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粟粉老夫子早年有关粟裕新四军中人事关系的评论 -- 大众河蟹
“纵论粟裕一生不幸,原因于华野,山野终未真正合成一军,不及驾驭也。”
盖华(中)野(战军)46年底移师鲁南,彼时罗(荣桓)、萧(华)走后之山东野战军(陈毅为新司令)尚有几股大的势力。陈士榘的道地115师余部麕于鲁中南一线;王建安的山东纵队老底子,许世友的胶东5师、6师余部各据西线东隅;尚有随新四军军部45年底移师山东的叶飞的一纵队(新四军1师主力);罗炳辉、韦国清的二纵队(新四军2师,4师合成);谭希林、傅秋涛的新四军7师;以及鲁南劲旅王麓水、丁秋生的山东8师;再加上八路军中宋时轮、廖容标、钱钧、张仁初各所部,真可谓兵多将广,即使是其时陈兵于关外的东北民主联军阵容也不能相比。粟裕率区区几个小师(4—6团编制)如陶勇、王必成、张震、成钧等部前来会师并暂任两军集群的前敌指挥,基于三个条件。一是挟苏中“七战七捷”之威名;二是山野开战以来几次出师小败(特别是8师死了王麓水);三是毛泽东的几纸电文。
因此宿北斩戴子奇,鲁南歼马励武,既是开打“国军”,又是佐证本帅,真是战场,官场险恶仗。此后战事一发不可收,战莱芜,夺岱崮,仗仗威名扬,才将各路枭勇悍将慑服。但中国的事儿每有其令人扼腕处。粟将军指挥兵事终不能得心应手,每每为照应苏、鲁、皖各方人事、“山头”大费周详。张云逸,傅秋涛是皖南老将,宋时轮,谭希林为黄埔四期,王建安曾是红4军政委,许世友则做过红9军的军副。即使老搭档的叶飞,也是心有二志,与粟久有宿怨。粟在关系势力上与这些“伙计”纠缠每每处于下风,终不能使其投效输诚,共图方略。
粟将军后来为军为政上不得已与“国”共两军同时展开纵横捭阖。循序渐次将谭希林,傅秋涛,袁也烈,许世友等“枝蔓”清理,去芜存精将陈士榘,宋时轮,叶飞,王建安(后为3野的四个兵团司令)等“干系”怀柔,使得华(东)野(战军)从此方真正统一成军。这对军事建设何其有利,对战局进程推动何其有利。但无奈却让许多人在随后的“大决战”,千里渡江之役中处于历史的空缺。这些人在后来的发迹中能有粟裕的好话?譬如解放后一 “红”到底的许世友(其在济南战役后即退出华野)能说没有耿耿于怀的恨憾?而且,随着战事的高潮迭起,叶飞,宋时轮,许世友此等桀骜不驯之将,可能早有如此这般的僭越“野心”:我来领军又如何?就战场的这份气势,就将士们这般骁勇,不定也立大功咧!及至后来叶飞的金门惨败,宋时轮的韩战失能,许世友终逢越战而莽撞无功,历史一一证明了此辈的将才能限。但粟裕事行至此早已陷于千夫所指,莫辩其心的境地。这在当时是他为了胜利付出的代价,在其后是他伴随战功反衬的悲凉。胜仗越多越大则人情越发冷薄,此等人间“辩证法”,真正朱栏拍断无人会!
我以为上述讨论尚属粟裕与“伙计”的磕碰,不足危害大局,影响他在毛泽东心中的地位(这曾经极其崇高)。我观他在解放战争中至少卷入了三次大的历史人事纠纷。一是陈粟,饶(漱石)张(云逸)46年末军事分灶后谁主华东战场帅印的较劲。这虽然由战场的胜负予裁决,但饶是华东军政的一把手,张云逸则是比陈毅资格还老的宿将,党内名分极高。战场的节节胜利反使他们无功失落,这不是幸事。二是48年初华东野战军分兵(番号几乎取消)又复军几使陈毅如丧家犬,失落到去刘邓处帮闲的地步(一直到渡江后才归队)。因此事后论及淮海之功还是莫衷一是为好,帮2野就是帮自己,人难免一私。三是淮海之功谁首推?渡江之战谁发动?这是舍此即彼,二者择一的大事件,后来的当权者当然是弄得越模糊越有利。恰如粟郎又是性情中人,既能让人,岂有争功?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粟粉老夫子早年有关粟裕新四军中人事关系的评论
🙂叶、宋、许没那么不堪 3 风卷残云 字308 2011-11-28 02:03:34
🙂是全文转载吗?看了楼主的几篇文章,感觉不是拿资料论史,而 dashanji 字76 2011-11-27 01:08:20
🙂粟裕之所以谦逊,草根,底气不足,以至于后来谦辞元帅,源于 7 patrickgu 字281 2011-11-23 16:59:22
🙂新四军成军时的山头,粟裕不弱呀 10 大众河蟹 字1251 2011-11-24 01:36:50
🙂有些不客观啊 旁旁 字344 2011-12-09 12:00:13
🙂【求助】4支队是红四旧部,后来出事了 绛魂碧魄 字14 2011-11-27 21:55:43
🙂见另帖 大众河蟹 字48 2011-11-27 23: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