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新《中国通史》(live) -- 普罗丁

共:💬86 🌺216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神圣求索(4)

因为当秦、齐等诸侯王试图称帝的时候,宋国的康王也开始有了想法。宋康王或他的手下策划了一起迷信事件,让人宣传一只小鸟在城墙上生出大鸟的故事。此事传开以后,又找来巫师占卜,从而印证了“以小灭大”的传闻。于是宋王和将领们都获得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先后打败了滕、薛等小国和齐、楚等大国。  

康王的预设目标越来越高,以至于开始否定整个周制的合法性。他对天、地、社稷都表示了严重的不敬,并且即使在喝酒的时候,也要全城人高呼“万岁”。能够有万岁的,当然不再是普通的人类,而是神灵乃至天帝。  

齐湣王听从苏代的建议,派兵讨伐宋国,希望达到“收天下之望”的效果。被人民骂成昏君夏桀的宋康王迅速落败,只好向国外逃跑,死在了半路上。  

齐湣王自己则是下一个神圣化对象,他的计划,是把东西二周的神圣性重新合一,然后自称天子。天子可能小于“帝”,但是在他看来,是比帝更加能够为自己和他人所接受的称谓。  

一个曾经被齐国破坏了宗庙的国家,此时酝酿反戈一击。他们推出一个当代名将来完成这件事。

  

  

乐毅是魏将乐羊的后代,当时已经来到燕国。他对志在复仇的燕昭王说,齐国是曾经称霸的国家,仍然非常强大。即使您想要以正义之名讨伐它,也要借助周边其他国家的力量。  

于是乐毅等人联合了秦、赵、韩、魏四国大军(赵国直接把相印交给他),向齐湣王发起攻击。双方在济水之西大战一场,乐毅取胜之后,交还了秦、韩两国的军队,让魏军去收复宋国,而自己带着燕军深入齐国内境,直奔齐都临淄。临淄的情况,苏秦和齐宣王曾有过描述:  

· “临菑之中七万户 …… 不下户三男子,不待发于远县,而临菑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斗鸡、走狗、六博、阘鞠。临菑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挥汗成雨。”  

可见,当时临淄人口在40万人以上,乐毅攻入之后,夺得了大量的宝物和祭器,把它们转运到燕国。无奈,齐湣王只能逃跑外国,先后到卫、邹、鲁等国,虽然对方表示了尊敬(卫君甚至让出宫殿,向其称“臣”),但终因礼仪问题而闹僵,最后被来自楚国的一个官员杀死。在临死前,他遭到这个叫做淖齿的官员的猛烈批判,被认为是天地人所共声讨的君主(其迹象分别是天下血雨、地深陷和人到宫墙哭诉)。

  

  

那么齐湣王犯下暴行和招致恶果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当时有一个著作颇丰、传播较广的知识分子叫做荀况,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内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则臣下百姓莫不以诈心待其上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也。如是,则敌国轻之,与国疑之,权谋日行而国不免危削,綦之而亡,齐湣、薛公是也。故用强齐,非以修礼义也,非以本政教也,非以一天下也,绵绵常以结引驰外为务。故强,南足以破楚,西足以诎秦,北足以败燕,中足以举宋。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无他故焉,唯其不由礼义而由权谋也。”  

荀况认为,上层强调物质追求的最大恶果之一,是上下之间只能以“诈”相待,而不是以诚相待(因为物质是有限的)。那么,不强调物质又应当强调什么呢?首先是礼,然后是义,然后是信。荀况说,君主需要形成自己比较固定的行为模式,一旦颁布了刑赏之法,或者一旦与国缔约,就不要轻易改变。但是,我们没有证据表明齐湣王改变过法律或约定,甚至也没有他强调物质利益的直接证据。所以荀况的批判,更多是一种推销礼义价值的手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