君王》

6、殷勤的女婿

续前,公元641年,也就是文成公主进入吐蕃的那一年,吐蕃军队护送前国王之子纳伦德拉德瓦进人泥婆罗,杀死了王子篡位的叔父,纳伦德拉德瓦遂在吐蕃军团的扶持下顺利登基。随着泥婆罗国的归附,喜马拉雅山这个天然界限形同虚设,北印度的门户已经向吐蕃敞开。

然而,从那以后一直到公元647年,整整六年时间,吐蕃在南亚方向却没有任何大的动作,似乎泥婆罗附庸的局面已令其满足,而对富庶的北印度得陇望蜀,看上去并不在吐蕃的计划之内,这显然不符合松赞干布雷厉风行的一贯作风,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的北印度,正处在一位与松赞干布同样强大的君王的统治之下,使得松赞干布无机可趁。在玄奘法师留下的不朽名著《大唐西域记》中,这位国王被称为“尸罗阿迭多”,汉译名为“戒日”王,佛教史家甚至认为,他是继首倡佛教的阿育王之后古印度最伟大的君主。

戒日王是以德里为中心的坦尼沙王王国国王波罗.瓦尔那之子,属笈多王族的旁系后裔,因此也有人将戒日王朝视为笈多王朝的延续。通过三十余年的征伐,戒日王扫灭六合,用武力将印度各邦国收归治下,建立了一个以曲女城(今印度卡瑙季)为国都,疆域包括包括恒河流域、旁遮普和拉其普特的大部分地区、直到西印度卡提阿瓦尔半岛一带的大帝国,统一了除古吉拉特和西旁遮普之外的北印度,戒日王朝也成为继孔雀王朝、笈多王朝之后又一个基本统一北印度的政权。

除了是自己疆域内说一不二的共主,戒日王对其周边地区也拥有强大影响力,前面提到过泥婆罗王子纳伦德拉德瓦那个篡位自立的叔父,一些尼泊尔历史学家认为支持他的幕后黑手就是戒日王,而那位叔父篡位成功后也不过是个傀儡,实权其实掌握在一位来自印度笈多王族的宰相手中,直到该人最后被吐蕃军队铲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泥婆罗的王位之争其实就是松赞干布和戒日王之间的附庸代理人之争,尽管最后松赞干布占到了一些便宜,但这种外围的小小失利对戒日王无关痛痒。

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玄奘法师对这位国王的评价相当高。关于戒日王治下的印度,玄奘赞颂道“垂三十年,兵戈不起,政教和平,务修节俭,营福树善,忘寝与食。”而戒日王对这位来自中国的高僧似乎也相当感兴趣,为了迎请他,戒日王甚至不惜威胁要与东印度的鸠摩罗王发生战争,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讲,迎请玄奘,很可能只是戒日王对觊觎已久的印度东部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在鸠摩罗王表示屈服并送来中国法师后,戒日王心满意足地收兵了。公元642年,戒日王在首都曲女城为玄奘举行了盛大的法会,邀请印度诸王和各派僧侣参加,就在这次大会上,玄奘舌辩群僧,据说在场的佛僧及外道五千多人无一人能予诘难,中国法师获得了极高的声誉,有十八名印度小邦的国王在会后拜其为师。

会后,玄奘法师功成身退,他要返回已阔别十多年的故国。戒日王挽留不成,于是再度召集印度诸王,召开了长达七十五天的无遮布施大会,为法师隆重饯行。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玄奘正式辞别戒日王东归。

按照当初的约定,玄奘回程无疑应该取道高昌,探望一下自己那位已分别十五年的结拜兄长麴文泰,但此时的法师并不知道,就在他印度学法期间,他所走过的那个西域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曾帮助过他的许多故人,包括他的结拜兄长和西突厥强大的统叶护可汗,早已归于尘土。

统叶护可汗统治时的西突厥,被认为是其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雄据中亚的同时还觊觎着西亚,屡次攻击波斯的萨珊王朝,拜占庭史料记载,拜占庭的希拉克略皇帝就是在统叶护可汗的突厥军支持下,取得了对波斯的决定性胜利,据说这两个皇帝还曾于现在的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城下会盟。但是,与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松赞类似,连年的穷兵黩武使得可汗的属下们怨声载道,不满渐渐在他们的心中萌发。

公元628年,玄奘带着义兄高昌王的礼物和书信,拜见了统叶护可汗并取得了其承诺的安全保障。这次会面可谓非常及时,因为就在玄奘安全离开可汗领地进入北印度后不久,可汗就被其叔父莫贺咄谋杀,西突厥从此大乱,如果玄奘晚到一步的话,他还能不能继续走下去就很值得怀疑,起码他后面的行程不会像当初那么顺利。

唐朝迅速填补了西突厥留下的西域权力真空,尤其是对吐蕃和亲以后,唐朝再无后顾之优,得以全力西向拓宇,规复两汉西域旧疆。继贞观十四年(640年)占据高昌始建安西都护府后,唐军又在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击败统叶护可汗死后已分崩离析日薄西山的西突厥,一直进军到龟兹国(新疆库车县一带),把大唐的版图向西推进至葱岭,而这支西进唐军的统帅,竟然是归顺唐朝的东突厥王子阿史那社尔。

在唐军挺进西域期间,大唐皇帝的藏族女婿松赞干布曾给予老丈人大力协助,甚至直接派兵参预了攻克龟兹之役——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十二月唐朝颁布的诏书中,起草者以骈四俪六般优美的对偶句,对此事做了明确记载:

“又发铁勒兵牧,十有三部,突厥侯王,十余万骑。沸涌动沙场之地,呼吸振广漠之风。道自金微,会于葱岭。又遣吐蕃君长,逾玄菟而北临,步摇酋渠,绝昌海而西鹜,齐飞白羽,周设天罗。”

按,文中之“玄菟”,学者们认为指的就是昆仑山,吐蕃大军应征越此天险北上,之后唐将阿史那社尔率领唐蕃铁骑取北道仰攻于前,从而迅速占领了龟兹。

自文成公主进藏之后,唐蕃双方交往频繁,根据《册府元龟》的记载,自贞观十六年(642年)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松赞干布派遣的蕃贡使连岁皆至,而且贡礼丰厚,“甲于诸藩”,女婿的这种恭顺态度,显然让任何挑剔的老丈人都会相当满意。

也就在这期间,唐朝与当时还叫中天竺的北印度戒日王朝建立了外交联系,史载双方的外交使团来往频繁。据说,在双方关系建立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正是由北印度东归的玄奘法师,而其源头竟然与一首音乐有关。

根据玄奘弟子们所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戒日王曾问玄奘,我听说您的国家有首曲子,叫什么《秦王破阵乐》,不知道这个秦王是啥人,他有啥能耐,竟然能搞这么拉风的个人崇拜?玄奘赶忙以其辩尽印度无敌手的吐莲之口,把曾经的秦王李二郎也就是现在的太宗皇帝的丰功伟绩,大大地bula-bula-bula-bula一番。

据说戒日王当时就给震了,马上一抒胸臆,表达了对大唐皇帝的无比仰慕之情:“如此之人,乃天所以遣为物主也!”他随即决定遣使,去大唐围观自己的这位偶像。每读至此,笔者总不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遥想大唐皇室当年亦读至此时,其跨下骏马的臀部恐怕已经隐隐见红了……

这首《秦王破阵乐》现在早已失传,据说它最早是一首歌颂唐军在秦王率领下攻城拔阵的军歌,类似于《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之类。李二郎登基后,亲自主持绘制了《破阵乐舞图》,又让文臣填写歌词,重新排演成《秦王破阵乐舞》,遂把激扬慷慨的军旅战歌,改编成声势浩大的宫廷乐舞,可称唐朝的《东方红》。

不管怎么说,总之按照玄奘弟子们的记载,音乐票友戒日王与伟大领袖唐太宗之间,通过一首拉风的乐曲产生了充分共鸣。此后,在遥远的唐王朝与戒日王朝间,来来往往的外交使节便如过江之鲫一样络绎不绝,我们马上要提到的王玄策大人就是其中之一,光他就曾三次出使印度(也有人认为次数可能更多)。

要知道,当年从唐朝去北印度,要么走当年玄奘的那条路线,即向西到中亚然后折向南方进入印度次大陆,要么经吐蕃翻越喜马拉雅山脉过去,总之无论那条都相当艰辛。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两个皇帝如此频繁来往,并非只为了交流音乐创作的心得、促进双方并非睦邻的友好关系,更可能还是为了对付他们共同的敌人,那个横亘在中亚大草原的西突厥汗国——西突厥对戒日王朝始终是个相当大的威胁,一千来年后,自称成吉思汗后裔的莫卧儿人正是由中亚蜂拥而入,建立了又一个统一北印度的庞大帝国。

人们有理由相信,王玄策等唐朝外交官更可能是经吐蕃前往印度的,而根据玄奘以后的唐朝人统计,从陆路去印度求法的唐朝二十三名和尚中,有超过三分之一都是取道吐蕃过去的,唐蕃和亲之后,一条沟通中印之间的新道路已经畅通。

与此同时,尽管已使泥婆罗成为附庸,但觊觎北印度的吐蕃王松赞干布却只能继续等待,边看着老丈人与自己身边的戒日王眉来眼去,边不断献上各种礼物并陪上殷勤的笑脸让老丈人满意。

公元647年,一个衣衫褴褛狼狈不堪的唐朝官员突然来到吐蕃西南部与泥婆罗的边境,随后他派人向吐蕃王献上一封书信,信中带来了令松赞干布兴奋不已的消息,戒日王已经驾崩,北印度国内大乱,吐蕃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

同时,这名唐朝官员又提了一个奇怪的要求,从维护赞普自己老岳父的脸面出发,他请吐蕃火速发兵进攻泥婆罗。

关于这件看上去有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其来由大约是酱紫滴:

“海内魁首花旗国向慕天朝,遣使鸡心哥叩访。鸡哥始抵天朝,不料太祖无故驾崩,九鼎未定四方逐鹿,太子、圣姑、花帅、沧海,混战不可开交,无人有鸟鸡哥之意。

“天朝遂闭门拒纳,贡品并为乱军所掠,花旗护兵死伤殆尽。鸡哥大怒,然计无所出,彷徨不定。

“忽忆天朝之侧尚有赫秃,素与己主公眉来眼去,鸡哥思之大喜,挺身亲至螺丝,檄招四海贼军,号为靖难。闻诏,赫秃发精兵数千,诸斯坦亦助兵数万,并粮草辎重,以付鸡哥。

“鸡哥小丑,顽冥不化,竟与副使分将贼军,反攻天朝。王师连战败绩,大溃,流血飘杵,伏尸X万。贼军斩首XX级,俘男女X万,牛马(汽车?)X万,并筑京观以彰其能。

“未几,鸡哥贼兵竟克京师,大掠数日,虏太子、圣姑等,献俘华府以还,赫秃并遣使贺捷。

“悲夫天朝!”

事儿肯定是胡编的,但意思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如果您看着刺眼,那么把其中的“花旗国”替换成当时亦为海内魁首的大唐,可杀不可辱的“天朝”替换为可杀且可辱的戒日王朝,善解人意的“赫秃”和“诸斯坦”替换为大唐皇帝那位乖巧的女婿松赞干布和他的附庸泥婆罗王,就大致符合当时的情况了。

当然,这场大戏的主角“鸡心哥”,无疑是要由号称“史上最彪悍的外交官”——我们的王玄策大人来扮演,他就是前面说的那个跑到吐蕃西南边境求援的唐朝官员。对这位带来天大利好消息的王大人,大唐的好女婿松赞干布大王喜出望外求之不得,自然允其所请,立即派遣吐蕃与泥婆罗联军攻破中天竺,擒拿肇事者带到长安向老岳父献俘。

其实,明眼人能够看出,在这场争端中,最大的得益者无疑是“赫秃”而非“花旗”,除了那场“不吃馒头争口气”的相当拉风的献俘仪式,唐朝从中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利益,皇帝却从此失去了一个能在背后牵制自己那位野心勃勃女婿的潜在盟友。

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场战争带来的一个副产品,可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将疾病缠身的太宗加速推向死亡——王玄策将一名从古印度俘获的方士献给了皇帝,这个叫那罗迩娑婆的阿三号称能炼成太宗无比渴望的长生不老药,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据说,倒霉的王大人在新皇高宗即位后再也没有得到重用。

而吐蕃则不然,戒日王死后本已分崩离析的北印度经此战又被大大削弱,藏王从此开始了对喜马拉雅山另一侧的持续征伐,直至几代之后“立碑于恒河之滨”。而紧临印度的泥婆罗应该也有所收获,史载此次战争中吐蕃泥婆罗联军“虏男女万二千人,杂畜三万”,中天竺“城邑聚落降者五百八十余所”,这里面不可能没有泥婆罗的一杯羹,我们不要忘记,在身为大唐女婿的同时,松赞干布大王也是泥婆罗的女婿。

关于那位泥婆罗公主,前面说过,尼泊尔史家认为尺尊是在公元621年之前嫁入吐蕃的,如果这种推测正确,那么到文成公主进藏时的公元641年,尺尊公主很可能已与松赞干布共同生活了二十年以上,这样她起码应该有三四十岁了。

而当时的文成公主不过十几岁,尽管自己的娘家看似更强大更有势力,但拉萨与长安之间远隔千山万水,并没有泥婆罗那样来往方便。对于在西藏已混了二十年的尺尊来说,初来乍到的文成无疑是个可以任意推倒的箩莉。

小箩莉P.K.熟御姐,我们的大唐公主又会经历怎样的委屈呢?

关键词(Tags): #西藏#西域#吐蕃#唐#中亚通宝推:foureyes,玉垒关2,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