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从《建党伟业》到《辛亥革命》 -- 反光镜

共:💬20 🌺4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从《建党伟业》到《辛亥革命》

.

建党虽比革命晚了十年,日子却早了三月。于是,电影市场上先有了《建党伟业》,三月后才有了《辛亥革命》。

《建党伟业》看完没什么大印象,仅对陈独秀(冯远征)的演讲、蔡锷(刘德华)的病怏怏;青年毛泽东的“开会还能带家眷”、陈公博夫人的“成立个政党才五十来个人,说出去都让人笑死了”这类东西感到很新奇。不知当时是否真是这些个细节。

从过去到现在以来,对辛亥革命的印象仅停留在初中课本的几句话:武昌起义,一夜间城头就变换了大王旗。

刚看完《辛亥革命》,有点明白,辛亥革命也不是请客吃饭。要花很多钱(司徒美堂卖祖屋给了孙中山20万美元,当时可是一笔巨款)、要死很多人,最后还不一定得好。

在《阿Q正传》里有“洪哥总说No”、还有“洪哥钻桌子底下(还是床底下,记不清了),被革命党人拖出来逼着领导革命”的传说。这些在电影里都没得到演绎。电影里黎元洪还是挺英武的,只是立场不够坚定。

要是把《辛亥革命》和《建党伟业》倒过来看就比较明白了。

在《辛亥革命》的结尾,孙中山在革命党人军事实力不济的情况下,为了在形式上达到清帝退位、实现共和的首要目标,与袁世凯达成了妥协。于是,辛亥革命成了袁世凯的胜利。

好了,到了《建党伟业》的开头,袁世凯为了皇帝的虚名丢了实权、丢了性命。如果有人提醒袁世凯学学曹孟德,就不会“得虚名而处实祸”了。

孙中山一开始就看清了趋势,也看到了袁世凯完蛋,却没能看到国民党掌实权。

后来的事情比较清楚了。在推翻北洋政府的社会进程中,孙中山的国民党占了先机。陈独秀、李大钊的共产党在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经济人脉上都比较落后。有趣的是,在后来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小兄弟又干掉了老大哥。

从去年的《十月围城》到《辛亥革命》,再到《建党伟业》,往下延续该是什么?《国民革命》?估计不会有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