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有意思的文言短篇二 查女——yy不止今天有(上) -- 云意不知沧海

共:💬8 🌺11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意思的文言短篇二 查女——yy不止今天有(下)

查女以王妃的身份下令:“王闻悉我家有经寸珠,能定飓风,命我去取作镇国之宝。尔诸将速备巨舟偕往!”想起老萨说过的“日本四大恐怖之物”,这恐怕是故事中最符合日本情况的描写。

倭将见兵符是真,信了查女,派一旅倭兵乘船把查女送往家乡。

却说第二天倭王迟迟不见上朝,倭王的弟弟感到奇怪(一天不上朝都有人奇怪,可见这位炮灰同志还是满勤政的),悄悄摸进皇宫一看,老哥呆呆的瞪着眼睛,流着口水卧在床上,已经不能动了。王弟又惊又喜,毫不迟疑把老哥送上西天享福,自己则当了倭王。倭王的儿子自然不能接受,于是各拉各的杆子,打成一锅粥,没人有空去管那些失踪的王妃和宫女。

再说查女一行船抵盐官,这回城上破天荒出现了守兵,查女让翻译叫来城上长官,亲自把事情说了一遍。长官“狐疑未决”,查女便请长官把自己的父亲叫来辨认,等到确认身份后,城上扔了绳子下来,把查女带进了城(这些倭兵肯定没读过三国,夫人已经赔了,还在等着折兵)。

让人挂念的是,查女对守将说的什么?假说是来取宝的,怎么会那么放心地让她进城?实说是作内应的,翻译在旁,倭兵知道了怎会放过她?作者似乎没打算讲清楚,想来yy也是个体力活,好容易故事说到了这,也懒得再仔细磨脑筋找理由?

查女进了城,让长官大备酒肉送到兵船上,说“王妃取宝即回,先以酒肉犒尔等,其各饱餐以待。”当然里面兑上了特殊调料——闹扬花粉。送酒肉去的使者很轻松就取下了一船倭兵的首级,那些一同被难的女子也被使者带回了。

这段传奇结尾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守官:“不废一矢,而得倭首级,遂报大捷”,“各官晋秩有差”。至于查女家也得了旌表,“可怜光彩生门户”了。

----------胡说八道的分割线------------

老实说,这一篇的读后感特别难写,因为不少我想说的话,已经被一个笔名鲁迅的专栏作家在八十多年前给抢去说了。

这是可以使读者喜欢的,因为富于戏剧性。中国本来喜欢玩把戏,乡下的戏台上,往往挂着一副对子,一面是“戏场小天地”,一面是“天地大戏场”。做起戏来,因为是乡下,还没有《乾隆帝下江南》之类,所以往往是《双阳公主追狄》,《薛仁贵招亲》,其中的女战士,看客称之为“女将”。她头插雉尾,手执双刀(或两端都有枪尖的长枪),一出台,看客就看得更起劲。明知不过是做做戏的,然而看得更起劲了。

  练了多年的军人,一声鼓响,突然都变了无抵抗主义者。于是远路的文人学士,便大谈什么“乞丐杀敌”,“屠夫成仁”,“奇女子救国”一流的传奇式古典,想一声锣响,出于意料之外的人物来“为国增光”。而同时,画报上也就出现了这些传奇的插画。但还没有提起剑仙的一道白光,总算还是切实的。

  但愿不要误解。我并不是说,“女士”们都得在绣房里关起来;我不过说,雄兵解甲而密斯托枪,是富于戏剧性的而已。

你说你又不愁饭吃,和我一个敲字骗花的抢话说干嘛?

我第一次看这故事的原文时才九岁,但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不真”,不过那时还不会找逻辑或历史错误,只是单纯的觉得,要是真有这么一回事,课本和“抗敌英雄”之类的小人书上会讲起而已。但现在明知是yy,还是希望历史上有些影子,至少让后人知道,中国人在过去,也不是只会逃跑、yy和自杀。

盐官(今海宁)这地方,类似的传说似乎特别盛行(不是对当地的朋友不敬哈,别误会)。查女之后有“乾隆是汉人”,到现代,更有一位查家的后人,靠写这种似真似假却悦人心眼的故事而出大名、发大财,“凡有华人处即知名”的。

没错,他就是金庸。若有河友见到他,拜托帮我问一句,可听说过祖上有这么一位聪明、胆量、运气都好得出格的姑奶奶?

通宝推:松阿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