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共:💬365 🌺297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四,英国革命(1)超级巨星玛格丽特.罗伯茨

在政治圈里面,假如你的手腕有效且你的运气足够好,那么人们就会因为你的原则而记住你。玛格丽特.撒切尔很有手腕——她为人精明、长于操纵他人而且大胆到了几近莽撞的程度。同时她也十分幸运。假如工党没有正忙着把自己开膛破肚,且南美某个腐败而穷途末路的独裁政权没有与几位牧羊岛民赌国运,那她的政府恐怕干不了一届就会崩溃。要是她的内阁中大多数人还有一丁点胆量,她本人甚至在那之前就将不得不下台。上述两种情况无论哪种成为现实,她的原则,即“撒切尔主义”,都将沦落到差不多被人遗忘的境地,成为历史学家们口中嘟囔的专有名词,而不是战后英国所被迫吞服过的最为强力的一剂猛药。

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还多以后,今天回头看来,八十年代初期的大事都遵循着类似的模式。强有力的思想对共识政治发动了挑战,并且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获得胜利。撒切尔派系即所谓“新右派”许诺带来一场“新启蒙运动”,他们早年间经历的逆境最终转化成了改造全国的巨大胜利。自由胜出了。但是如果你再往后退一步,仔细端详一下撒切尔这位杂货店主的女儿、虔诚的林肯郡基督徒究竟希望创造什么,就会发现情况比看上去要古怪一些。推进工业私有化或者抑制通货膨胀对她来说不仅有着经济上的意义,她还希望借此重整社会教化,打造一个以维多利亚时代价值观为主导的国家,具体表现则包括稳定的婚姻,自立与储蓄,邻里和睦,勤奋工作等等。尽管教会领袖对她攻击颇多,但她依然时常谈论上帝与道德。“我之所以从事政治是为了参与善恶之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撒切尔主义却为无度消费、信贷透支、攀比炫富、快钱滥交等等充当了开路先锋。自由就有这一点不好。你将自由带给人们之后并不能确定他们就一定会干什么。

在撒切尔的首相岁月回忆录当中,“货币政策”一章附带有115页参考条目,在“失业”一章则是15页。这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线索,有助于我们理解她自1979年上台之后立即采取的经济试验,这是她的故事的第一部分,也是最重要且至今为止最有争议的部分。一位专心研读保守党1979年选举宣言的读者恐怕会错过这一点。在她担任党首4年之后托利党依然在谈论工资政策以及与工会磋商(或许是按照德国人的方式)的重要性。其他话题还有控制货币供给以及允许公租房租户购买自己租下的房屋。但是其他的私有化政策几乎毫无踪迹。相对二线并不太重要的国家货运公司(1)倒是出售出去了。至于失业问题,撒切尔女士本人一直不遗余力地抨击着工党在这方面的失败。1977年英国失业总人口达到130万的时候,她通告全国,将托利党与人们丢掉工作联系起来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碰上这种程度的失业早就下台了。”如果有人忘记了当时的情况,托利党竞选中最为成功的一幅海报也传达了同样的信息。这幅由她的宣传专员萨奇斯兄弟创作的海报上是一长串面色阴沉的人们(其实都是来自北伦敦的托利党员们扮演的)在“失业办公室”的招牌下面登记填表,海报的大标题是“工党无能”。

如果选民们对新任首相再研究得稍微深入一些,他们就会注意到她更为霸道的一面。她毫不留情地批判此前控制工会的失败——“永远不要忘记这个国家差一点就要由纠察队来统治了”——而且此时苏联领导人已经因为她在1977年的一次强硬反共演讲而侮辱她为“铁娘子”。她对这一“污名”不胜欢迎,正如当年的麦克米伦将讥讽漫画里“超级麦克”的名号当成荣誉勋章以及迈克尔.赫塞尔廷(2)对“人猿泰山”之名的态度一样。讽刺对于最顶层的政客来说基本无效。但是当时的选民们如果关注一下“铁娘子”身边的人就会注意到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旧式的主流保守党,固守着希斯的传统。以撒切尔的激进程度而言,她遭到了彻底的包围,明显寡不敌众。据估计,在可能的托利内阁当中只有两个人(基斯.乔瑟夫与诺曼.圣约翰-斯特瓦斯(3))在1975年党首选举中投了她的票。甚至还有人打算出怪招,将自得其乐地自我放逐于英国政坛之外的前任工党财长罗伊.金肯斯从布鲁塞尔引诱回来接管财政部,继续担任撒切尔夫人的财长。最后这个主意还是没能坚持下去——在1977年情况大抵如此——因为从没有人公开提出邀请。*1* 一群面色红润的乡绅与之前希斯支持者组成的内阁怎么看也不像个经济革命团体。后来担任财长的杰弗里.豪尔可靠得令人打瞌睡,比温牛奶的脾气还好。丹尼斯.希利曾令人印象深刻地评价他在下院对自己的攻击,说自己就如同遭到了一头死羊的蹂躏。当时某杂志有奖征文,假设某天晚上一位你最讨厌的邻居敲门造访,希望参加你家举行的派对,请读者想一句最有效的台词来打发他。最终得奖答案是:“快请进,杰弗里爵士今晚精神头特别好。”这帮人能有什么威胁性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