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共:💬365 🌺297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2)贬值与政变

一系列大事将英镑贬值的选择推向了舞台中央。时代更迭,政府轮替,而能源政策对英国政治的影响一以贯之。人们完全可以撰写一部十分有用的英国政治史而无需涉及能源供应困局之外的任何话题。我们可以从1947年冬天煤矿冻结致使艾德礼政府脱轨开始,然后是苏伊士危机带来的石油冲击与艾登的下台,希斯与煤矿矿工的两度较量(1),北海石油带动的苏格兰国民主义高涨,玛格丽特.撒切尔与阿瑟.斯卡吉尔(2)的煤矿对决,再到今天的全球变暖议题以及我们对俄国天然气的依赖。英国是一个狭小拥挤而又能源依赖的岛国,四周环绕着一个充满变数的世界,这一事实搞垮了一位又一位首相,并将暴力冲突带到了街头。

这对威尔逊也有影响。1967年6月以色列与埃及之间爆发六日战争,直接导致伊拉克与科威特对英国实施石油禁运,理由号称是因为伦敦方面的亲以色列路线(提出这一指控的纳赛尔自然又把苏伊士阴谋搬了出来)。这件事与尼日利亚内战(3)一起重创了英国的财政,抬升了物价并引发了又一轮抛售英镑的风潮。雪上加霜的是,两个月之后又爆发了全国范围的码头工人罢工。最先关停的是利物浦与赫尔,然后包括伦敦在内的其他主要港口也接二连三地陷入了关停之中。这一事件带来了灾难性的经济影响,对贸易额的冲击震动了全国。罢工遭到了威尔逊的痛斥,一年前他对海员罢工的态度还要口无遮拦。他暗示罢工者遭到了共产党了利用,或者按照他的说法,“一小撮组织严密且政治动机明确之辈”,他们在选举中未能得势这才出此下策。尽管罢工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威尔逊的言论依然在他与左派势力之间插进了更深的楔子,有几位他的内阁同事干脆把他的言论称为“乱放炮”。

1967年7月的炎热空气中,有人又一次谈起了搞掉威尔逊并用卡拉汉或布朗取而代之的计划。趁首相出访莫斯科之际,贬值的拥护者们开始相互通气。布朗个性十足地提出辞职来要挟他人拥立他为领袖,并遭到了个性十足的失败。其他人,例如托尼.本,认为如果他真的辞职政府必然崩溃。金肯斯一向有与社交女主人交往的嗜好,于是就去了前文中提到的安.弗莱明家里做客。威尔逊事后对芭芭拉.卡斯特说,这次的阴谋是由“跟着交际花一起卖身的大臣们”一手指挥的。金肯斯在自己的回忆录里面回应道,“的确,在那个周末我们所有人的表现都很有寓意。威尔逊无事登门地前往莫斯科借此维持自己的精力与斗志,乔治.布朗跑到达勒姆矿工大会(4)上去撒泼动怒,我则与弗莱明夫人一起呆在塞文汉普顿。”

威尔逊依然坚持反对英镑贬值,当他发现公务员已经准备好了论证英镑贬值利弊的文件时大发雷霆地要求将其全部集中焚毁。这已经成了一场个人之间的较量,肆虐内阁的私怨与个人野心进一步毒化了这场较量。左翼贬值人士希望这一回能一劳永逸地将工党改造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政府,他们希望威尔逊继续担任领袖,但也做好了在必要时抛弃他的准备。亲欧洲贬值人士则更倾向于用金肯斯取代威尔逊。这件事的讽刺之处有好几层。随着争论越发激烈,一部分左派人士打起了小算盘,他们打算脱离工党,依托工会另立门户,并用SDP或“社会民主党”来命名这个新生左翼党派。这帮人中就有年轻的尼尔.基诺克,他日后作为工党领袖将会对另一个“党内之党”发动猛烈攻击。SDP的名头最后不会归左派所有,而是会被金肯斯一派的亲欧洲人士继承。与此同时贬值危机成为了一场笨拙而颜面扫地的舞蹈,跳舞的是布朗、威尔逊与卡拉汉,金肯斯与其他人也很快手拉手加入进来,一个个步履蹒跚,彼此远离,组成种种阵型并一起走向丢人的尾声。目前卡拉汉似乎认为英镑贬值将会带来一场全国性灾难,威尔逊将会因此下台而他则可取而代之。布朗出于战略考虑希望英镑贬值,也希望这能帮他排除万难借机上位。金肯斯兴许并没有进行什么积极活动,但他无疑十分享受自己在报界以及亲欧洲圈子里一呼百应的明星地位。威尔逊则决心抵制贬值并捍卫自己的职位。

终于,在1967年11月3日早晨,财政部高级经济顾问阿莱克.凯恩克劳斯(5)在一次私人会议上告诉卡拉汉,舞蹈已经结束了,已经无计可施了,音乐已经停止了,再也无法从外国借款了。他现在必须将英镑贬值。两人都清楚这意味着卡拉汉将不得不下台。尽管他的传记作家将这一刻称作“卡拉汉六十年公共生涯当中最令人崩溃的一刻”,他还是十分镇静地接受了这一切并开始着手准备新一轮开支削减,毕竟如果没有通货紧缩,贬值就毫无意义。这在内阁引发了争论,更多人提出了辞职的威胁。威尔逊又一次尝试在最后关头进一步借款来帮助英国闯过难关,但是他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这回英镑就算有美国人相助也一样挺不过去。11月18日晚6点,威尔逊在广播中向全国宣布英镑贬值14%,随之而来的则是军费削减,信贷限制以及利率提高。身为财长的卡拉汉感到自己受到了彻头彻尾的羞辱,他原本打算干脆离开政府,但后来经人劝说前往了内政部任职。尽管刚刚一手摧毁了自己长期以来一直坚称为个人战略核心的政策,威尔逊的态度却有些反常地活跃。平时他对他人情绪的感知总是十分敏锐,但是这次他却犯了个十分严重的错误:他在广播中洋洋自得地地通告全国,“你们口袋里的英镑”并没有贬值。就私人现金在地方店铺的短期购买力而言这一说法自然是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说英镑国际价值的下跌可以全然无视就十分荒谬可笑了,而且听众们也立刻领会到了其荒谬可笑之处。于是威尔逊也遭到了贬值,贬值幅度很可能远远超过14%。

金肯斯取代卡拉汉接任了财长,在他的手下财政部终于重新获得了完全的权威。威尔逊曾经打算让自己的朋友兼盟友芭芭拉.卡斯特去主管DEA,但是金肯斯根本不吃这一套。从那以后工党对于财政部的态度就和保守党一样正统起来。在成为二十世纪最富活力的内政大臣之一后,金肯斯又有声有色地成功担任了若干年财长。尽管他从未入主唐宁街10号,但是如果论及个人影响力,就算把威尔逊时期改称为金肯斯时期也不为过。他的1968年预算与之前任何预算,包括战时预算相比将税收上调了整整两倍。然后他又于同年以及第二年两度发起攻势。金肯斯指出,正是这些举措为英国政府带来了自斯坦利.鲍德温(6)至玛格丽特.撒切尔执政期间唯一一次收支盈余,“彻底扭转了收支平衡局面并进而极大充实了我们的黄金及美元储备以及提高了海外借款能力。”*28* 不过正如他自己风度十足地在回忆录中承认的那样,他不但手段强硬,运气也很好。原来英国税务海关总署一直严重低估了英国出口产品的价值。严苛的预算设计将贬值带来的好处利用到了极致,主流情绪也随之扭转。似乎那个难以捉摸的平衡点终于被人发现了,贸易数字终于得到了改善。难道说工党终于发现了治理经济的秘诀吗?正如我们即将看到的那样,答案是否定的,而且金肯斯、卡拉汉以及其他大部分内阁成员对此难辞其咎。因为当时另一大问题是激进的工会活动以及势头高涨的罢工,国家财政上的盈余终将被工业大气候所抵消。

(1) http://www.agor.org.uk/cwm/themes/events/1972_1974_strikes.asp

(2) http://www.lxsonline.com/doc-view-2721.html

(3) http://baike.baidu.com/view/887939.htm http://en.wikipedia.org/wiki/Nigerian_Civil_War

(4) http://en.wikipedia.org/wiki/Durham_Miners%27_Gala

(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d0070d0102dqra.html

(6) http://baike.baidu.com/view/563514.htm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